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王珂
從今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詩療解讀(下)
江蘇 王珂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海子的代表作,也是“詩療詩”的名篇佳作,具有“以毒攻毒”的奇特治療效果。海子的期望與實際的落差,來自現(xiàn)實生活的荒謬感加劇了挫折感,使他產(chǎn)生了焦慮和絕望感,最終導(dǎo)致精神分裂和自殺。這首詩正是他緩解“焦慮”的“求生之作”,也是檢討自己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反思之作”。這首詩呈現(xiàn)的不是浪漫性情感,而是焦慮性情感,詩中所說的想做的那些事情正是詩人想逃避焦慮的具體方法。世俗生活與詩意生活結(jié)合才是真正的生活,面對日益惡化的精神衛(wèi)生現(xiàn)狀,應(yīng)該響亮地喊出:“從今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海子 “詩療詩” 孤獨 焦慮 大學(xué)生
如果把海子自殺歸因于精神疾病,尤其是焦慮,《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便是他試圖擺脫焦慮的作品。焦慮是很多憂郁癥患者自殺的重要原因,正如弗洛伊德所言:“大多數(shù)神經(jīng)癥患者都抱怨焦慮,把它說成是自己的最大痛苦,而且焦慮事實上還可變本加厲,導(dǎo)致他們采取最瘋狂的舉動?!薄盀槭裁瓷窠?jīng)癥患者比其他人更特別強烈地感到焦慮這一問題從未得到過足夠認真的討論。也許它已被看作是一個自明的問題:‘神經(jīng)過敏’和‘焦慮’這兩個詞可互相通用,似乎意指同樣的東西。但這是不正確的:有一些‘焦慮’的人一點也不‘神經(jīng)過敏’,而癥候很多的‘神經(jīng)過敏’的人卻沒有表現(xiàn)出‘焦慮’的傾向。不過,有一點是無可置疑的,即焦慮問題是一個重要的核心問題,我們?nèi)羰桥宄诉@個問題,便可以明了我們的整個心理生活了?!薄岸喑钌聘小鄙踔痢吧窠?jīng)過敏”是現(xiàn)代詩人情感生活的普遍特點,但在總體上說是健康的?!敖箲]”常常是由突發(fā)事件引發(fā)的心理危機的具體癥狀,如果不及時進行心理危機干預(yù),就可能導(dǎo)致自殘甚至自殺等極端行為?!暗谌N形式的神經(jīng)癥焦慮令人迷惑不解,這里在焦慮和危險之間沒有明顯的關(guān)系。例如,焦慮可能出現(xiàn)于癔癥之中作為癔病癥候的伴隨物;或者出現(xiàn)于某種偶然的刺激的條件之下,我們本來知道這種條件下會有某種情感的表現(xiàn),但卻沒有想到是一種焦慮性情感;不僅我們難以理解,就是病人也同樣莫名其妙。”海子正是因為“神經(jīng)性焦慮”導(dǎo)致了連他自己都“莫名其妙”的“焦慮性情感”,以為自己在遭受“最大的痛苦”,夸大了現(xiàn)實的殘酷和未來的可怕,否定了生活的樂趣和生存的意義,采取了“最瘋狂的行動”。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呈現(xiàn)的不是通常所說的浪漫性情感,而是焦慮性情感,詩中所說的“詩人”想做的那些事情正是“病人”想逃避焦慮的具體方法。這些方法與心理學(xué)家荷妮總結(jié)的逃避焦慮的四種方法有相似之處。她說:“在我們的文化中,逃避焦慮有四種方法:理性化,否認,麻痹,避免可能會產(chǎn)生焦慮思想、感受、沖動的情景。第一種方法——理性化——乃是避免責(zé)任的最佳解釋方法。它包括將焦慮轉(zhuǎn)化為理性的恐懼……逃避焦慮的第二種方式是否認它的存在……另一種麻痹焦慮的方法是沉溺于工作……逃避焦慮的第四種方法是最極端的方法,它包括躲避那些可能會產(chǎn)生焦慮的一切情景、念頭或感覺。