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錦娟
江蘇省張家港市兆豐學校
這個悶熱的夏天,我感覺特別清爽,那是因為有劉守旗老師寫的《班主任教育藝術》這本書陪伴著我。讀著充滿親切而有熱度的文字,感受到作者對班主任教育的那種博愛情懷,真可謂是收獲頗多,收益匪淺!
于是“化繭成蝶”成了我的期待與求索。我要在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用愛去喚醒孩子們心靈深處的“本能”,去享受隨之而來的幸福……
本以為只要拿起有關專業(yè)之類的書籍,就會滋生出莫名的心煩意亂。不料《班主任教育藝術》卻讓心情變得沉靜有致不再狂躁。書中關于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種種案例,讓我倍受啟發(fā)。那生動、精彩的文字無處不散射出作者的教育藝術與智慧。
用心讀完這本書,不由得感慨萬千:要當好班主任何其不易?。」ぷ髦?,我們所遇到的學生千差萬別,紛繁而復雜,這也決定著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艱苦性。在許多人的潛意識里,小學班主任應該是全能的人。因為它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品德教育,還涉及到了對學生學習知識的引領、心里健康的輔導以及對特殊學生的特別“關照”。要完成這些任務,作為班主任的我們往往會感覺到分身乏術,甚至焦頭爛額的,要不停地去研究學生,了解他們的性格,了解他們的家庭背景與生活環(huán)境,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與思想動態(tài)……
班主任的工作顯然是個苦差事,但也有人把它做得風生水起有滋有味。這又說明了什么呢?我們操作的流程可能不太規(guī)范。雖然他們在做的事情我們也在做,可我們的做法不像他們那么精細,處理起事情來也不像他們那樣游刃有余,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哪里出了紕漏呢?讀了此書,我才恍然大悟了——關鍵就在于劉老師懂得去駕馭“怎樣對待破壞課堂紀律的學生”。說到這一點,我想大家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在課堂上。孩子們經常會相互傳遞紙條、把文具弄出聲響或交頭接耳、故意鬧事、同桌之間為了一點小事而大動干戈等等問題。對此,我們的對策大多膚淺得很,不能有效地根治學生的頑習,總是停下來先解決問題,結果得不償失,不僅沒辦法完成當堂課的任務,而且被折騰得心絞力盡,教學效率又低!而劉老師卻總是能出奇制勝,貌似蜻蜓點水,效果則事半功倍。原來他是把這種問題看成是學生的一個特點,而以微笑對待,做到有愛心、有耐心,循序漸進水到渠成。他心里清楚,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意或無意地破壞著課堂紀律的現(xiàn)象是避免不了的,作為教師必須去面對,要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育學、心理學原理,對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偶發(fā)情況進行及時、巧妙地處理。教育者所面對的是沉甸甸的生命和靈魂,它需要我們用心靈去喚醒心靈。
圍繞著 “怎樣對待破壞課堂紀律的學生”的問題,書中羅列了行之有效的建議:喚醒學生的自尊;喚醒學生的良知;喚醒學生的興趣。一言以蔽之,就是對學生心靈的喚醒。
讀一本好書,等同交了一位良師益友。在上述的三個建議中,我最看重的就是第三條建議,即喚醒學生的興趣。從對學生破壞課堂紀律的原因來分析,我們不難想象,學生厭學是導致他們破壞課堂紀律的“罪魁禍首”。學習的知識消化不了,基礎又差,課堂上沒有心思聽,也不愿去聽,但又得乖乖地坐在教室里,一坐就是一天,每天的五、六節(jié)課都要在煎熬中度過,這是多么乏味的事情啊,他們又如何不滋生出厭惡的情緒呢?要想在課堂上讓學生投入學習,主動學習,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無疑非常必要了。
在高科技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倘若我們的教師能做到每一堂課都能吸引學生,自然需要去創(chuàng)設一個新穎、寬松和民主的課堂氛圍,利用科學技術傳遞豐富多樣的信息,來改善他們的心理環(huán)境,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望。惟有如此,我們的教育教學才能有利于凝聚學生的注意力,抑制他們的違紀行為。教師的知識水平、教育藝術水平的高低或多或少地會影響著課堂的教學質量?;诖耍鳛閼?zhàn)斗在教育一線教師就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研究,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經說過:“教育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發(fā)、喚醒和鼓舞。”要喚醒學生的心靈,讀懂學生是發(fā)軔始點,也是活水源頭。
“喚醒學生的興趣”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中最不容忽視的一項“任務”,它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如何掌握并發(fā)揮這一科學與藝術的結合體在踐行中的價值,已成為現(xiàn)今教育的關注焦點。而我深信,只要我們能夠把握時代脈搏,與時俱進,銳意開拓,那么我們就完全可以在提升自身素質的同時,幫助學生找到成長的突破口了?!皢拘眩且环N智慧,是一種藝術。身為教育事業(yè)一線教師的我們應該成為大智慧者,因為,教育是一種心靈的喚醒?!边@是這本書留給我彌足珍貴的啟示,也希望它能成為所有班主任進取的動力。
只有喚醒學生的心靈,教育才有活水源頭汩汩而流。明白了一點,不僅是學生的福音,更是我們的教育賴以生長的一方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