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
[片段一]設境激趣
師: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仔細觀察自己的手指,看看它們的形態(tài),想想它們在學習、勞動、生活中有什么用處?然后選出“我心中的最美手指”,并說出理由。(學生觀察,同座交流)
生1:中指最美,它長得修長、端正,算得上手指中的“高富帥”。
生2:食指雖沒有中指長,但作用大,最勤快,按門鈴、開電腦、開開關等日常事情上總是一馬當先,有時還幫人指引方向。
生3:當人們取得成功時往往豎起大拇指點贊,大拇指能給人以信心和力量。
[片段二]探究解惑
師:大家說得好,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如果你是五指中的一員,愿意做哪根手指?為什么?請大家自讀課文,合作交流。(學生分組活動)
生1:我愿做大拇指,雖然形態(tài)不美、個頭矮胖,但力氣大,關鍵時刻幫人排憂解難,像一座靠山。
生2:我愿做食指,雖然不太窈窕,但機敏靈活,寫字、打電話、解紐扣等生活瑣事都離不開它。
……
[片段三]啟迪明理
師:五根手指到底哪一根更重要呢?(同學們各抒己見)
師:同學們表達的方式很豐富,比喻也很恰當。豐子愷先生是怎樣理解五根手指之間關系呢?請找出有關的句子,并大聲讀出來。
大屏幕播放:班級拔河、舞蹈、體操比賽等感人場面。
師:你們從中受到什么啟發(fā)?
生1:手指就像我們六年級一班全體同學一樣,只要人人努力,個個爭先,我們的班級就是一個優(yōu)秀的班級。
生2:手指就像拔河比賽的隊員一樣,只要步調一致,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一定能夠取得勝利。(生伸手演示)
[片段四]總結拓展
師:平平常常的手指,作者觀察得細致入微,描寫得準確生動。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樣描寫大拇指特點的?(生讀)
生1:作者在描寫大拇指時,運用“他”“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最肯吃苦”等擬人的修辭方法,更生動、更有趣。
生2:作者先總寫大拇指的姿態(tài)和性格,再用例子具體寫,運用了舉例子的方法,使大拇指的長處一目了然。
生3:作者用排比句準確地寫出了大拇指的作用,使課文讀起來朗朗上口,增強了課文的表達效果。如……(學生讀)
師:留心生活、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才能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得到啟示,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才使文章語言準確生動,我們要學習這篇文章的寫作方法。假如讓你寫一個人的五官,應該怎樣寫?
[案例反思]
一、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對于學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切入,巧設情境,使學生愿思、善思、會思,產(chǎn)生強烈的閱讀期待,讓學生智慧之光得以閃現(xiàn)?!拔倚闹械淖蠲朗种浮蓖七x活動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在教材和自身精神世界之間構建了一座橋梁,激發(fā)學生觀察、思考、探究的積極性。使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言語實踐。悟情明理
學生思維富有靈活性、可塑性。通過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言語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一步步走進教材,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理解課文內容。師生、生生、生本的對話交流,一方面將學生的思維成果外化,開闊學生的思維能力,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學生聯(lián)系自身思想實際論證了教材的觀點;另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厚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得到美的感受。對于學習重點和難點,教師適時點撥,并借助直觀而富有感染力的影像,使課文所蘊含的道理不言自明,實現(xiàn)語文教學與生活的完美結合,引導學生在朗讀中解惑、在交流中提高、在深思中明理,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使語文的人文性得以凸顯。
三、總結提高,學以致用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學就是教給學生能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的能力?!痹谡Z文教學中,巧妙地在閱讀和習作之間為學生搭橋,運用朗讀、比較、體會等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引導學生領會課文謀篇布局、表達方法和語言特色,感悟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將具體的語言材料內化感悟后再用自己的語言對它進行描述,看似無意實則有意地教給學生一些寫作技巧。然后聯(lián)系生活實際,指導學生運用學到的精妙語句和語言表達方式進行習作訓練,讓學生得言、得意、得情、得法。
編輯 張曉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