這可能是一種有意識的過程,就像害怕開車的人不去開車,害怕爬山的人不去爬山,都是這種方式的表現(xiàn)。”可以把這首詩的詩句分別套入這四種逃避焦慮的方法中?!皬拿魈炱?,做一個幸福的人”“從明天起,關(guān)心糧食和蔬菜”“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說明海子已經(jīng)“理性化”,想“否定”過去那種自以為是“詩歌之王”的恃才傲世的獨行俠生活方式,從“象牙塔”回到“貧民窟”,感受“大千世界”的多元生存方式,甚至想通過品味“蕓蕓眾生”的世俗生活來“麻痹”自己?!拔柜R、劈柴,周游世界”,這些行為也是為了“避免可能會產(chǎn)生焦慮思想、感受、沖動的情景”?!拔矣幸凰孔?,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樣的場景更不是“產(chǎn)生焦慮思想、感受、沖動的情景”。“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愿你在塵世獲得幸?!?,這些行為更是自戀的詩人渴望有巨大改變的“心聲”,過去只關(guān)心詩歌和自己,現(xiàn)在想關(guān)心生活和他人。詩人想做的這些事情都說明他想通過沉溺于務(wù)實的現(xiàn)實工作來“麻痹焦慮”。
“神經(jīng)癥患者就對他自己和對他人的態(tài)度而言,其基本焦慮有特定的含義。它指的是情感孤立,當它與自己內(nèi)心的軟弱感一起出現(xiàn)時,這種情感孤立就更為難受。它意味著自我信任的基礎(chǔ)變得脆弱了。焦慮越難以忍受,意味著越不得不徹底地保護自己。在我們的文化中有四種主要的方法,人們可用之保護自己消除焦慮,這就是:關(guān)愛、順從、權(quán)力、逃避。第一,獲得任何形式的關(guān)愛都可以用作對焦慮的強有力的防止。格言是:如果我愛你,你就會傷害我。第二,順從可以按照是否關(guān)系到特定的個人或制度而加以粗略地區(qū)分。順從有這樣的一種特定的焦點,例如,對標準的傳統(tǒng)觀點順從,或?qū)δ承┳诮虄x式的順從,或?qū)δ承┯袡?quán)勢的人的要求順從,在遵從這些規(guī)則或順從這些要求時,是所有行為的決定性動機?!涓裱允牵喝绻曳艞?,我就不會受到傷害。”以下詩句也可以呈現(xiàn)出海子保護自己消除焦慮的四種方法?!瓣P(guān)愛”:“關(guān)心糧食和蔬菜”“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薄澳切腋5拈W電告訴我的/我將告訴每一個人”“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愿你在塵世獲得幸?!薄T娙瞬粌H要關(guān)心人賴以生存的“糧食”和“蔬菜”,還要直接關(guān)愛人——“親人”和“陌生人”?!绊槒摹保骸霸改阌星槿私K成眷屬/愿你在塵世獲得幸?!?。這句詩可能是海子對他過去戀人的祝福,說明他已經(jīng)順從愛神的命運安排?!皺?quán)力”:“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是一個凡人的理想,如今天很多人都想購買價格昂貴的“海景房”;也是一個詩人,甚至是“詩歌王子”或“詩歌之王”的理想,這樣的房子象征權(quán)力和實力。“逃避”:“周游世界”“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周游世界”可以離開熟悉的環(huán)境,避免睹物思人,觸景生情,是在心理危機干預(yù)中治療失戀者常用的“改變行為”的有效方法?!懊娉蠛!倍皇恰氨硨Υ蠛!薄懊娉蠛!本褪敲鎸ΜF(xiàn)實。而且海子想面朝的是“春暖花開”的美麗大海,不是風(fēng)暴肆虐的大海。海子出生和成長在內(nèi)陸,盡管在他求學(xué)和工作的時代,“小時候媽媽對我講,大海就是我故鄉(xiāng)”唱響神州,他卻更多的是“山之子”而不是“海之子”?!吧街印背3伎肌吧侥沁吺呛!钡膯栴},總想越過大山走向大海。所以“面朝大海”這種生活中常見的世俗行為也有“逃避現(xiàn)狀”的意義。
