蔣建軍
《七色花》這篇文章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寫了一位名叫珍妮的小姑娘,因為迷路,從老婆婆那里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就用這七片花瓣實現(xiàn)了她的七個愿望,用最后的一片花瓣,幫助殘疾人維佳恢復了健康,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要做有意義的事,要做一個善良的好人。
一、教學設計
2015年9月17日,我上小學第五冊《七色花》公開課,每片花瓣均可實現(xiàn)一個愿望,課文結(jié)尾,珍妮只剩下最后一片花瓣,小珍妮幫助一位殘疾小男孩站起來了。我讓同學們發(fā)揮大膽的想象,假如你剩下最后一片花瓣將用它來做些什么?班上頓時熱鬧起來了,有的說我想買一輛汽車;有的說我想一棟大廈;有的說我想到太空中去玩耍……只有最后一排角落鄒博沒有舉手,我輕輕地走過去,問道:“鄒博,你為什么不舉手”,“老師,我想用我手中最后一片花瓣,到老婆婆那里換一整朵七色花?!编u博很小心地回答。我又問道“你有了七色花,將做什么?”“老師,我只用其中六片花瓣來建設橋梁,修公路,幫助殘疾兒童,為災區(qū)捐款……當剩最后一片花瓣,我又到老婆婆那里去換,這樣就永遠有用不完的七色花瓣,永遠為人們做好事?!痹捯煌辏嗤瑢W和聽課的老師都鼓起掌來,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鄒博的回答,把這次公開課推上了高潮,是什么原因呢?我在辦公室冷靜地思考,為什么一個三年級的學生能有如此精妙的回答呢?是求異思維的結(jié)果。
1.大多數(shù)的同學在老師的引導下,產(chǎn)生求同想象,直接用剩下這一花瓣下這一花瓣來干什么?而鄒博同學反其道而行之,提出自己的新見解,是一種求異思維。求異思維,是在思考處理問題時不受習慣性的原理和方法的束縛,不因循守舊,不滿足已知的結(jié)論,而運用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獨具匠心地提出自己的新見解。
2.新課標要求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個性。求異思維對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在教學中善于、巧于點引學生,學會求異。在閱讀教學中相機誘導學生求異思維,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批判性思維力,有助于“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zhì)量”,張揚讀者個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格。
3.通過這堂課,使我明白在閱讀教學中,首先應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去思考,分析問題,形成自己的見解。因為同一文本或同一課題,常常有多重屬性,可以從不同角度去理解。所謂:“一千個讀者心目中有一千個哈母雷特”。因此,導讀求同不能過多,而應盡量引導學生用發(fā)散的目光,獨辟蹊徑,力求避開常規(guī)思維,多方位地審視,盡量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感受體驗,有自己的見解。老師只有長期引導學生的求異思維,學生的視野才會開朗起來,他們就會運用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解讀文本和分析文本,解決問題。其次,引導學生的逆向思維,,分析問題時打破思維定勢,“反其道而行之”。讓思維向?qū)α⒎矫姘l(fā)展,從問題的相反方向深入進行探索,樹立新思想,塑造新形象。
課堂設計:
1.(放課文錄音)請孩子們仔細聽,認真看,用心想:課文中什么顏色的花瓣幫珍妮實現(xiàn)了什么愿望?
(黃花瓣,讓珍妮帶著面包回家)
2.你聽的真仔細。(師在黑板上貼出黃花瓣)你能找到是課文的哪個自然段告訴你的?(第4自然段)。
3.能找出關鍵的詞嗎?(黃花瓣,讓我?guī)е姘丶?。?/p>
4.請孩子們默讀課文用同樣的方法,在文中勾畫出其他顏色的花瓣都帶珍妮實現(xiàn)了哪些愿望?(學生默讀,并勾畫)
5.默讀要有一定的速度,已經(jīng)勾畫出來的內(nèi)容要多讀兩遍再耐心等待別的同學。(學生認真讀并勾畫出句子。)
6.紅花瓣讓珍妮實現(xiàn)了什么愿望?(讓媽媽的花瓶完完整整的)。
7.要是你把媽媽最心愛的花瓶打碎了,你能修好嗎?
