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西南民族大學2017年研究生“創(chuàng)新型科研項目”(項目編號CX2017SP197)]
摘要: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精準的表現人物結構形態(tài)才能準確的表達出畫家所表達的情感。對于中國畫來說,筆墨固然重要,工筆畫講究的更是線條的力量與美感。如何體現這些線條,如何更真實的表達藝術家的情感,就需要畫家有深厚的素描功底。通過對素描要素理論的梳理,結合具體的實際操作,例如透視關系、結構解剖、構圖原理等方面來探索素描對當代工筆人物畫的影響,并在不同的方面對藝術家加以研究分析,在其實踐中形成獨到的藝術風格和理想效果。在查閱文獻以及書籍中發(fā)現,不同工筆人物畫家對于畫面的處理方式不盡相同,運用自己的方法,結合素描元素形成個人獨特風格。
關鍵詞: 透視;解剖;構圖;當代工筆人物畫
一、前言
素描是一種表現人物造型的重要手段。對于素描的應用,有時隨便一條起伏彎曲的線條,體現的卻是藝術家對形體、結構、特征、節(jié)奏、韻味、藝術史的深刻理解與掌握。中國工筆人物畫從傳統(tǒng)的表現到現在的形式多樣化,素描的引進打破了線描以及平面效果的局限性,起到了極大地推動作用。當代的工筆畫正處于轉型期,新的美學規(guī)范和審美形式正在形成,當代工筆藝術家們勇于嘗試不同的畫法及風格,添加素描元素到創(chuàng)作中去,素描元素對當代工筆人物畫影響細致的理論分析還有待完善。
無論是國畫還是西畫,初始形態(tài)的表達都會以線造型。古代的粉本,近現代的草圖、白描都屬于素描的范疇。唐代繪畫理論家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說:“夫物象必在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于用筆”,最終達到形神兼?zhèn)涞男Ч?。最早是郎世寧將解剖、透視、明暗關系滲入他自學的中國畫中,這種畫風影響了部分中國畫家和民間繪畫。20世紀對中國畫壇影響重大的是徐悲鴻先生,他非常重視素描,認為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F在仍有很多人認為中國畫與素描沒有關系,中國畫強調的是意境與情感的表達,素描只是對事物的客觀表現,但是技法是為內容服務,成熟的素描除了技法高超外,更能表現出人物思想感情的深度。素描重視對人體解剖、透視法則的研究,以結構為主,線面結合,線條造型等各種形式的探索,來表達繪畫者對自然事物的理解和表現。素描可以訓練繪畫者的觀察力、分析力、判斷力以及表現力。筆者將從透視關系、解剖探究與構圖原理這些素描要素分別舉例分析對當代工筆人物畫的影響。準確熟練地掌握比例、透視等視覺運動規(guī)律、透徹的認識人體構造和運動解剖學知識是非常必要的。
二、素描在當代工筆人物畫中的運用
(一)透視在當代工筆人物畫的體現與表達
“透視”就是透過透明的介質看物體,并將物體描繪下來進行研究,簡而言之就是“透而視之”。透視的基本規(guī)律:近大遠??;近者清晰遠者模糊;人的生理和心理反應形成視覺空間感,透視的深度變化。傳統(tǒng)中國畫以散點透視為主,形成獨特的繪畫風格,形象生動,情景交融,動靜相宜,主次大小,虛實相生,對比協(xié)調。使畫面生動有節(jié)奏。用運動、藝術而又感性的眼光分析透視現象,視覺中間是不受限制的。強調事物的普遍性、綜合性。西方透視則以焦點透視為主。唐朝畫家閻立本的《步輦圖》采用散點透視,壯碩深沉的唐太宗與身旁的嬌小稚嫩的侍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為了體現主要人物身份的權威和唐朝的強盛,作品以表現理想為主,加入了畫家自己的主觀感受,能夠迎合中國人的審美心理,引起欣賞者的注意和重視?,F當代人物畫家則采用多種透視相結合的方法,如引領當代工筆人物畫新世界的何家英先生《桑露》作品中有焦點透視、仰視俯視、人物透視等,并且加入了前實后虛的透視效果,使畫面具有空間感,在主體人物的斜后方捕捉到一位正彎腰撿桑葉的女孩,她的整體淡化,與背景更加融合,更突出主體人物的輪廓,這種將主體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區(qū)分,增加了空間層次的深度。整個畫面豐富生動,五個女孩錯落有致,有站有坐,如同將畫面定格,將不同女孩的神情姿態(tài)表現的淋漓盡致。
(二)解剖在當代工筆人物畫的體現與表達
