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政 朱雪晴
這,是以中國最古老的卷軸作為校門造型的學校。
這,是用十本世界經(jīng)典著作命名校園道路的學校。
這,是立志于把每一間教室都建成圖書館的學校。
一天中最寶貴的清晨,全校自由閱讀。
課表里確保一周一節(jié),上好兒童課程。
檔案室辟出專門區(qū)域,珍藏閱讀記錄。
入學第一周,孩子們享受的是兒童課程為核心的入學課程。
日常每一天,孩子們沐浴的是自信陽光的十品性課程。
畢業(yè)那一刻,孩子們聆聽的是校長娓娓講述的繪本故事。
這,就是銀河。
每一寸時光都見證著:最美好的東西,滋養(yǎng)最美麗的童年。
這是2015年“閱讀改變中國”給全國“書香校園”獲得者一杭州市蕭山區(qū)銀河實驗小學的頒獎詞。十年來,學校深人踐行以閱讀為核心的兒童課程成效顯著。
“階梯閱讀”,打造高品質班級書柜
學校圖書館現(xiàn)有館藏書目5萬余冊,并且投人6萬元購置了學生共讀書目《新教育兒童階梯書目》,還為每位學生辦理了蕭山圖書館的借書證,與杭州市少兒圖書館實現(xiàn)了資源共享。在此基礎上,多年來,學校致力于讓教室成為圖書館,為每間教室配備與孩子年齡相稱的好書,讓孩子觸手可及。
什么年齡段的孩子看什么書,這是兒童閱讀的黃金定律。為此,我們倡導“階梯閱讀”,打造高品質班級書柜,為全校1-6年級的孩子量身定制最契合他們年齡特點的童書。
為推進班級書柜建設,學校出臺詳細的班級書柜評比細則:一是書目質優(yōu)(20%):契合學生年齡特點。所有書目經(jīng)過精選,質量高。二是類別多樣(20%):核心學科教師有推薦書目,書目類別相對齊全。三是數(shù)量充足(15%):生均數(shù)量不少于10冊,且不斷更新。四是制度健全(20%):有規(guī)范的借閱制度與學生閱讀記錄。五是布置整潔(15%):書柜有固定的名稱,外觀整潔,布局合理。六是富有創(chuàng)意(10%):在班級書柜打造方面有獨特的創(chuàng)意。
以上細則中,首要一條便是“所有書目必須與學生年齡高度契合”,其次是書目必須“類別多樣”。這就要求每個班級的書目制訂者一以班主任為核心的學科教師共同體必須反復甄選,嚴格把好進人書柜的每一本書。
在多年的書目甄選中,每個班級的班主任都已熟諳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為學生定制了銀河“閱讀配方”。這些書目通常以學生認購、家長捐贈等途徑實現(xiàn),人均不少于10冊,最多的班級達人均40冊,且書目不斷更新。
閱讀,營造校園新“靜界”
要回歸教育本原,必須努力營造一種安靜的教育生態(tài)。閱讀,能讓校園安靜下來,讓師生都擁有一種舒展的生命姿態(tài)。
唯有專業(yè)閱讀,才能造就真正的教師。多年來,定期組織教師共讀教育教學類書籍,已成為學校的傳統(tǒng)。比如,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學校組織教師整整共讀了一年。還有《教育的哲學基礎》《第56號教室的奇跡》以及《理想課堂的三重境界》《今天我們怎么做班主任》,等等。一份專業(yè)的教師書目是一張教育的地圖,一份行動的指南,能夠幫助教師節(jié)約時間,提高效率。學校推薦教師閱讀《中國中小學教師基礎閱讀書目》《青年教師五年閱讀計劃》,讓教師花最少的時間讀最有用的書。教師通過銀河教師論壇以及校園讀書節(jié)等平臺,分享體會、交換思想。
學生閱讀是一項更為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除了大量適切的書源保障,還需要充分的時間與空間的支持。從2014年起,學校將閱讀排人課表:每天學生一到校是20分鐘的晨間自由閱讀,每周確保兩個早上用于晨誦,每周三中午為全校整書共讀時間。課表內學生總計閱讀時間為180分鐘。此外,學生每天回家閱讀不少于30分鐘。校內外累計,學生一周的閱讀時間約為400分鐘。
每年9月是學校為期一個月的讀書節(jié),圍繞閱讀開展暑期閱讀分享會、詩歌專場、童話劇演出、Cosplay秀、跳蚤書市、班級書柜展評等各項活動。
每學期末,全校學生的閱讀清單均會送人學校檔案室保存。保守估算,學生年平均閱讀量低段約200萬?400萬字,中段約600萬~1000萬字,高段約1000萬?2000萬字。每個班級還把每個孩子的閱讀情況寫進學生電子成長檔案,被家長譽為“值得珍藏一生的禮物”。
靜能生慧。閱讀營造的校園“靜界”,讓教育進人一個嶄新的“境界”。
相信閱讀的力量
閱讀的力量,猶如中藥調理,是緩慢而綿長的。把富含教育意義的書籍重新組合,以課程的方式推進,能煥發(fā)另一種光彩,實現(xiàn)另一種可能。
人學課程便是如此。2012年,針對部分一年級新生存在畏學的現(xiàn)狀,學校研制了以兒童課程為核心的人學課程。一周的課程內容,由《小魔怪要上學》《笨拙的螃蟹》《海底總動員》等生動的繪本、童謠、兒歌、電影組合而成,集閱讀與影視閱讀于一體,并由全體一年級教師團隊合作完成。這些零散的素材組合在一起,產(chǎn)生了神奇的魔力。一周的課程,不僅消除了孩子們對陌生環(huán)境的恐慌心理與畏難情緒,還在繪本教學中巧妙地滲透了習慣引導與規(guī)則訓練,幫助他們建立了良好的秩序,順利開啟了小學階段的學習之旅。
十品性課程也是如此。學校有十大主干道,我們以世界十大經(jīng)典著作中的人物形象命名,如犟龜路、小王子路、薩哈拉路等,每條路都承載著一個品性關鍵詞,比如堅持夢想、擔當責任、亮出自我等。學校將十本書、十條路與一年中除七八兩個月之外的十個月打通,創(chuàng)生了十品性課程,旨在通過品性解讀、兒童課程、電影鑒賞、主題午唱、習慣養(yǎng)成以及德育實踐等途徑,塑造兒童的美好品性。比如,4月是犟龜月,主題是“堅持夢想”,亥子們在這個月里讀繪本《犟龜》,朗誦詩歌《那條路》,欣賞《想飛的鋼琴少年》等經(jīng)典影片,參與體育節(jié)等實踐活動,漸漸悟得“一切成功,源自堅持”之理。
幾年來,十本書,十條路,十個月這個“長在路上的課程”成為鋪展在校園里的教育因子,編織成一張美麗的品性之網(wǎng),讓孩子們置身故事、置身人性的美好之中。
此外,大量以閱讀為核心的班級課程在全校37個教室里靜靜生長、縱情綻放。這些課程,讓閱讀更有體系,更接地氣,也讓閱讀最大限度地生出了它的價值與力量。
沒有閱讀,就沒有真正的教育。當教師和孩子都無限熱愛著閱讀、無限享受著閱讀,那么,教育就會自然而然地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