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珍玉
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簽,就會成為標簽所標定的人?!边@種現(xiàn)象被稱為標簽效應。班主任在與學生的長期接觸與管理過程中,也極易產(chǎn)生標簽效應,給一些學生主觀地貼上不良“標簽”。這時班主任在處理問題時早已被先入為主的臆斷想法霸占了應有的理性分析,出現(xiàn)的結(jié)果往往考慮不周全,對學生是不公平的,甚至會深深傷害到學生。
我就經(jīng)歷過這樣一件事情。當時班中有這樣一位學生,父母長期在外做生意,一直是老人照顧孩子,但隔代教育往往出現(xiàn)一味的寵溺、毫無原則。漸漸地,這孩子在七年級下學期時開始有所失控,成績飛速下滑,在校各種違紀違規(guī)行為屢見不鮮。他的父母也常常在電話里向教師抱怨孩子不懂事、不長進,簡直讓他們操碎了心。在八年級上學期,我接手該班,盡管對他關(guān)注有加,尋找一切機會進行說服教育,但似乎見不到明顯效果。
有一次,上課鈴響了,其他學生進了教室,我卻在走廊的另一端看到這個學生正和他班學生相互傳遞著什么,似乎遲遲不愿進教室準備上課。這下我的氣不打一處來,疾步走向他,嚴厲地批評了他:“你平時好玩,總喜歡和他們混在一起,上課了還不舍得分開……怎么回事?”這下他可急了,似乎十分委屈,扯著嗓門喊道:“我不是故意遲到,也不是瞎混,是他向我急著借鞋套……”原來他是在做好事,我錯怪了他。
這不得不讓我聯(lián)想到衣柜中那些已經(jīng)長久閑置或漸漸遺忘的衣服。買的時候,都是自己喜歡的,但可能只穿了一次,因他人依據(jù)自身喜好評價為“不好看”“顯胖”“不適合你”等,從此就把這些標簽貼在衣服上,再也沒有想去穿的欲望。
衣服遭受冷落,倒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畢竟只是一件物品,最多浪費了一些錢財。但班主任應該非常清楚,學生不是物品,他們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靈魂的存在。他們的心是稚嫩的,一旦受到傷害,就很難愈合。因此,教師在批評學生前一定要好好想想:“事情弄明白了嗎?”千萬不能草率主觀地去判斷、處理。如果學生和教師產(chǎn)生了對立情緒,那今后的教學工作會進行得如履薄冰。
時勢在變,教育在變,學生也在變,班主任一定要時時學習新的有用的東西,永遠要走在時代的前面,絕不可用固定老化的教育理念和思維,單方面地捆綁學生甚至“看扁”學生。班主任若戴著“有色眼鏡”看學生,看到的學生肯定已失去了自我的“本色”。
此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我和他父母的聯(lián)系越加密切,盡量把他表現(xiàn)好的一面放大地呈現(xiàn)在家長面前。在班里,特意給他安排一些日常工作事務,讓他覺得自己一直是班集體的重要存在。私下里,時常利用微信、QQ、短信等,保持著家長里短般的交談……果不其然,他在教師、家長和同學們面前的信心大增,形象大為改觀。父母給予他的更多的是溫暖的關(guān)切與鼓勵,不再是永無止境的抱怨與責怪。
班主任教師摘下“有色眼鏡”,看到的學生會更加真實、更加親切,更容易察覺他們身上被遮掩著的多面優(yōu)勢。后來我逐漸意識到,這個學生身上幾乎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任何出格的現(xiàn)象,學習熱情被重新點燃,考試成績在穩(wěn)步提升。令人驚喜的是,他會主動找我談談班里出現(xiàn)的不良現(xiàn)象,勇敢、主動地站出來,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并糾正班級的不良風氣。他身上散發(fā)著的正義、正氣,不正是一個人最難能可貴的品質(zhì)嗎?而我以前竟然一點兒都沒看到,就是被他身上那些“不良標簽”蒙住了眼,不愿去發(fā)現(xiàn)。
這對我觸動很大。班主任一定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學生都是可教育、可塑造的,只是過程、方式不同,教育效果也會不同。所以,當學生犯錯時,班主任絕不可太過沖動??赡苡捎诮處熂痹甑那榫w或一時不冷靜說出的過火話語,會嚴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使他們失去努力改正缺點的勇氣和信心。批評應就事論事,今天的事就說今天的。班主任也一定不能用一成不變的老眼光看學生,而應用發(fā)展的眼光,注意學生取得的每一點進步,善于捕捉他們身上的每一處閃光點。
心理學家普遍認為,“愛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作為教師,要“以學生為本”,尊重愛護每位學生。班主任的最好的教育方式,肯定是對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公平的愛。
教育無疑是啟迪心靈的一門藝術(shù)。教育學生,首先要與學生建立一座心靈相通的愛心橋梁,這樣師生間的溝通才會順暢無阻,教師給予學生的知識與能量,才能及時有效地輸送到位,而學生的各種表現(xiàn)與成長也會全方位地進行反饋、回復。教師看到的是全面真切的學生,學生亦能真切地感受到教師無限的關(guān)心與愛意。學生與教師心意相通,相互珍重,這應該是教育的最美境界。我們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更應摘掉“有色眼鏡”,摒棄一切主觀臆斷,用真心真愛、溫暖行動,化解一切困難與冷漠,拉近師生心靈間的距離,讓生命之花在燦爛的陽光下多姿多彩地綻放。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仁和中學)
責任編輯:孫建輝
sunjh@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