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昕
“后房貸”時代,傳統金融巨頭們的一舉一動分外引人關注。面對金融科技和消費金融的崛起,商業(yè)銀行不斷轉變思維,尋求資源對接與場景植入中的最優(yōu)方案
近兩年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密集申報成為特別的景象。截至2017年6月,僅銀監(jiān)會21家登記在冊的持牌消費金融機構中,由銀行控股或參股的就有18家
作為先天能夠從事大類消費金融業(yè)務、具備放貸資格的主體,消費金融牌照雖可打破多項監(jiān)管限制,對銀行的價值稀缺性并不充分。是獨立出來把它做大,還是沿著既有路線邊走邊看?由于業(yè)績尚不透明清晰,沒有成熟案例,銀行系的入局依舊小心且謹慎
合作與開放已成為當下銀行系消費金融發(fā)展的主基調。銀行進軍消費金融的長板在于風險控制、合規(guī)經營、客戶資源、資金成本;短板在于場景和客戶體驗,而多元股權磨合的結果也有待觀察。誰在開放合作中做得更好,誰就可能占據下一個制高點
“后房貸”時代做什么?作為傳統金融巨頭,銀行系的一舉一動仍是市場風向標。
當前經濟運行中一個顯而易見的發(fā)展現狀是,在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出口、消費中,前兩者近年來日漸乏力,而消費的作用則在迅速上升。2017年1-4月份,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3萬億元,同步增長10.2%,遠超GDP增長幅度。這一趨勢映射到金融領域就是,消費金融市場開始蓬勃發(fā)展且在未來會呈現進一步增長態(tài)勢。
在傳統信貸增速放緩背景下,銀行、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電商等機構紛紛憑借各自的優(yōu)勢介入消費金融領域,消費的快速增長及需求升級與發(fā)展中的消費金融相互促進。但是相較后兩者,銀行距離市場遠、重視晚、靈活度不足,如何披荊斬棘、破局成功,當下似乎仍沒有特別完整可借鑒的模式。業(yè)務要做,但要怎么做?尤其是面對來自市場敢于刺刀見紅的產業(yè)系、電商系和互金系的挑戰(zhàn),銀行系消費金融該怎么破局?
好在日漸清晰的政策在釋放積極的信號,從“校園貸”整頓、要求網貸公司銀行存管到“現金貸”清理,銀行的主動作為意識在被市場和監(jiān)管放大。而經歷三年多的野蠻生長,有觀點認為,當下的消費金融正如前幾年爆發(fā)的P2P迎來了發(fā)展窗口期,只是產品同質化、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如何在發(fā)展業(yè)務的同時權衡好內外部關系,成為銀行系破局的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銀行業(yè)內的消費數據近兩年也在發(fā)生劇烈變化。2016年末,我國銀行業(yè)消費金融規(guī)模為5.92萬億元,同比增速23.8%,最近四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26.7%。不過,與發(fā)達國家相比,目前我國消費金融市場仍處于初級階段,2016年末人均余額僅為美國的5%,不到日本的三分之一。
而不論是向內“活客”,還是向外“獲客”,銀行業(yè)已在紛紛“搶灘”消費金融。采訪中,交通銀行保守預計5年內,銀行業(yè)消費金融余額將接近20萬億元。而杭州銀行預計中國消費信貸規(guī)模2019年將達到41.1萬億,是2010年的5倍以上。盡管測算角度和結果不同,但多家受訪銀行均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隨著消費金融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決策層信心堅定,消費杠桿處于相對低位,中國消費金融市場都將是一個增量市場,而目前市場遠遠沒有飽和,仍存在大量的發(fā)展空間。
持牌多為銀行系
但市場辨識度有限
根據2016年年底發(fā)布的“中國消費金融口碑指數”顯示,銀行系消費金融品牌普遍持牌,但消費者對銀行系的認知度和服務滿意度目前比較有限,南京銀行參股但以產業(yè)資本主導的蘇寧消費金融排名第二,而較純正銀行系中,興業(yè)、中銀和招聯三家做得相對較好。但是由于整體數據不全,多數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成立時間并不長,發(fā)展不一,無法從財務或數據上進行全面縱向、橫向的比較判斷,僅能從股東結構、資源稟賦、產品特點來一探究竟。