8.那你從珍妮能讓媽媽的花瓶復原,你知道了什么?
9.誰能給他換一個詞,讓句子表達的意思更準確?
10.珍妮很想,那是誰幫助她到北極去的呢?(藍花瓣幫珍妮來到北極。)
11.到現(xiàn)在珍妮已經(jīng)用了幾片花瓣了?(已經(jīng)用了四片了)
12.珍妮的玩具可多了,她讓全世界所有的玩具都歸她了。是誰在幫助她呢?(是橙色花瓣幫助她的)
師:但她馬上就遇到了難題,成千上萬的玩具都來了,堆滿了屋子,堆滿了教室,堆滿了校園,堆滿了街道……
13.(心急如焚):快快想辦法幫助珍妮吧?。ㄗ匣ò陰椭怂?/p>
14.(失落、緊張):現(xiàn)在只剩下最后一片七色花瓣了……
15.如果是你,你準備用這最后一片七色花瓣來實現(xiàn)什么愿望?
16.那珍妮的最后一片花瓣用來干什么了呢?
生默讀第11—17自然段。
師:從這里可以看出珍妮是一位怎樣的孩子呢?
17. 七色花瓣幫助珍妮實現(xiàn)了七個愿望,這七個愿望中,你們覺得哪個最有意義?
18.現(xiàn)在如果你有這么一朵七色花,你最想實現(xiàn)的是什么愿望?
教師小結(jié):多么神奇的七色花呀!其實,只要你擁有一顆善良的心,你就擁有了這朵神奇的七色花,所有的愿望就都能成為現(xiàn)實,因為七色花就在你心中!
二、教學反思
通過這則案例,我認為要培養(yǎng)學生的獨特的求異思維個性,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應從如下幾方面來抓。
1.培養(yǎng)觀察力,積累豐富表象,為求異思維的發(fā)展奠定基礎。辯證法告訴我們:思維有兩個方面,一是求同,二是求異。求同,就是發(fā)現(xiàn)事物的規(guī)律,認識事物的共性,求異,就是發(fā)現(xiàn)事物的個性。一個人要認識事物的個性,必須有豐富多彩的表象,積累儲蓄豐富的表象,在增加表象儲備數(shù)量的同時,才能不斷提高表象的質(zhì)量,才能在觀察眾多的表象中,發(fā)現(xiàn)事物的個性。
2.挖掘教材中蘊藏的求異思維想象力因素,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掛圖、插圖、幻燈、實物等直觀教具,引導學生觀察,幫助他們積累表象。注意引導學生課外教學活動來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了解性 的各種事情,形成并儲備一定的的表象。
3.根據(jù)小學生求異思維想象力的特點,有意識、有目的地發(fā)展想象力。重視對事物的感知,培養(yǎng)學生想象的直覺性。學生在學習各科知識,感知各種事物時,并把它作為支持記憶的獨特材料。
4.多角度思考。善于從新的角度運用所學的知識,善于同中求異,善于發(fā)現(xiàn)事實,善于發(fā)現(xiàn)事物的個性。
5.培養(yǎng)學生不盲目崇拜權威,不迷書本,善于隨機應變,標新立異,不囿于傳統(tǒng)思維定勢。
《七色花》是三年級語文一篇童話故事,老師在進行這篇童話教學后應該反思些什么呢?在《七色花》的教學過程中,我重點體現(xiàn)“以邊閱讀邊猜想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幼兒采用多種形式的閱讀,在讀中思考、讀中感悟。教學活動中通過設計不同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如:師幼互動、生生互動等,把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diào)動起來。在討論中,我又讓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想實現(xiàn)什么愿望?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大家都爭著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與別人分享,給幼兒充分的想象空間和交流時間,讓大家暢所欲言,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一下子激活了他們的思維火花。課堂是幼兒舒展靈性的空間,只要留給他們一定的思維、想象的時間和空間,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幼兒暢所欲言,再加上老師的引導、鼓勵,那么孩子的靈性可以進一步得到舒展。這一節(jié)課,我最大的收獲是感動,讓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都有一顆善良、美麗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