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筠 顧晶亮 孫軍平 呂 剛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中醫(yī)醫(yī)院骨一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外科與麻醉·
血清BALP、TRAP-5b及Singh指數(shù)預測老年髖部骨折發(fā)生的臨床應用價值
王 筠 顧晶亮 孫軍平 呂 剛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中醫(yī)醫(yī)院骨一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目的 探討血清骨特異性堿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5b)及股骨近端骨小梁類型(Singh)指數(shù)在預測老年髖部骨折發(fā)生中的臨床應用。方法 老年髖部骨折患者50例為觀察組,并選擇同期體檢的健康老年人45例為對照組。分析血清BALP、TRAP-5b及Singh指數(shù)的差異及采用Pearson相關性檢驗分析其相關性。結果 觀察組Singh指數(shù)主要集中于3~4級,對照組主要集中在4~5級,兩組Singh指數(shù)分布的整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血清BALP、TRAP-5b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而Singh指數(shù)低于對照組(P<0.05)。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BALP與TRAP-5b呈正相關(r=0.476,P<0.05),BALP和TRAP-5b與Singh指數(shù)均呈負相關(r=-0.571、-0.488,P<0.05)。BALP、TRAP-5b和Singh指數(shù)預測髖部骨折發(fā)生的敏感度分別為72.37%、59.20%和64.00%,三者聯(lián)合預測敏感度為93.50%。結論 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血清BALP、TRAP-5b水平升高,Singh指數(shù)降低,三者結合預測老年髖部骨折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可作為老年髖部骨折風險預測的指標。
髖部骨折;骨特異性堿性磷酸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股骨近端骨小梁類型指數(shù)
老年骨折中約88%的髖部骨折與骨質疏松相關〔1〕。股骨近端骨小梁類型(Singh)指數(shù),常用于老年髖部骨折風險的評估〔2〕。骨代謝生化指標能夠反映破骨細胞、成骨細胞的活性,也可以間接反映骨代謝狀況,預測老年髖部骨折的發(fā)生風險。骨特異性堿性磷酸酶(BALP)是成骨細胞分泌的特異性糖蛋白產物,是評價骨形成和轉換的最常用指標〔3〕??咕剖崴嵝粤姿崦?TRAP)是由破骨細胞、巨噬細胞和樹突細胞產生的一種糖蛋白,TRAP-5b能夠反映破骨吸收狀態(tài)和破骨細胞活性〔4〕。本研究旨在探討血清BALP、TRAP-5b及Singh指數(shù)在預測老年髖部骨折發(fā)生中的臨床應用。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中醫(yī)醫(yī)院收治的老年髖部骨折患者50例為觀察組,均通過CT確診。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62~81〔平均(69.52±6.17)〕歲;骨折類型:股骨頸骨折31例,股骨粗隆間骨折19例。選擇同時期在本院體檢科健康體檢的老年人45例為對照組,男23例,女22例;年齡60~83〔平均(67.46±5.18)〕歲。入選標準:(1)年齡≥60歲;(2)近期未服用生物制品、糖皮質激素以及其他影響骨代謝藥物;(3)無肝腎疾病、代謝營養(yǎng)性骨病、內分泌疾病。排除標準:(1)繼發(fā)性骨質疏松者;(2)合并嚴重心、肝、腎疾病、精神類疾病者。兩組性別、年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協(xié)會批準,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1.2.1 Singh指數(shù)測量 選擇Aristos VXPlus型X光機拍攝研究對象骨盆平片,由高年資醫(yī)師對所有X片進行Singh評分,取其均值作為測試結果。根據壓力骨小梁和張力骨小梁的先后消失順序將Singh指數(shù)分為6個等級〔5〕。6級:股骨頸張力骨小梁和壓力骨小梁均完整;5級:股骨頸次壓力骨小梁密度降低,次張力骨小梁消失;4級:股骨頸主張力骨小梁密度降低,次壓力骨小梁消失;3級:股骨頸主壓力骨小梁降低,主張力骨小梁消失;2級:在3級基礎上股骨頸主壓力骨小梁降低或消失,主張力骨小梁消失;1級:僅主壓力骨小梁部分殘存。