從銀監(jiān)會官網看,截至2017年6月底,監(jiān)管層共計發(fā)放消費金融牌照21塊,其中18家為商業(yè)銀行控股或參股,而除了蘇寧消費金融和馬上消費金融分別為本土的產業(yè)資本蘇寧云商和重慶百貨控股,南京銀行和重慶銀行僅以參股形式,其余均以銀行控股為主。
與產業(yè)系尋求新業(yè)績增長點,通過提供信貸刺激消費者的消費意愿,以降低本身及經銷商的庫存壓力,并提升營業(yè)利潤等意愿不同,業(yè)內認為,銀行系涉足消費金融領域的目的主要是完善自身消費信貸層次建設,擴大市場份額。例如2016年小額信貸余額占全行貸款總額83%的哈爾濱銀行也在消費金融領域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和探索。
為什么單獨成立消費金融公司?包銀消費金融董事長劉鑫認為,雖然不同銀行業(yè)務的側重點不同,但估值差距不大,原因是不同特性的業(yè)務在一個大池子中沒有體現出獨立價值。而消費金融公司的成立有助于在銀行把細分領域做細做優(yōu),并做大做強。
《投資者報》記者發(fā)現,已有持牌公司的控股銀行里有著明顯的分化:一類是全國性大銀行,如中國銀行、郵儲銀行、興業(yè)銀行,包括隱身在全資子公司永隆銀行背后的招商銀行;一類是地方性的中小銀行,如張家口銀行、長沙銀行、中原銀行、長安銀行、晉商銀行、包商銀行、湖北銀行、成都銀行;還有一批先行上市的城商行,如北京銀行、杭州銀行、哈爾濱銀行和盛京銀行。
從開業(yè)速度來看,銀行系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隊伍增速近兩年也在擴大,從2010年的3家,到2014年新增1家,2015年新增6家,2016年新增5家,再到今年上半年新增3家。據了解,一方面,江蘇銀行、華夏銀行、光大銀行、上海銀行、江蘇吳江農商行等傳統銀行的消費金融公司仍在積極籌備中;另一方面,除了華夏銀行未公布其他股東,海瀾之家、攜程旅游、海航旅游等緊貼消費場景的零售服務商也趁機參股進入消費金融行業(yè)。
“目前的情況是體量足夠大的銀行在積極嘗試,急于占領市場,做市場的先行者,而互聯網和電商企業(yè)擁有大量數據,也在往金融方向發(fā)展做滲透。此外,消費金融公司作為全國性的金融牌照,可以突破舊有銀行發(fā)展的諸多限制,對區(qū)域性的銀行具有一定吸引力,但步子邁得太大也有風險,且股東合作、業(yè)務模式尚無成熟驗證,多數銀行還在觀望,大家也是邊走邊看?!蹦澄毁Y深銀行人士對《投資者報》記者說。
做大消費金融業(yè)務
“獲客”、“活客”兩手抓
不過,不管是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目前的商業(yè)銀行“獲客”與“活客”兩手抓,不論是向內鞏固加強原有的業(yè)務實力,還是向外延展尋求合作共贏,皆為消費金融而來。
可以看到,隨著房貸政策收緊、資金價格上漲,曾依賴房貸的銀行開始轉向消費信貸領域,搶占零售業(yè)務的新市場。而不論有無成立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今年以來,不少銀行也在不斷推出新產品或對原有的消費貸款產品升級,無抵押、無擔保、極速放款成為標配,并積極培育新興的信貸增長點。
在銀監(jiān)會聯合教育部、人社部全面叫停未經銀行業(yè)監(jiān)管部門批準設立機構的“校園貸”服務后,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等相繼推出“校園貸”產品,與此同時,興業(yè)銀行針對零售客戶推出全流程線上自助信用消費貸“興閃貸”;浦發(fā)銀行、招商銀行等也相繼做好了“信用卡”重返校園的準備。
與現有互聯網校園貸相比,建設銀行人士向記者表示,廣東省分行“金蜜蜂校園快貸”主要根據貸款條件、費用透明程度、經營方式與其區(qū)別開,主打利率低、期限靈活、可全額提現、且隨借隨還按天計息,還將依托“金蜜蜂”校園金融服務平臺打造校園e銀行,充分發(fā)揮校園e銀行行長團隊作用,培養(yǎng)校內金融專家,帶動年輕客戶在金融安全、防詐騙、誠信意識、契約精神和征信風險方面提升財商。
而盡管沒有成立專門的消費金融公司,采訪中的多家銀行都表達了對消費金融業(yè)務的重視和積極的準備。按照統一管理、各負其責的思路,工商銀行向記者介紹,早在2015年6月,公司已在銀行卡業(yè)務部掛牌成立行業(yè)內首家個人信用消費金融中心,而今年1月推出個人信用消費貸款品牌“工銀融e借”不僅價格更低,期限更長,PC、手機端操作方便而且還款靈活。而交通銀行答復本報稱,在加快消費信貸產品的創(chuàng)新,目前主要有專項分期好享貸、無抵押無擔保的天使貸和小額現金分期的產品。