讀這些詩句可以讀出一個“悲情的海子”,我甚至想用民間俗語“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來描述凡人海子,描述寫這首詩時海子的心境。他試圖在與命運對抗,與病魔及心魔對抗,但是寫這首詩只是讓他暫時擺脫了“焦慮”。在骨子里,他并沒有想改變自己,所以才自信地喊出:“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贝藭r的他對人的高級需要——自尊的需要,尤其是“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成為“詩歌之王”的重視,仍然遠遠超過這首詩中所談的人的中級需要,如安全需要(“房子”“大海”)、愛的需要(“親人”“有情人”)。“除了少數(shù)病態(tài)的人之外,社會上所有的人都有一種獲得對自己的穩(wěn)定的、牢固不變的、通常較高的評價的需要或欲望,即一種對于自尊、自重和來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和欲望。這種需要可以分為兩類:第一,對實力、成就、權(quán)能、優(yōu)勢、勝任以及面對世界時的自信、獨立和自由等的欲望。第二,對名譽或威信(來自他人對自己的尊敬和尊重)的欲望,對地位、聲望、榮譽、支配、公認、注意、重要性、高貴或贊賞等的欲望。自尊需要的滿足導(dǎo)致一種自信的感情,使人覺得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有價值,有力量,有能力,有位置,有用處和必不可少。然而這種需要一旦受到挫折,就會產(chǎn)生自卑、弱小以及無能的感覺。這些感覺又會使人喪失基本的信心,使人要求補償或者產(chǎn)生神經(jīng)癥傾向?!闭沁^分推崇自尊的需要,海子才“產(chǎn)生神經(jīng)癥傾向”?!凹词顾羞@些需要都得到了滿足,我們?nèi)匀豢梢裕ㄈ绻⒎强偸牵╊A(yù)期:新的不滿足和不安往往又將迅速地發(fā)展起來,除非個人正在從事著自己所適合干的事情。一位作曲家必須作曲,一位畫家必須繪畫,一位詩人必須寫詩,否則他始終都無法安靜。一個人能夠成為什么,他就必須成為什么,他必須忠實于自己的本性。這一需要我們可以稱之為自我實現(xiàn)(self-actualization)的需要……它指的是人對于自我發(fā)揮和自我完成(self-fulfillment)的欲望,也就是一種使人的潛力得以實現(xiàn)的傾向……自我實現(xiàn)需要的共同之處在于,它們的明顯的出現(xiàn),通常要依賴于前面所說的生理、安全、愛和自尊需要的滿足?!庇捎谏?、安全、愛和自尊需要無法得到滿足,作為詩人又不能通過寫詩使自己完全安靜下來,也沒有必要的藥物治療,海子才出現(xiàn)“精神分裂”,最后“精神崩潰”。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詩越來越缺乏理性,有時自大,有時自卑,有時自信,顯示出他有些“神經(jīng)錯亂”,精神狀態(tài)越來越差,他想通過寫詩來擺脫這些心靈狀態(tài)的“混亂失序”。他于1989年1月13日寫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宣稱:“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此時他的精神狀態(tài)還比較好,第二天就變差了,他寫了《酒杯》,否定了這是一間美麗舒適的房子。他在詩中自嘲說:“看哪!你的房子小得像一只酒杯/你的房子小得像一把石頭的傘”。他甚至還懷疑自己的真實存在:“你找不到我,你就是找不到我,你怎么也找不到我”。