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恩
摘 要:在古代雅典社會,公民婦女的社會地位非常低下,始終處于男性統(tǒng)治之下。本文試圖從婚姻制度角度著手對古代雅典公民婦女地位加以認識。
關鍵詞:古代雅典;公民婦女地位;婚姻制度
1 結婚
婚姻是一種制度,從婚姻制度的建立和實行情況,可以看出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恩格斯認為婚姻通常被作為一種表示社會制度的術語,是得到習俗和法律承認的一男或數(shù)男與一女或數(shù)女相結合的關系。[1]
古希臘處于奴隸制社會,婚姻大都是非自主的。德摩斯提尼筆下的阿波羅多洛斯聲稱:“我們有妓女為我們提供快樂,有妾滿足我們的日常需要,而我們的妻子則能夠為我們生育合法的子嗣,并且為我們忠實地料理家務?!?[2](P90)這段話說明圍繞在一個成年雅典男子身邊的女性主要有3種,即妻子、妾和妓女。妾和妓女的低下地位自然毋庸多說,她們最大的作用就是滿足男人的性欲。除此之外,妓女還起到幫助男人進行社交活動的作用,一定程度上雅典男子也離不開妓女在公開場合的陪伴。至于妻子,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來生產(chǎn)優(yōu)秀的男性城邦公民以及忠實于家庭管理。
古代雅典婚姻的締結包括訂婚和結婚兩大步驟。古代雅典公民婦女在婚姻對象選擇上取決于父親或監(jiān)護人的意愿。根據(jù)雅典法律,沒有正式的訂婚,婚姻便無效。訂婚儀式是指待嫁新娘的監(jiān)護人和未來新郎之間訂立的契約。[4]契約的內容涉及經(jīng)濟和法律上。在雅典,男女之間通過契約形式締結的婚姻才算合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嫁妝。嫁妝是女子出嫁時娘家陪送的財物,是新娘帶到丈夫家的錢財和物品的總和。法律規(guī)定父親必須為女兒準備嫁金、衣服、首飾等。對于婦女來說,也是區(qū)分妻和妾的標準。嫁妝被一些古典史學家看做是對雅典婦女的保護傘。嫁妝是婦女體現(xiàn)其與出生家庭的親屬關系的具體象征,這份財產(chǎn)最初在她的父親或其他監(jiān)護人控制之下;訂立婚約時,父親把嫁妝轉交給她的丈夫監(jiān)護,但仍保有離婚時收回嫁妝的權力,丈夫從管理嫁妝中獲得收益;丈夫死后,如果雅典婦女選擇留在丈夫家中,她的嫁妝就由她的達到法定年齡的兒子來管理和最終繼承。因此,是男性從監(jiān)護和管理嫁妝中得到好處,雅典婦女永遠都不能成為財產(chǎn)的真正主人??梢?,婚姻純粹只是一種轉移財產(chǎn)和生兒育女的契約。訂婚后不久便可舉行婚禮。舉行婚禮之前通常有各種各樣的風俗儀式。人們主要是向赫拉和宙斯獻祭。成婚的那一天只向阿佛洛狄忒女神獻祭?;檠缫话阍谂郊依锱e行宴會,兩家的男人在房間的一邊,女人坐在另一邊。宴會之后進行游行,游行的隊伍伴隨著風笛的音樂穿過城里的大街,游行隊伍里的人高唱著“喜門頌”新郎將新娘抱過門檻,由新郎的雙親迎接新娘,并且以宗教儀式將她迎入家族及參加家神的祭祀,賓客才散去 [5]。不難看出在婚姻關系中,新郎和新娘的關系是次要的,而更為重要的是新郎和岳父之間的關系。
2 離婚
雅典人離婚比較常見,它或者有雙方協(xié)議離婚,或者因為配偶任何一方的行為而離婚。丈夫離棄妻子最正當?shù)睦碛梢皇菬o子,二是不貞,由于雅典人婚姻的目的就是生育家庭合法繼承人和城邦公民,因而把不育的妻子打發(fā)走被認為理所當然。[6]亞里士多德認為,沒有孩子的夫婦比其他人更容易分離。[7]在阿里斯托芬的喜劇后中,一個婦女假裝腹痛分娩,以一個買來的嬰兒欺騙丈夫。德摩斯提尼在法庭上攻擊對手梅迪阿斯時說:“你們中誰不知道他出生的秘密,像某種悲劇中的事情那樣?……他真正的母親,生他的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女人。他現(xiàn)在的母親,偷養(yǎng)他的人,是世界上最愚蠢的女人?!盵4]從偷養(yǎng)嬰兒的故事中,我們可以想象出無子公民婦女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壓力。
雅典社會不要求丈夫對妻子保持忠誠,但卻要求妻子對丈夫忠貞,法律要求發(fā)現(xiàn)妻子與人通奸的丈夫必須離婚,否則,他就有失去公民權的危險。若離婚是由丈夫最先提出的,他只需要將妻子從家中打發(fā)走,無需進一步的正式手續(xù)便解除了婚姻。當妻子希望離婚時她必須到執(zhí)政官那里去,交給他一份書面的聲明,詳細陳述她提出離婚的理由。這種手續(xù)可能給丈夫一個干涉的機會,如果丈夫反對離婚,執(zhí)政官可能不接受離婚聲明。這種說法是有事實根據(jù)的。普魯塔克告訴我們,在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期間,希巴格里特想與當時任雅典統(tǒng)帥的丈夫亞西比德離婚,她離開丈夫的家,搬到其兄弟卡里阿斯那里去住。接著,她向執(zhí)政官登記離婚,結果在法庭上她被亞西比德抓住,并被強行帶回他的家中。[8]可見,在離婚難易度方面,公民男子與婦女之間也是不平等的。
恩格斯說過:“一夫一妻制是不以自然條件為基礎,而以經(jīng)濟條件為基礎,即以私有制對原始的自然長成的公有制的勝利為基礎的第一個家庭形式?!盵8]因而,婦女的經(jīng)濟地位也決定了婦女的社會地位。在古代雅典,公民婦女被視為未成年人,對家庭財產(chǎn)甚至自己的嫁妝毫無支配權。在婚姻存續(xù)時,嫁妝由其丈夫支配,他負責管理這些財產(chǎn)并獲得由它所帶來的收入,而婦女僅僅從其中得到維持基本生活的費用而已。如果離婚,丈夫也有將嫁妝歸還給前妻的監(jiān)護人,或者支付百分之十八的利息。雅典婦女在法律上被視為未成年人,不能控制已故丈夫那里得到的錢物,她們不能涉足有關她們嫁妝或繼承的財物的任何活動,也無權簽訂價值一斗大麥以上的契約,[4](P71)她們的一切經(jīng)濟事務都由其男性監(jiān)護人負責??梢?,古代雅典公民婦女沒有任何的經(jīng)濟自主權,法律上的未成年人身份和不具有行為能力的規(guī)定也使她們不可能從嫁妝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并真正占有和支配這筆財產(chǎn)。在經(jīng)濟上的無權地位從根本上決定了古代雅典婦女要屈從于男性的統(tǒng)治。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249—250.
[2]韋斯特馬克.李彬等譯.人類婚姻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33.
[3]裔昭印.古希臘的婦女[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4]王廣興,張彥修.淺析古希臘與西周春秋婚姻制度異同[J].史學月刊, 1989.
[5]威爾·杜蘭.世界文明史.希臘的生活(上)[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9:393—394
[6]亞里士多德.政治學[M].吳壽彭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
[7]普魯塔克.希臘羅馬名人傳(上冊)[M].陸永庭、吳彭鵬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
[8]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起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