“消費金融公司自設立之初就被定位為銀行的補充,目的是為了促進銀行尚沒有動力發(fā)展,因此進程緩慢的C端消費金融業(yè)務。這種業(yè)務按定義來說,就是向借款人發(fā)放以消費為目的、不包括購買房屋和汽車、上限為20萬元的貸款,同時,規(guī)定消費金融公司向個人發(fā)放消費貸款的余額不得超過借款人月收入的5倍。某種程度上,二者也有錯位競爭。”上述銀行人士表示。
從業(yè)務模式看,消費金融公司提供產品和服務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代付模式,即與商戶開展合作,貸款資金直接支付給商家,消費者獲得商品或服務,并分期付款;二是現金借貸業(yè)務,即消費金融公司直接向消費者提供現金借貸服務,資金直接發(fā)放到消費者賬戶。
采訪中,除招聯金融明確為純線上模式,多數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表示,在重點打造線上渠道的同時,仍采取O2O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消費分期貸、綜合消費貸以線下商業(yè)模式為主,線下引流、結合線上操作開展業(yè)務;數字微貸以線上商業(yè)模式為主,線上引流、結合系統自動化審批開展業(yè)務?!焙笺y消費金融方面表示。
摸索之路充滿艱辛。2016年蘇寧消費金融由于發(fā)展客戶、提高品牌知名度階段的加大促銷推廣投入支出而凈虧損1.89億元,虧損額同比增長207%。但付出總會有收獲,據記者了解,隨著用戶黏性增加,使用場景豐富,大數據支撐營收有望在2017年形成初步反轉。根據最新的半年報,今年上半年蘇寧消費金融營業(yè)收入達1.02億元,同比增長超136%;半年度利潤總額4286.9萬元,同比增長129.26%,撥備前利潤同比增長超過3198%。
開放、共享、合作
場景化、數字化、移動化
有人說:消費金融領域,場景為王。18家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多數由占據明確場景的公司作為重要股東,如中銀消費金融中的百聯集團、馬上消費金融中的重慶百貨和物美控股,蘇寧消費金融中的蘇寧云商,招聯消費金融中的中國聯通、興業(yè)消費金融中的福建泉州市商業(yè)總公司,湖北消費金融中的TCL集團、武漢商聯和鄂武商等。
但也有無綁定場景的公司,如包銀消費金融,股東僅“三人成行”,分別是包商銀行、深圳薩摩耶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百中恒投資發(fā)展(北京)有限公司,卻無線上線下場景供應商。
不過包銀消費金融董事長劉鑫對此較為樂觀,“天然沒場景也是特點,適用各種場景也是需要核心構建的能力?!痹趧Ⅵ慰磥?,近年來線上線下場景轉換迅速,背靠巨型線上線下企業(yè)固然能夠獲得核心信貸資源,但也可能遭到其他同業(yè)企業(yè)的合作屏障,而金融作為獨立的第三方,做好自己的事,不在場景里,也可能獲得與更多場景的合作機會。“一個電商涉足金融業(yè)務,其他電商不會和你合作,因為是競爭關系;所以電商做消費金融可能被限于自己的客戶。但我們是獨立第三方,業(yè)務視角和輸出能力,與合作方形成互補。”
為此,包銀金融將自己定位為“在線生活的消費金融服務商”,力爭在線上線下的融合中無縫銜接,從而實現業(yè)務的場景化、數字化和移動化。而從這個意義講,多數未成立消費金融公司的銀行也在做著類似的事情。
“銀行作為傳統金融業(yè)務主體,成本優(yōu)勢顯著。相比之下,電商平臺擁有較大的場景優(yōu)勢,且在風控方面將用戶身份信息、消費行為信息、社交信息等多維數據納入評分體系中,授信模型相對更精準。順應互聯網時代金融服務移動化、智能化、場景化的發(fā)展趨勢,我行將充分運用‘開放、共享、合作的互聯網思維,把全行支付、融資的比較優(yōu)勢與合作伙伴產品、渠道的比較優(yōu)勢相結合,將融e借嵌入電商平臺、實體店購物等線上線下消費場景?!惫ど蹄y行相關負責人對《投資者報》記者說。
與此同時,多家銀行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對日前四大銀行頻頻聯姻BATJ的合作走向,銀行業(yè)內亦關注,通過海量合作尋求共贏,與消費金融目前的發(fā)展趨勢一致,都是銀行轉型的重要嘗試。但是記者同樣觀察到,這些年,騰訊合作對象包括工行、招行、中信、浦發(fā)、北京銀行;阿里巴巴結盟對象包括工行、中行、中信、交行、民生、興業(yè)、建行。而本次的工行牽手京東、農行配對百度、建行與阿里巴巴戰(zhàn)略合作、中國銀行與騰訊共建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這些都無不昭示銀行期盼在“開放、共享、合作”的大環(huán)境中尋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