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禮利 盧斐翠 王明媚
糖尿病患者按時間段進行健康宣教的效果觀察
沈禮利 盧斐翠 王明媚
目的:探討糖尿病患者按時間段進行健康宣教的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8例作為觀察對象,將其隨機等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按時間段進行健康宣教,比較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與不良行為、生活質(zhì)量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不良行為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各項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按時間段進行健康宣教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明顯,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糖尿病;時間護理干預;血糖水平;生活質(zhì)量
近幾年來,隨著人們飲食習慣及生活作息習慣的改變,糖尿病的臨床發(fā)病概率呈現(xiàn)逐年遞增的趨勢[1]。該疾病是終身慢性疾病,嚴重影響及威脅著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及生命安全。按時間段進行健康宣教是從患者自身的生理節(jié)奏出發(fā),為其開展心理護理、病理護理、生理護理及用藥護理的過程中緊密與時間配合[2]。由于糖尿病患者一天的血糖水平變化情況可出現(xiàn)明顯的時間性,因此為其實施時間段健康宣教對血糖水平的控制具有重要意義?,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2月~2016年10月本院糖尿病患者88例,入選標準:意識清醒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的患者;可以與醫(yī)護人員進行正常溝通的患者;對本次研究的目的、治療方案及護理方案均可以理解的患者。排除標準:無意愿納入至本次研究的患者;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意識不清醒患者。將其隨機等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中男24例,女20例;平均年齡(59.82±1.43)歲;學歷:小學及以下8例,初中15例,高中或中專17例,大學及以上4例。觀察組中男26例,女18例;平均年齡(59.73±1.29)歲;學歷:小學及以下7例,初中16例,高中或中專18例,大學及以上3例。兩組糖尿病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宣教護理,主要包括常規(guī)藥物護理、飲食及運動指導護理等,對患者的病情及血糖水平等進行常規(guī)監(jiān)測。觀察組患者按時間段進行健康宣教,其具體護理內(nèi)容如下:(1)9∶00~11∶00和16∶00~17∶00及19∶00~21∶00是人體精神狀態(tài)較為活躍的時間段[3]。人在該時間段內(nèi)更易于進行交流活動,護理人員可在上述時間段內(nèi)針對疾病的相關知識為患者與家屬進行健康宣教。在宣教的過程中應當及時、準確、耐心地解答患者所提出的疑問,使得患者可以對糖尿病、疾病并發(fā)癥以及相關注意事項等的危害有準確的認知。1周內(nèi)應為患者開展1~2次的健康宣教,對患者是否有不良生活習慣存在定期開展評估,針對患者的基本情況為其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指導措施;結合患者病情改善的情況對護理方案進行及時調(diào)整。(2)宣教鍛煉時間運動計劃應當結合患者的身體狀況及病情等制定,可在每天17∶00~18∶00這一時間段指導患者開展運動鍛煉。鍛煉過程中以患者的耐受程度為準,把握鍛煉量,可以引導患者開展游泳、慢走等運動,其鍛煉的時間可伴隨病情的改善逐漸增加;患者在鍛煉的過程中,護理人員密切觀察其心率。叮囑患者每周至少開展3次以上的訓練,針對使用降糖藥物或胰島素控制血糖的患者將其運動鍛煉時間更改為用餐后的1~2 h。10∶00及18∶00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血壓、體溫等進行測量并進行詳細記錄,結合血壓波峰遵醫(yī)囑為患者適量的使用降壓藥物。(3)飲食控制宣教。根據(jù)患者的體重與血糖控制情況對其飲食進行控制,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飲食護理方案,針對患者的依從性、生活習慣以及血糖水平、體重等及時對飲食干預方案進行調(diào)整[4]。采用口服藥物對疾病進行治療的患者將其用藥時間安排為餐前30 min或用餐過程中,減少藥物對患者胃腸道的刺激,告訴采用皮下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的患者應在餐前15~30 min內(nèi)進行注射,用藥后按時安排患者用餐,以確保有效發(fā)揮藥物效果。(4)定期對患者的血糖水平進行檢測,對血糖值變化動態(tài)準確地掌握,患者初期服用降糖藥物或胰島素進行治療時,每天對其血糖水平進行4~7次檢測。針對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護理人員每隔3個月即對其進行1次檢測,對患者治療8~12周血糖的波動情況有詳細地了解。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統(tǒng)計兩組糖尿病患者護理前后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對患者的不良行為與生活質(zhì)量進行比較。不良行為主要包含不遵醫(yī)囑用藥、不規(guī)律飲食、運動少及抽煙酗酒等。用生活質(zhì)量量表GQOL-74評估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主要通過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zhì)生活4個維度進行評定,分值均為0~100分,均為正向評分。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或重復測量設計的方差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比較(表1)
表1 兩組糖尿病患者護理前后血糖水平比較
注: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糖水平比較,組間、不同時間點、組間與不同時間點交互作用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中不良行為發(fā)生情況比較(表2)
表2 兩組糖尿病患者的不良行為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2.3 兩組患者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以及物質(zhì)生活等各項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表3)
表3 兩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分
糖尿病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慢性終身性疾病,近年來我國臨床中糖尿病的發(fā)病概率呈現(xiàn)逐漸上升的趨勢,成為對人民身體健康存在極大威脅的疾病之一[5]。我國糖尿病患者具有高發(fā)病率、高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治療費用、低血糖達標率、低知曉率及低診治率等特征[5]。疾病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有嚴重影響,因此臨床為有效控制病情、減少并發(fā)癥及提升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等,特將科學的護理干預措施配合在疾病治療的過程中[6]。
