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牛肉“好吃嗎”的答案,取決于如何烹飪
云無心:美國生物與食品工程專業(yè)博士,科普作家,著有《吃的真相》等系列作品
美國牛肉獲得批準進入中國,引起了較大關注。
美國牛肉準入中國市場,中國禽肉準入美國市場,對于中國的牛肉生產者和美國的禽肉生產者來說,自然會有影響。不過,對于中國和美國的消費者來說,多了一種選擇,總歸是好事。
也有一些消費者開始糾結:“美國牛肉為什么這么便宜?”“美國牛肉是不是用了激素?”“美國牛肉好吃嗎?”“美國牛肉怎么吃才好”
美國的牛肉便宜,根本原因自然是生產成本低。
肉牛的品種經過改良,飼料轉化率更高;養(yǎng)殖規(guī)模大,人力成本也就會低;尤其是玉米、豆粕等飼料原料,價格也要比中國低這些因素集中起來,使得美國牛肉的價格要比中國低得多。哪怕是經過冷凍運輸?shù)街袊?,也具有價格上的優(yōu)勢。
飼料價格是成本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美國的玉米和大豆一般都是轉基因品種,尤其適合大規(guī)模種植,跟中國大豆和玉米比起來價格優(yōu)勢很大。
因為價格低,估計會有“打激素”之類的謠言出現(xiàn)。
需要強調的是,美國牛肉進入中國,需要同時滿足中美兩國的監(jiān)管要求,而中美兩國都不允許使用激素養(yǎng)牛。美國奶??梢允褂蒙L激素促進產奶,不過這跟牛肉是兩碼事。
美國牛肉可以使用瘦肉精萊克多巴胺,或許會讓人“望文生懼”。萊克多巴胺是一種安全高效的瘦肉精產品,在多個國家允許使用,但在中國是禁止的。按照目前的中美協(xié)議,進口牛肉不能檢出瘦肉精。
這可能會讓一部分消費者“揚眉吐氣”:美國人把有瘦肉精的牛肉給他們的人民吃,不含瘦肉精的才可以出口到我們中國。估計美國消費者對此也不會在乎:你們愿意多花點錢吃沒有瘦肉精殘留的,我們愿意省點錢吃用了瘦肉精的。大家各取所需,皆大歡喜。
對于瘦肉精的規(guī)定是“不得檢出”,也就是說,這是一個目標監(jiān)控而不是過程監(jiān)控。如果在養(yǎng)殖過程中使用了瘦肉精,只要經過足夠的停藥期,使得牛肉中的含量檢測不出來,也是可以的。
換句話說,要降到“檢測不出來”,只要延長停藥期就可以了。所以,“不含瘦肉精”這個要求并不難達到,消費者倒也用不著糾結。
簡而言之,對于“能吃嗎”的問題,答案是:能吃。
第二個問題“好吃嗎”,則是一種很主觀的判斷。
但可以確定的是,美國牛肉跟中國牛肉在風味口感上會有差別。一般而言,美國牛肉更嫩,不像中國牛肉那么“筋道”;美國牛肉以玉米之類的標準飼料為主,味道相對平淡一些。
美國牛肉“好吃嗎”的答案,取決于如何烹飪。要求牛肉“嫩”的烹飪方式,美國牛肉好吃;要求口感筋道的烹飪方式,美國牛肉處于劣勢。
那么,美國牛肉“怎么吃”才好呢?
爆炒之類的做法,嫩的牛肉更好吃,所以很多人用拍打或者加嫩肉粉來處理。美國牛肉本來就嫩,不用這些處理也可以炒出嫩的口感來,也就具有一定優(yōu)勢。如果是燒烤,新鮮的牛肉風味更足,但嫩的口感更好,二者不可兼得,就看更看重哪方面了。
很多人喜歡燉牛肉、紅燒牛肉之類,老的嫩的都沒有問題,老的只是需要燉的時間更長一些而已。
但這些做法,味道很大部分來自于調料,而牛肉的味道也跟煮的時間長短有關。煮的時間越長,溶到湯里的蛋白和風味物質越多,也就越“香”。因為美國牛肉比較嫩,用不了那么長時間就做好了,所以味道可能不如中國牛肉那么豐富。這倒也不是多大問題,只要愿意,也可以燉上同樣長的時間,也同樣會“口感軟爛”“香味濃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