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亮++譚亞玲++代貴金++張悅++張睿++李睿++付亮++侯守貴
摘要:將14個滇雜新組合種植在遼寧不同生態(tài)稻區(qū),測量不同時期水稻功能葉(劍葉、倒2葉、倒3葉)的SPAD值,分析其與產量的關系。通過3個種植地點的測量,發(fā)現(xiàn)14個品種除個別品種外,其他品種各時期3張功能葉SPAD值總和均是莊河最高,其次是盤錦,沈陽的最低。在分蘗期和抽穗期時,大多品種的劍葉(L1)SPAD值小于倒2葉(L2)和倒3葉(L3),成熟期時順序正好相反。沈陽地區(qū)各品種產量與倒1葉(L1)顯著相關,莊河和盤錦地區(qū)各品種產量與倒3葉(L3)顯著相關。
關鍵詞:滇型雜交稻;SPAD;遼寧生態(tài)稻區(qū);產量
中圖分類號: S511.2+20.1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7)09-0056-04
葉綠素計(soilplant analysis development,SPAD)的測量值是基于測定特定光譜波段葉綠素對光的吸收而獲得的[1],在許多已有的研究報道中,水稻葉片SPAD值的變化與光照和施氮量密切相關,因此可以用SPAD值來診斷葉片氮營養(yǎng)狀況[2-4],間接了解水稻葉片對光照的響應。在實際應用中,SPAD值常受水稻品種、生育期、測定葉位、葉片測定位點、生態(tài)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5-9]。水稻不同葉位的葉片生長發(fā)育進程是不同的,不同葉片生育期內葉綠素含量的變化趨勢同樣存在差異,因此研究水稻不同葉位葉片的葉綠素含量隨葉片生育進程的變化具有重要意義[10-16]。
昆明位于云南省中部,雖地處亞熱帶,但由于海拔原因氣候與溫帶相似,年均總輻射量達129.78 kcal/cm2;遼寧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總輻射量在100~200 cal/cm2之間。2地的年均溫度差距不大,但是光照度差距非常大。前人將遼寧分為4個生態(tài)稻區(qū),各具特點,無霜期在130~200 d之間,可以種植早熟、中早熟、中熟及中晚熟水稻品種。利用滇型不育系選育的滇雜系列品種在云南屢創(chuàng)高產記錄且品質優(yōu)良,因此將14個滇雜新組合(品種)種植在遼寧不同生態(tài)稻區(qū),研究其葉片的SPAD值與產量的關系。
本試驗研究16個不同組合(品種)水稻不同葉位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葉片SPAD值的變化及不同生育時期功能葉的SPAD值,探明不同葉位葉片SPAD值隨生育進程的變化以及品種間的差異,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不同水稻品種不同葉位葉片在生長發(fā)育上的異同,為調控不同水稻品種葉片的衰老進程、提高產量、指導生產提供理論依據(jù)。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滇型雜交稻新組合1~14號,15、16號是遼寧省對照品種,為遼粳212和遼星1號,共計16個品種。
1.2試驗地點
遼寧省水稻所試驗地(遼寧中部稻區(qū))、莊河農業(yè)推廣中心農業(yè)科技示范園(遼寧東南沿海稻區(qū))和盤錦大洼縣東風鎮(zhèn)東風農場(遼寧北部稻區(qū))。
1.3田間管理
根據(jù)各試驗地點當?shù)赜鐥l件選擇育苗大棚內硬質育秧盤育苗,稀播、培育帶蘗壯秧。秧苗于3葉1心期單苗帶土栽培至大田,采用遼寧省內常見密度20萬穴/hm2。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16個品種,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2.7 m×1.5 m,試驗稻田四周設寬100 cm的保護行。播種期設在4月15日,插秧期設在5月20日,田間管理方式于當?shù)馗弋a田管理相同。
1.4SPAD測定
觀察各品種生長發(fā)育情況,每個小區(qū)分別在分蘗期、孕穗期、齊穗期隨機選擇10株,每株選擇冠層葉片(L1、L2、L3),每張葉片選擇中部往下3 cm處、中部和中部往上3 cm處,取平均值為該葉的觀測值,以10株總平均值作為該小區(qū)葉片的SPAD值,采用日本Konica Minolta公司的SPAD-502型便攜式葉綠素計測量。
1.5產量測定
田間小區(qū)實際測產,換算成每公頃產量。
1.6數(shù)據(jù)處理
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Excel、SPSS 20.0處理。
2結果與分析
2.1分蘗期云南品種在不同生態(tài)區(qū)SPAD變化
由圖1可知,3個地區(qū)分蘗期除10號品種外,其余15個品種功能葉的SPAD值總和均是莊河最高,3個地區(qū)SPAD值均表現(xiàn)為倒1葉小于倒2葉和倒3葉。云南供試14個品種的SPAD平均值小于遼寧省對照品種。14個云南供試品種中3號品種3個地區(qū)的SPAD值總和最高,7號品種3個地區(qū)的SPAD值總和最低。
沈陽最高的SPAD值是15號倒3葉,達到38.23,最小的是7號倒1葉,為15.97;盤錦最高的SPAD值是9號倒2葉,達到40.13,最小SPAD值是7號倒1葉,為13.57;莊河最高的SPAD值是9號倒3葉,達到47.27,最小SPAD值是7號倒1葉,為17.10。
分蘗期這一時期的重點在于植株的莖葉的生長,此時氮素優(yōu)先供給上位葉。倒1葉的SPAD值小于倒2葉和倒3葉的原因可能是葉片還未生長完成[12],限制了氮素的吸收。
2.2抽穗期云南品種在不同生態(tài)區(qū)SPAD變化
由圖2可知,14個云南供試品種抽穗期3個功能葉SPAD值總和除4、10、11號品種其余11個品種均是莊河最高;3個地區(qū)大多品種的3個功能葉SPAD值表現(xiàn)為倒1葉小于倒2葉和倒3葉,但與分蘗期相比,差距在縮小。14個云南供試品種中3號3個地區(qū)SPAD值總和最高,5號品種3個地區(qū)SPAD值總和最低。
沈陽最高的SPAD值是15號倒3葉,達到42.18,最小的是7號倒1葉,為21.30;盤錦最高的SPAD值是15號倒3葉,達到45.40,最小SPAD值是14號倒3葉,為23.70;莊河最高的SPAD值是14號倒2葉,達到46.50,最小SPAD值是11號倒1葉,為23.70。
水稻抽穗期葉片生長停止,氮素供給重點向穗形成和發(fā)育轉移,相對供給植株生長的氮素減少,所有的葉片全部展開,這些可能是3張葉片差距變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