通常來院接受住院治療的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均較為嚴重,且有伴發(fā)各種并發(fā)癥。為此護理人員應當對患者的病情、飲食情況及運動狀況等進行密切地觀察及詳細地掌握,以確??梢詾榛颊唛_展針對性的干預措施[7]。常規(guī)護理中護理人員未重視疾病的基本護理,患者仍然對疾病無準確地認知,多數(shù)患者在病情穩(wěn)定后立即出院。該項護理措施不僅無法輔助治療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而且無法使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改善患者不良行為的作用較小。因此常規(guī)護理的臨床應用效果欠佳。
按時間段進行健康宣教是護理人員將護理干預措施與人體生物學時間節(jié)律的特征、疾病發(fā)展的規(guī)律等相結合的一項新型護理模式。通過護理人員重視時間段的重要性并將護理措施對病情控制的意義告知患者,提升患者的重視程度;通過緩解患者因?qū)ψ陨砩砉δ苋狈υ敿毜亓私舛霈F(xiàn)的恐慌情緒,使得患者以正常的情緒及健康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漫長的治療過程。護理人員通過定時檢測患者的血糖水平,可掌握患者病情的變化情況及規(guī)律,并針對病情變化特征開展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積極有效地控制病情,不僅可以將患者疾病治療的信心提升,而且可進一步將科室內(nèi)護理人員的綜合素養(yǎng)提升,使得后期護理干預措施可有序開展;除此之外,該項護理管理措施可通過監(jiān)測并干預患者的不良行為,為其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提升疾病治療效果及生活質(zhì)量等均具有積極意義。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與餐后2 h血糖均較護理前低,其糖化血紅蛋白亦較護理前改善,且均明顯較經(jīng)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優(yōu),同時觀察組患者的不良行為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生活質(zhì)量評分高于對照組,進一步表明為糖尿病患者按時間段進行健康宣教,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其不良的行為習慣,提升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1] 彌娟妮,朱 曄,王麗萍.探討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響[J].世界中醫(yī)藥,2016,11(6):1757.
[2] Wang A,Jin K,Hong XU,et al.Knee Arthroplasty Patients Hospitalized Time and the Correlation of Diabetes Research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J].China Health Standard Management,2015,31(2):247-249.
[3] 龐 晴,黃秋鵬,何 霽.社區(qū)護理干預對居家糖尿病患者遵醫(yī)行為的影響[J].西部醫(yī)學,2014,26(2):250-251.
[4] 高 燕.綜合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遵醫(yī)行為及血糖控制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20(18):58-60.
[5] 周先瓊.危重糖尿病患者行實時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的系統(tǒng)護理[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20(6):32-34.
[6] 鄧水桃.社區(qū)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遵醫(yī)行為及血糖控制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9(12):116-117.
[7] 劉 芳.綜合護理干預對社區(qū)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遵醫(yī)行為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6,13(23):3356-3358.
(本文編輯 劉學英)
Observation of effect of health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for diabetes patients by time
SHEN Li-li,LU Fei-cui,WANG Ming-mei
(Humen Hospital of Dongguan,Dongguan 523900)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health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for diabetes patients by time.Methods:Selected 88 diabetes receiving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to October 2016 as the observation objects, and they were equal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t random, wher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health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by time, and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blood glucose level and bad behaviors and life quality.Results: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blood glucos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2 h after meal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incidence rate of bad behavior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scores of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uperior to those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Health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by time had a significant application effect in diabetes patients and was worth promoting and applying.
Diabetes;Time nursing intervention;Blood glucose level;Quality of life
523900 東莞市 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醫(yī)院綜合科
沈禮利:女,本科,主管護師,護士長
2017-03-23)
10.3969/j.issn.1672-9676.2017.13.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