1.2.2 BALP和TRAP-5b水平的測定 所有研究對象均空腹12 h以上,采集靜脈血5 ml,靜置30 min,3 500 r/min離心,提取血清保存待測,分別采用BALP和TRAP酶聯(lián)免疫吸附(ELISA)試劑盒(RnD公司)檢測血清BALP和TRAP-5b,操作過程嚴格按照ELISA試劑盒操作說明書進行。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軟件進行t、χ2檢驗、Pearson相關性分析,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計算各個指標的預測敏感度。
2.1 兩組Singh指數(shù)分布情況比較 觀察組Singh指數(shù)主要集中于3~4級〔1級0例,2級5例,3級30例,4例9例,5級6例,6級0例〕,對照組主要集中在4~5級〔1級0例,2級2例,3級8例,4級16例,5級18例,6級1例〕,兩組Singh指數(shù)分布的整體差異顯著(χ2=11.055,P<0.05)。
2.2 兩組Singh指數(shù)及骨代謝指標比較 觀察組血清BALP、TRAP-5b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Singh指數(shù)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BALP、TRAP-5b和Singh指數(shù)比較
2.3 Singh指數(shù)與骨代謝指標相關性 BALP與TRAP-5b呈正相關關系(r=0.476,P<0.05),BALP和TRAP-5b與Singh指數(shù)均呈負相關(r=-0.571、-0.488,P<0.05)。
2.4 Singh指數(shù)與骨代謝指標臨床診斷性評價 當BALP閾值為67 U/L時,其敏感度最高(72.37%);當TRAP-5b閾值為4.38 U/L時,其敏感度為59.20%;當Singh指數(shù)為3級時,其敏感度為64.00%。同時采用BALP和TRAP-5b為預測指標時,其敏感度為85.60%;BALP、TRAP-5b和Singh指數(shù)結合進行髖部骨折預測時,其敏感度為93.50%。
髖部骨折包括股骨粗隆間骨折、股骨頸骨折、骨盆骨折等,是老年人最常見的骨折類型之一,研究發(fā)現(xiàn)髖部骨折發(fā)病率隨著年齡呈指數(shù)增加〔6〕。骨代謝、骨結構、骨質疏松、骨折史、年齡均能引起骨強度的下降。老年患者發(fā)生髖部骨折后,生活質量顯著降低,約60%的患者日程生活仍需要幫助,約40%的骨折患者在骨折后1年內仍未能恢復獨立行走能力〔7〕。且老年髖部骨折患者治療費用較高,據統(tǒng)計,我國每年因髖部骨折造成的直接經濟負擔超過1 000億元〔8〕。因此,預測骨折發(fā)生風險因素,對于預防骨折發(fā)生具有重要意義。
關于骨質疏松骨折的預測方法,常用指標有骨礦密度值、髖部相關幾何參數(shù)、相關骨折風險評估方案、骨生化代謝指標、Singh指數(shù)等〔9〕。隨著年齡增長,骨吸收大于形成,大量丟失骨量,骨轉化呈現(xiàn)負平衡現(xiàn)象,發(fā)生骨的結構和形態(tài)改變,造成骨質疏松〔10〕。Singh指數(shù)具有以下優(yōu)點〔11~13〕:(1)操作方便、易于掌握;(2)特性高,可重復性強;(3)可適用于大規(guī)模普查。但有研究發(fā)現(xiàn),Singh指數(shù)在低能量暴力損傷髖部骨折的預測靈敏度較低,提出將Singh指數(shù)與其他指標結合使用提高預測準確率〔14,15〕。BALP是成骨細胞分泌的表面糖蛋白,能夠反映骨細胞的形成和活動狀態(tài),穩(wěn)定性好,半衰期長。TRAP是由破骨細胞、巨噬細胞和樹突細胞共同產生的一種糖蛋白,在早期即可監(jiān)測骨質量的變化,是反映骨吸收和破骨細胞活性的重要指標。研究發(fā)現(xiàn),血清TRAP-5預測老年人群骨折風險敏感性較高〔16〕。
本研究結果說明髖部骨折患者骨強度明顯低于正常人群。可能與髖部骨折患者股骨近端壓力骨小梁、張力骨小梁、大粗隆骨小梁吸收有關,與劉文和等〔17〕研究結果一致。觀察組血清BALP、TRAP-5b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BALP與TRAP-5b呈正相關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骨折后成骨細胞活動增強,骨吸收大于骨形成,為高轉換型骨代謝變化,最終將導致骨質疏松加重,與楊瑞霞等〔18〕研究結果相似。BALP和TRAP-5b與Singh指數(shù)均為負相關關系,與曹燕明等〔19〕研究結果相似。Singh能夠反映骨質結構和骨小梁的變化,與骨強度呈正比,而骨折患者骨質較疏松,骨密度降低,骨折患者骨強度下降。ROC曲線研究結果顯示,BALP、TRAP-5b和Singh指數(shù)結合預測髖部骨折的發(fā)生時,其敏感度達到93.50%,能夠較敏感的反應骨折發(fā)生風險。但由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少,無法得到精確的閾值標準,尚需進一步大樣本、多中心的臨床試驗進一步驗證。
1 Zhu Y,Chen W,Sun T,etal.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 in elderly patients sustaining non-simultaneous bilateral hip fractur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Geriatr Gerontol Int,2015;15(1):11-8.
