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淙麟+時立新
摘要: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馬拉松運動受到普遍認可和歡迎,運動能改善體質(zhì),強健意志,越來越多的非專業(yè)人士參與到這項運動中,賽事場次及參與人數(shù)迅速增長。然而馬拉松心臟驟停事件時有發(fā)生,所以做好賽前科學訓練,保持身體的各項機能,敬畏之心參加比賽,出現(xiàn)意外時及時施救,預防猝死的發(fā)生十分重要。
關鍵詞:馬拉松 心臟驟停
1馬拉松高關注高風險促成研究
近年來,馬拉松運動的熱潮席卷了全中國,馬拉松運動受到普遍認可和歡迎,越來越多的非專業(yè)人士參與到這項運動中,賽事場次及參與人數(shù)迅速增長。2015年全國舉辦的134場馬拉松賽事就有150萬人參賽,2016年這一數(shù)字達到323場。
在馬拉松運動熱潮中,卻隱藏著一種致命隱患。心臟驟停(SCA)是醫(yī)學上最危急的臨床癥狀,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搶救,必死無疑,即心源性猝死(SCD)。而馬拉松運動相關的SCA甚至SCD事件屢見報道,截止2016年7月,2012年至2016年發(fā)生在國內(nèi)馬拉松、鐵人三項等賽場上非創(chuàng)傷性SCA案例就有28例,但只成功救活了12例。
2“第一反應”提供了客觀保障
“第一反應”作為中國馬拉松賽事著名的公益保障機構及志愿者培訓機構之一,截止2016年7月,已累計保障賽事140場,惠及選手58萬人次。先前提到的12例搶救成功的病例中,“第一反應”就占了10例。
3賽前科學訓練,保持身體的各項機能,是最關鍵的要素
馬拉松訓練在于平時跑量的積累,只有達到一定的跑量,才能參加相應的比賽。比賽前的積極調(diào)整,提升狀態(tài)亦很重要。比賽前三天,要堅持每天訓練40分鐘左右,跑8-10公里。運動前后的熱身和恢復不能偷懶,分別在30分鐘為宜。飲食上,多吃蔬菜、水果,既能補充體能,也能補充維生素C,比賽當天的早餐可以吃面包、蛋糕、粥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以六分飽為宜。
4比賽中勻速跑,如果出現(xiàn)意外情況,應退出比賽,及時搶救
因為路程較遠,所以全程要勻速跑,結(jié)伴跑,這樣能相互鼓勵。賽間喝水最好5-10公里處喝水,因為人體水分吸收需要45分鐘,不要等到20公里后口渴脫水了再補。長跑屬于有氧代謝運動,參與人體各大器官的循環(huán),特別是呼吸系統(tǒng),在跑步過程中,人體對氧氣的需求量不斷增加,一般情況下,以三步或四步一呼一吸為宜。
比賽中出現(xiàn)胸悶氣喘、動作協(xié)調(diào)性差、呼吸困難等“極點”現(xiàn)象,應適當降低跑速,多做幾次深呼吸,到就近的醫(yī)療站點接受治療,如果不能恢復正常,應退出比賽,繼續(xù)搶救治療。
5賽后拉伸
長跑后應慢步走上幾百米,全身徹底放松后,再做腰、腹、腿的拉伸活動。同時要做一些全身按摩,放松繃緊的肌肉,以免疼痛。
6結(jié)語
由于馬拉松運動有著越來越高的社會關注度,能改善人們體質(zhì),強健意志,受到普遍認可和歡迎。但比賽高風險,時有心臟驟停意外發(fā)生,引起高度重視。從目前的研究看,心臟驟停在馬拉松賽事中的發(fā)生率大約1.75-4.55人/100000人,其中心源性猝死的發(fā)生率約為0.45-3人/100000人。不可否認心臟驟停是導致年輕運動員死亡的主要原因。只有做好賽前科學訓練,保持身體的各項機能,敬畏之心參加比賽,出現(xiàn)意外情況時及時施救,才能預防心臟驟停的發(fā)生,有利于馬拉松運動的良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許臻曄,段寶華,劉養(yǎng)洲,等.馬拉松心臟驟?,F(xiàn)場急救分析與賽事保障的探討[J].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17,2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