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PISA2015結果顯示:中國學生的財經素養(yǎng)最高
2017年5月24日,經合組織發(fā)布了PISA2015第四份總報告一《學生的財經素養(yǎng)》,這也是經合組織第二次對學生的財經素養(yǎng)進行評估。報告指出,在參與PISA2015學生財經素養(yǎng)測試的15個國家和經濟體中,大多數學生的財經素養(yǎng)較差。
在此次測試中,約有48050名15歲的學生參與其中,測試對青少年個人理財的知識和技能進行了評估,例如學生如何處理銀行賬戶和借記卡,是否了解銀行貸款利率等。報告結果指出,有四分之一的學生無法對日常開支作出簡單的決定,僅有十分之一的學生可以理解復雜的理財知識,如所得稅。雖然有56%的學生擁有個人銀行賬戶,但其中三分之一的學生沒有管理賬戶的技能,也不能解讀銀行賬單。
此外,該報告結果表明,參與測試的中國大陸四個省市(北京、上海、江蘇、廣東)的平均得分最高,其次是比利時佛蘭芒地區(qū)、加拿大的部分省份、俄羅斯、荷蘭和澳大利亞。
(摘自上海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網站 王靜 徐涵 編譯)
女生閱讀更好,男生算術更好?并不是這么簡單!
據德國教育視點網站報道,德國國際教育研究機構的專家發(fā)現,一些統(tǒng)計數據顯示的“男生考不過女生,數學是不適合女生的科目”并不科學。性別差異對學業(yè)成績的影響同樣會受學生社會背景的影響。
該研究調查了來自柏林公立小學的3935名六年級學生。研究的重點是學生的閱讀、數學和英語成績,以及一份關于家長社會經濟地位的調查問卷。
研究結果首先給出了那個熟悉的結論,女生更擅長閱讀和英語,男生更擅長數學。但性別差異的影響通過社會經濟條件的影響而被削弱了。進一步的結論是:相比女生,男生社會經濟條件和成績的關系更緊密,男生的成績隨著社會經濟條件越好而越高,相反則更低。因此,專家們建議,應該謹慎看待性別對教育成功的影響。
(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 王蘇雅 編譯)
課程
日本:小學德育教學將偏重問題解決
據日本產經新聞官方網站報道,在2016年度的教科書審核中,初次嘗試學科化的小學道德教科書全部獲得通過,并將從2018年開始投人使用。這批道德教科書一改以往偏向于通過閱讀故事形成道德理解的做法,鼓勵以問題解決型場景設置為主要教學方法。對于國旗、國歌的理解,還有職業(yè)棒球選手等著名人物,均出現在了各類道德教科書中。
文部科學省將道德教科書編寫的目標定位為“思考、討論的道德”。這些教材中頗具特色的是關于校園欺凌的內容。日本文教出版社編訂的教科書中設置了“排斥他人的人”“被排斥的人”“旁觀者”三種人物角色,讓孩子們通過角色扮演體會校園欺凌中每個人的感受,從而減少校園欺凌的發(fā)生。 (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 陳星玲 編譯)
校園
新西蘭:一學校為學生提供模糊性別的校服
據新西蘭《新西蘭先驅報》報道,新西蘭達尼丁中學日前表示將會為學生提供模糊性別的校服。在這之前,該校學生的校服會區(qū)分男女,男生穿著長褲,而女生則只能穿著蘇格蘭式短裙。但是從今年3月開始,學校為學生提供設計一致的短褲、長褲、蘇格蘭式短裙,男女生之間沒有差別,都可以選擇不同種類的校服,只要上下身款式一致就可以。
該校校長海迪·海利沃德表示,學校這樣做是因為一名學生的提議:“為什么只有男生可以穿著長褲,而我們女生卻只能穿著短裙?為什么我們不能穿著長褲?”海迪校長認為,到目前為止學校教育對于性別的刻板印象還十分嚴重,比如只有男生才能打籃球,只有男生才可以參加一些激烈的運動,只有男生的校服中有長褲,這樣的刻板印象早應該結束了。
(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龔鵬飛編譯)
英國:學生環(huán)保行動三年為學校節(jié)省35000英鎊
據英國衛(wèi)報報道,“綠色校園計劃”是以學生為參與主體進行的校園環(huán)保計劃,該計劃于2015年由英國倫敦的一位數學教師亨利·格林伍德發(fā)起。起初,他發(fā)現學校里垃圾遍地,環(huán)保箱并未起到真正的作用,學生環(huán)保意識淡薄,課堂學到的環(huán)保知識也難以運用到日常生活實踐中,于是便萌生了以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建綠色校園的想法。
格林伍德根據學校的環(huán)保程度建立不同等級的獎勵機制,并招募一批學生成立了環(huán)保小組,啟動他們的環(huán)保計劃。學生相互合作,為項目的具體實施出謀劃策,教師負責整合評估學生的想法,幫助他們實施項目。學生在學校安裝了太陽能電池板,種植了蔬菜園,發(fā)起了“步行上學”的倡議,經過三年的努力,環(huán)保小組的能源節(jié)約項目已經為學校節(jié)省了35000英鎊,實現了整個學校的資源循環(huán)利用。
(摘自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世界教育動態(tài)》劉鑫 編譯)
芬蘭:高中學校健康與福利服務有所提升
芬蘭國家教育局和國家健康與福利研究所收集了自2008年以來高中教育健康促進方面的信息,結果表明高中學校健康與福利服務有所提升,特別是心理咨詢師和學校社工提供的服務。按照有關規(guī)定,芬蘭學校需要配備醫(yī)生、護士、心理咨詢師、社會工作者。目前,所有的學校都配有護士,88%的學校配有醫(yī)生,95%的學校有社工服務。多數學校都設有福利團隊或福利小組。在普通高中學校,福利團隊成員包括輔導員、護士、社會工作者、校長、心理咨詢師,有的學校還有學生和家長代表。
(摘自上海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網站 徐平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