他在1989年2月2日寫的《黑夜的獻詩——獻給黑夜的女兒》更想遁世而去:“你從遠方來,我到遠方去/遙遠的路程經(jīng)過這里/天空一無所有/為何給我安慰”。同一天寫的《太平洋的獻詩》又把自己寫成了“超人”:“眼淚的女兒,我的愛人/今天的太平洋不是往日的海洋/今天的太平洋只為我流淌 為著我閃閃發(fā)亮/我的太陽高懸上空 照耀這廣闊太平洋”。第二天寫的《折梅》說:“上帝帶給我一封信/是她寫給我的信/我坐在茫茫太平洋上折梅,寫信”。2月22日,他在《黎明》中寫道:“我把天空和大地打掃干干凈凈/歸還給一個陌不相識的人/我寂寞地等,我陰沉地等/二月的雪,二月的雨”。“永遠是這樣美麗負傷的麥子/吐著芳香,站在山岡上”。2月23日寫的《四姐妹》再次提到“麥子”:“這是絕望的麥子/請告訴四姐妹:這是絕望的麥子”?!柏搨柠溩印焙汀敖^望的麥子”均是詩人的夫子自道。2月24日寫的《拂曉》中說:“誰是你 誰是真正的你/誰又再一次是你/絕望的只是你/永不離開的你/不在天地間消失”。“跟我走吧,拋擲頭顱,灑盡熱血,黎明/新的一天正在來臨”。3月14日凌晨3點到4點,他寫出了《春天,十個海子》,此時他的悲觀情緒惡化,思維混亂不堪,完全不能正確評價自己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地位”。全詩如下:“春天,十個海子全部復(fù)活/在光明的景色中/嘲笑這一個野蠻而悲傷的海子/你這么長久地沉睡究竟為了什么?//春天,十個海子低低地怒吼/圍著你和我跳舞,唱歌/扯亂你的黑頭發(fā),騎上你飛奔而去,塵土飛揚/你被劈開的疼痛在大地彌漫//在春天,野蠻而悲傷的海子/就剩下這一個,最后一個/這是一個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傾心死亡/不能自拔,熱愛著空虛而寒冷的鄉(xiāng)村//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戶/它們把一半用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一半用于農(nóng)業(yè),他們自己的繁殖/大風(fēng)從東刮到西,從北刮向南,無視黑夜和黎明/你所說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這首詩堪稱他的“絕筆之作”。盡管這首詩如他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所言要“關(guān)注糧食”,但是“糧食”并沒有帶來希望:“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戶”。絕望的他在詩中直接寫到了死亡:“這是一個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傾心死亡/不能自拔,熱愛著空虛而寒冷的鄉(xiāng)村”。這是海子最絕望的詩句!
《春天,十個海子》提到的“谷物”與“窗戶”,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提到的“糧食”與“房子”,呈現(xiàn)出海子由希望到絕望的情緒變化,呈現(xiàn)出他的生命之路由寬變窄的軌跡。“谷物”只是糧食的一部分,“窗戶”只是房子的一部分。海子一生都在關(guān)心糧食和鄉(xiāng)村,前者以“麥子”為代表,后者以“村莊”為代表。但是在《春天,十個海子》中,他卻以“谷物”和“鄉(xiāng)村”取代了“麥子”和“村莊”。前者是希望的意象,是浪漫性情感的產(chǎn)物;后者是絕望的意象,是焦慮性情感的產(chǎn)物。以他寫《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之前的一些寫“麥子”與“村莊”的詩為例。他1985年1月20日寫了《熟了麥子》,雖然寫了“羊皮筏子”等現(xiàn)實物相,卻帶有浪漫色彩。