人體是由骨骼和肌肉組成的,只有充分的認識了解人體結構,才能筆筆精到的準確定位。結構是從解剖中提煉出來的,解剖是更加精確細致的認識,準確定位后,才能用概括和簡化的手法來提煉與總結結構的位置。當我們面對創(chuàng)作時,就可以加入主觀性的組織和布局。結構解剖就對應了謝赫六法的“骨法用筆”,“骨”就指的是物象結構。當代工筆人物畫家李傳真充分的將素描運用到中國工筆畫中,如《獨角戲系列之四》用色中含墨的筆法,圍繞著結構,經過多次積墨擠壓而成,把全身的骨骼、肌肉全部貫穿起來,平鋪直敘中又顯現出國畫的平面化,在關鍵的五官結構處多次用色暈染。在微妙的虛實中達到厚重的效果,是整個畫面協(xié)調統(tǒng)一,形成“群雕美”。由自然主義原生態(tài)變成整體有序的畫面,充分揭示解剖元素具有的特殊能力,從素描中受益,從工筆中升華。只有深刻的了解了人體骨骼肌肉,多解剖知識的學習,才能達到畫面想要的效果。
(三)構圖在當代工筆人物畫的體現與表達
構圖即畫面的形式美。古時候將中國畫的構圖稱為“章法”或“布局”,中國畫的精髓是留白。東晉顧愷之提出“置陳布勢”,而其對應南朝謝赫的“六法論”的“經營位置”,畫家根據畫面需要,運用均衡與對稱、漸次與重復、對比與調和、比例與尺度、節(jié)奏與韻律、體與主體、微差與統(tǒng)調、特異與秩序的法則來構圖,前者多顯示生動型,而后者顯示秩序型。構圖形式有穩(wěn)定的三角形構圖、安定穩(wěn)重的垂直構圖、平穩(wěn)祥和的平行構圖、活潑優(yōu)雅的弧線構圖、富有變化與動感的斜線構圖等。
王瑋,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現任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筆者的碩士導師。王瑋老師常強調素描的重要性,素描是基礎,對人物的描寫越具體深入就越有把握用筆墨去概括和提煉。王瑋老師對構圖非常講究,人物姿勢的擺放,空間位置的處理,背景與人物的穿插都經過精心的設計。王瑋老師的畫主要以女性為主,前期多畫少數民族風情的,給人以生動歡快的印象。近期多以都市女性為代表,背景常用各種鮮花來裝飾,整個畫面如輕風拂過,安靜舒適,唯美淡雅,如《馨香》,這幅采用滿構圖形式,鮮花和人物基本將畫面布滿,這種飽滿的構圖,使人物與背景相融,給觀者無限遐想。王瑋老師最近的作品《人間四月天》給人以強大的視覺沖擊力,構圖精妙、色彩大膽、意向夸張、充滿趣味,非常具有當代性,但又不失中國傳統(tǒng)的獨特美感。《云淡風輕》系列采用中心對稱式構圖,畫面中藏族女孩行走在風中,人物畫面單純,形象突出,又顯現出畫家的心境。王瑋老師也畫些有意思的靜物,如《癡古》與《靜夜思》,其中采用了經典的黃金分割法,主體物筆筒、椅子就在黃金分割點上,吸引觀者的視覺中心,符合人們的審美觀點。其中的扇子采用截取式構圖,描繪一個殘缺美的扇子,極其富有情趣與品位,表現出當代工筆畫家創(chuàng)作的自由性和自主性。王瑋老師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中的構圖結合整個畫面的需要,經過藝術的處理,表現出獨特的個性。
三、結語
當代工筆人物畫家們將透視關系、結構解剖、構圖原理等素描要素運用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使當代工筆人物畫不斷進步與發(fā)展,把人們引入到了一片新的天地,引發(fā)了當代工筆人物畫的功能、內容、形式、色彩等方面的巨大變化,運用更多的方式來表達內心情感,從主觀到客觀,從想象到現實,運用抽象與具象不同的表現方式,將個人情感添加到實際畫面中。促使形成多元化的格局以及推動中國工筆人物畫的發(fā)展。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中西文化的交流,多元化的事物也會融入當代工筆人物畫中,人們的視覺感受和精神需要也會越來越多。作為新時代熱愛繪畫的我們,一定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創(chuàng)新的思維與熱情,創(chuàng)作出賦予新時代意義的作品。
【參考文獻】
[1]王彥發(fā).素描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滕翔宇.透視學[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3.
[3]孫韜,葉南.解構人體:藝術人體解剖[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
[4]陳川.工筆新經典——人物畫技法[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14.
[5]郭貴興.中國當代繪畫經典系列——工筆人物[M].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上官凱莉(1994—),女,漢族,河南三門峽人,西南民族大學在讀研究生。研究研究方向:美術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