2 張文波,李克鵬,馬國駒.高齡髖部骨折后二次骨折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3;19(8):804-6.
3 李 磊,方詩元.Singh指數(shù)在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6;22(6):777-80.
4 焦文勇,石光美,楊 萍,等.老年髖部骨折患者的Singh指數(shù)分析〔J〕.寧夏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36(9):1043-4.
5 梅其偉.骨生化代謝指標和singh指數(shù)預測老年髖部骨折發(fā)生的研究進展〔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3;21(2):140-2.
6 Unnanuntana A,Ton QV,Kleimeyer JP,etal.A fracture does not adversely affect bone mineral density responses after teriparatide treatment〔J〕.Clin Orthop Relat Res,2012;470(3):927-36.
7 呂志宇.老年髖部骨折手術后二次骨折患者的骨代謝分析〔J〕.浙江創(chuàng)傷外科,2015;20(5):883-6.
8 楊 杰.阿侖膦酸鈉聯(lián)合骨化三醇治療女性絕經后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的療效及對骨代謝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4):809-11.
9 何啟榮,李朱勤.抗骨質疏松藥物在31例老年陳舊性OVCF手術治療中的應用〔J〕.上海醫(yī)藥,2016;37(1):43-6.
10 戴鶴玲,孫天勝,劉 智.髖部骨密度和幾何結構與老年髖部骨折發(fā)病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294-6.
11 李新民,侯 雪,蘇永彬,等.老年女性髖部脆性骨折患者的Singh指數(shù)分析〔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5;31(10):1479-82.
12 Chang SM,Zhang YQ,Ma Z,etal.Fracture reduction with positive medial cortical support:a key element in stability reconstruction for the unstable per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s〔J〕.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15;135(6):811-8.
13 莊 北,陳建常.老年髖部骨折患者抗骨質疏松的治療〔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4;14(26):5193-7.
14 Klassen KM,Kimlin MG,Fairley CK,etal.Associations between vitamin D metabolites,antiretroviral therapy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people with HIV〔J〕.Osteoporos Int,2016;27(5):1737-45.
15 李經堂,湯曉正,熊 龍,等.老年髖部骨折圍術期Ⅰ型膠原交聯(lián)N末端肽和骨鈣素的檢測及意義〔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5;16(8):30-3.
16 唐三元,譚文成,楊 輝,等.多種骨代謝生化指標聯(lián)合預測老年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風險的意義〔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5;23(18):1653-6.
17 劉文和,劉忠厚,陳 鵬,等.老年人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與Singh指數(shù)和股骨近端幾何結構的相關性初探〔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2;18(3):193-6.
18 楊瑞霞,馬蔡昀,凌 蕓.骨代謝標志物與骨質疏松癥關系的研究〔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3;10(19):2526-7.
19 曹燕明,劉訓志.骨代謝指標在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后變化的臨床應用〔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1;17(1):18-20,23.
〔2017-04-21修回〕
(編輯 袁左鳴/滕欣航)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No.2016D01C155)
呂 剛(1976-),男,碩士,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四肢、骨盆復雜骨折診療研究。
王 筠(1982-),男,碩士,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創(chuàng)傷骨科研究。
R274.12
A
1005-9202(2017)13-3280-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3.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