1985年蘭州的黃河已經(jīng)不再使用“羊皮筏子”,全詩如下:“那一年/蘭州一帶的新麥/熟了//在水面上/混了三十多年的父親/回家來//坐著羊皮筏子/回家來了//有人背著糧食/夜里推門進來//油燈下/認清是三叔//老哥倆/一宵無言//只有水煙鍋/咕嚕咕嚕//誰的心思也是/半尺厚的黃土/熟了麥子呀!”1987年5月寫的《五月的麥地》與其說是在寫麥地,不如說是在寫他想成為“詩歌之王”的理想,這首詩是他這一理想無法實現(xiàn)的無奈喟嘆:“全世界的兄弟們/要在麥地里擁抱/東方,南方,北方和西方/麥地里的四兄弟,好兄弟/回顧往昔/背誦各自的詩歌/要在麥地里擁抱//有時我孤獨一人坐下/在五月的麥地 夢想眾兄弟/看到家鄉(xiāng)的卵石滾滿了河灘/黃昏常存弧形的天空/讓大地上布滿哀傷的村莊/有時我孤獨一人坐在麥地為眾兄弟背誦中國詩歌/沒有了眼睛也沒有了嘴唇”。
如同這首詩的詩句“有時我孤獨一人坐下”所言,海子的一生都是“孤獨”的,如同一個“自閉癥”患者,他常常在詩中寫“孤獨”。他早在1986年就寫了多首有關(guān)孤獨的詩。1986年寫了《村莊》:“村莊,在五谷豐盛的村莊,我安頓下來/我順手摸到的東西越少越好!/珍惜黃昏的村莊,珍惜雨水的村莊/萬里無云如同我永恒的悲傷”?!拔翼樖置降臇|西越少越好!”這種“孤獨”的生存方式給他帶來了“永恒的悲傷”。1986年寫的《九首詩的村莊》說:“大地在耕種/一語不發(fā)”。全詩如下:“秋夜美麗/使我舊情難忘/我坐在微溫的地上/陪伴糧食和水/九首過去的舊詩/像九座美麗的秋天下的村莊/使我舊情難忘//大地在耕種/一語不發(fā),住在家鄉(xiāng)/像水滴、豐收或失敗/住在我心上”。1986年他甚至還寫到了絕望的愛情和孤獨的生活會帶來死亡,《〈七月不遠〉——給青海湖, 請熄滅我的愛情》就流露出海子的“自殺”念頭,這首詩也表明情場失意是他產(chǎn)生孤獨放棄生命的一大原因,這也是當代大學(xué)生自殺的最大原因。全詩如下:“七月不遠/性別的誕生不遠/愛情不遠——馬鼻子下/湖泊含鹽//因此青海不遠/湖畔一捆捆蜂箱/使我顯得凄凄迷人:/青草開滿鮮花//青海湖上/我的孤獨如天堂的馬匹/(因此,天堂的馬匹不遠)//我就是那個情種:詩中吟唱的野花/天堂的馬肚子里唯一含毒的野花/(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野花青梗不遠,醫(yī)箱內(nèi)古老姓氏不遠/(其他的浪子,治好了疾病/已回原籍,我這就想去見你們)//因此跋山涉水死亡不遠/骨骼掛遍我身體/如同藍色水上的樹枝//啊,青海湖,暮色蒼茫的水面/一切如在眼前!//只有五月生命的鳥群早已飛去/只有飲我寶石的頭一只鳥早已飛去/只剩下青海湖,這寶石的尸體/暮色蒼茫的水面”。海子在詩中公開承認自己是“情種”“浪子”,卻無奈地感嘆說“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沒有愛情的“情種”自然會倍感孤獨,他才會發(fā)出這樣的哀嘆:“我的孤獨如天堂的馬匹”。
海子也曾想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1987年寫的《重建家園》意識到現(xiàn)實的殘酷和現(xiàn)實生活的重要性,甚至想到了向現(xiàn)實“妥協(xié)”:“停止仰望長空”“為了生存你要流下屈辱的淚水”“放棄沉思和智慧”,但是仍然推崇孤獨生活:“保持緘默 和你那幽暗的本性”。全詩如下:“在水上 放棄智慧/停止仰望長空/為了生存你要流下屈辱的淚水/來澆灌家園//生存無須洞察/大地自己呈現(xiàn)/用幸福也用痛苦/來重建家鄉(xiāng)的屋頂//放棄沉思和智慧/如果不能帶來麥粒/請對誠實的大地/保持緘默 和你那幽暗的本性//風(fēng)吹炊煙/果園就在我身旁靜靜叫喊/‘雙手勞動/慰藉心靈’”。1986年,他還專門寫了自己在求學(xué)和工作的地方——北京昌平的“孤獨”,是他生存境遇的真實描述?!对诓降墓陋殹啡娙缦拢骸肮陋毷且恢霍~筐/是魚筐中的泉水/放在泉水中//孤獨是泉水中睡著的鹿王/夢見的獵鹿人/就是那用魚筐提水的人//以及其他的孤獨/是柏木之舟中的兩個兒子/和所有女兒,圍著詩經(jīng)桑麻沅湘木葉/在愛情中失敗/他們是魚筐中的火苗/沉到水底//拉到岸上還是一只魚筐/孤獨不可言說”。
“孤獨不可言說”,從詩歌意義,尤其是從哲學(xué)意義上講,海子得出的這個結(jié)論是對的,海子深受寫哲理詩的荷爾德林的影響,喜歡寫“浪漫型哲理詩”,常常把哲學(xué)上的孤獨“詩化”,賦予它浪漫主義者的“詩意”或“詩性”。但是從詩歌療法的角度看,“孤獨不可言說”是不科學(xué)的,它會導(dǎo)致“自閉”,讓心理不健康。海子寫《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時已經(jīng)意識到這一點,所以這首詩倡導(dǎo)的那些為了獲得“幸福生活”應(yīng)該做的事情都遠離了“孤獨”,說明他正遭受心理疾病的折磨,渴望擺脫“孤獨”,“開放”自己,走向大自然,走近他人,擁抱世俗生活。
海子在生命的最后幾個月內(nèi),詩的產(chǎn)量特別高,有時一天寫幾首,不但寫新的詩,還修改了舊詩,如3月1日夜改寫了1987年9月26日寫的《黎明之二》,3 月14日改寫了1987年寫的《桃花時節(jié)》。詩歌療法的兩大手段是寫詩和讀詩,改詩行為包含了讀詩和寫詩,說明他正是想通過“詩歌療法”(寫詩和讀詩)使自己安靜下來。他的實踐也證明了詩歌療法的存在價值。這些藝術(shù)性極強的詩不但滿足了他的自我實現(xiàn)需要,也滿足了他的審美需要?!霸谀承┤松砩?,確有真正的基本的審美需要。丑會使他們致?。ㄒ蕴厥獾姆绞剑?,身臨美的事物會使他們?nèi)K麄兎e極地?zé)嵬?,只有美才能滿足他們的熱望。這種現(xiàn)象幾乎在所有健康兒童身上都有體現(xiàn)。這種沖動的一些證據(jù)發(fā)現(xiàn)于所有文化,所有時期,甚至可以追溯到洞穴人時代。審美需要與意動、認知需要的重疊之大使我們不可能將它們截然分離。秩序的需要,對稱性的需要,閉合性(closure)的需要,行動完美的需要,規(guī)律性的需要,以及結(jié)構(gòu)的需要,可以統(tǒng)統(tǒng)歸因于認知的需要,意動的需要或者審美的需要,甚至可以歸于神經(jīng)過敏的需要?!薄睹娉蠛?,春暖花開》比《相信未來》更能夠滿足馬斯洛所說的人的這種審美需要。在詩療中,我常常讓受眾閉上眼睛聽這首詩的朗誦,讓他們?nèi)ハ胂蟆懊娉蠛?,春暖花開”——想象自己站在大海邊上,感受浪花撲面而來的場景。幾乎每個人都能夠真實地感受到美撲面而來,有聲音、有溫度、有色彩的美產(chǎn)生“通感”,讓畫面感更加逼真。這種想象的美對人的刺激甚至超過眼見為實的真實的美,可以使人寄情于景,忘記煩憂,自然可以減緩生理的壓力,驅(qū)趕心理的焦慮。即讓患者體會和感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可以達到將意象療法、音樂療法、繪畫療法等心理療法融為一體、相得益彰的治療效果,這是詩歌療法的最高境界。
海子在這首詩中創(chuàng)造了多個如“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樣的可以滿足人的審美需要和浪漫情懷的詩意場景,即使是“喂馬”“劈柴”這樣的凡夫俗子日常需要做的生活瑣事,也如同“周游世界”一樣富有詩意。這三者是當年的“文藝青年”海子向往的世俗生活中的“三大件”,成了今天“文藝青年”的“標配”。今天很多大學(xué)生都想當“文藝青年”,“詩意地棲居”成為校園最流行的語言。但是在實用主義和機會主義盛行的今日校園,很多人都為了成為錢理群先生所講的那種“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而“閉門造車”,還有一些大學(xué)生成了“手機控”和“游戲控”,足不出戶,食堂、教室、圖書館三點一線的機械生活,使他們不可能去“喂馬、劈柴,周游世界”“關(guān)心糧食和蔬菜”,現(xiàn)在短信、微信、QQ等便捷的通訊方式還使“與每一個親人通信”變成了奢望。世界衛(wèi)生組織把人的健康的考核指標分為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與社會協(xié)調(diào)的能力三種,周游世界和與親人通信都需要人與社會的協(xié)調(diào)能力,這種社會協(xié)調(diào)能力正是當今大學(xué)生最缺乏的。所以海子的這首詩是以詩歌手段提出了現(xiàn)代人的健康標準,不但有審美教育的意義,還有心理教育的意義,教會人們?nèi)绾渭痊F(xiàn)實又理想地生活,在瑣碎甚至低俗的生活中“詩意地棲居”。這首詩便成了一首包含生存智慧和呈現(xiàn)生存策略的詩,是名副其實的“生活的藝術(shù)”,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
這首詩能夠較好地滿足人的審美需要,除場景設(shè)置外,還有“移情”作用。海子寫這首詩的時代是20世紀80年代,正是充滿詩意的浪漫年代,甚至是狂歡歲月。在大學(xué)校園,校園詩人和搖滾歌手被高度重視,他們讓校園充滿生機。海子的傳奇經(jīng)歷和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與今日的受眾,尤其是大學(xué)生受眾都產(chǎn)生了時空“距離”,這首詩中所言的“喂馬、劈柴,周游世界”也與受眾的現(xiàn)實生活產(chǎn)生了“距離”,正是這些“距離”產(chǎn)生了美,美產(chǎn)生了情,甚至“改變”了情,產(chǎn)生了審美活動中的移情效果?!翱臻g距離有利于審美態(tài)度的產(chǎn)生,時間距離的情形也是如此,年代久遠常常使最尋常的物體也具有一種美……把‘距離’一詞應(yīng)用于時間和空間,當然是在本義上的正當?shù)挠梅?,但這個詞也可以用在比喻的意義上??梢哉f我們有可能在一物體和我們自己的實際利害關(guān)系之間插入一段距離……一個普通物體之所以變得美,都是由于插入一段距離而使人的眼光發(fā)生了變化,使某一現(xiàn)象或事件得以超出我們的個人需求和目的的范圍,使我們能夠客觀而超然地看待它。”這首詩具有的空間距離、時間距離和比喻距離不但賦予它藝術(shù)欣賞價值,還強化了它的心理治療功能。
①②③〔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導(dǎo)論講演》,周泉、嚴澤勝、趙強海譯,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7年版,第330頁,第330頁,第336—337頁。
④⑤〔美〕卡倫·荷妮:《我們時代的病態(tài)人格》,陳收譯,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7年版,第36頁,第64—65頁。
⑥⑦⑧〔美〕亞伯拉罕·馬斯洛:《動機與人格》,許金聲等譯,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14年版,第23—24頁,第24—25頁,第59頁。
⑨朱光潛:《悲劇心理學(xué)》,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29—30頁。
作 者:
王珂,東南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中文系主任,東南大學(xué)現(xiàn)代漢詩研究所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從事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xué)和文藝學(xué)研究。編 輯:
張玲玲 sdzll080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