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陳駿濤
她視界
梁麗芳:當代中國文學的熱情推介者
北京 陳駿濤
海外華文在場研究·梁麗芳小輯
梁麗芳女士寫完了她給《名作欣賞》的一篇文章——《把中國當代作家推向世界》,按照先前的約定,現(xiàn)在該我來做一個回應了。
我這一生雖然也訪問過幾個國家,但大都是走馬觀花,雖然也認識了一些外籍人士,但大都沒有繼續(xù)交往,真正有聯(lián)系、有交往的,也就是三兩位,這之中,梁麗芳應是聯(lián)系最多,也是最為頻密的一位。因此,我很樂意對她的這篇文章做點回應!
一
說起來已經(jīng)是三十年前的事了。那是1987年夏天,梁麗芳獲得了加拿大與中國雙邊交流計劃的資助,以“交流學者”身份來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我是在當年文學研究所老樓的圖書資料室遇上她的,經(jīng)過時任文學研究所所長許覺民(潔泯)和資料室主任甘粹的介紹,才知道她叫梁麗芳,原籍廣東臺山,從香港移民到加拿大,是加籍著名教授葉嘉瑩女士的門生,出版過《柳永及其詞之研究》(中文版,香港三聯(lián)書店1986年版),當時她已在加拿大阿爾伯達大學東亞系任教。葉先生專攻中國古代文學,但梁麗芳當時的興奮點卻在當代中國小說。那時她剛完成博士論文《論后毛澤東時期小說中的青年形象》, 想繼續(xù)搜集“知青”文學和“知青”作家的資料,準備寫一篇以“知青”作品為題材的論文。許所長囑咐我多關照她。
梁麗芳為人實在,性格爽朗,一來二去,我們就熟悉了。印象中我們好像有過幾次交流,聊的大多是文壇上的一些人和事,特別是當年比較走俏的作家作品,包括“知青”作家作品。
繼1987年之后,梁麗芳于1988年夏天又來到了北京,接續(xù)先期的交流計劃。她頻繁地采訪了許多“知青”作家,包括史鐵生、莫言、陳村、陳建功、鐵凝、王安憶、葉辛、梁曉聲、竹林、孔捷生、鄭萬隆、張抗抗、陸天明、鄧剛、張勝友、胡平、老鬼等。這一年的8月,許覺民所長還曾親自介紹并陪同她訪問了莫言。這為她后來出版的包括史鐵生、莫言在內(nèi)的二十六個知青作家的對談和作品評介,提供了可靠的基礎。例如當時她是這樣評價莫言的:“他成功地把自己的農(nóng)村生活經(jīng)驗、民間的傳說,和外來的手法糅合出自己特有的風格來。中國作家中,莫言是非常有潛力的一個。”這本書就是當年頗受關注的《從紅衛(wèi)兵到作家:覺醒一代的聲音》(1993年),英文書在美國出版,由漢學家王健博士作序。幾乎與此同時,香港田園書屋和臺灣萬象圖書出版公司也分別出版了同名中文書,一時蔚為壯觀。自此之后,梁麗芳與我就成了生活在兩個國度的隔代朋友,我們之間似乎沒有什么鴻溝。路華工口頭創(chuàng)作開始,其中包括溫哥華島拘留所墻壁上的中文題詩,需要付出大量披沙揀金的勞動。梁麗芳查閱了20世紀出版的華文報刊,梳理出不少意想不到的資料,包括早期華人頻密的文化和文學活動,例如歷久不衰的粵劇演出,無數(shù)的華人書報社,等等。更令她驚訝的是,原來最晚到1913年,就已經(jīng)有白話劇在華人社區(qū)演出,到抗戰(zhàn)后期,單單是加拿大西部,就有五六個白話劇團。這個發(fā)現(xiàn)令她非常振奮。早期華人在古典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的成就,也令她敬佩不已。這些實績,顛覆了長久以來人們對這些目不識丁的華工的偏見。
二
梁麗芳是一個地地道道從書齋出身的學者,但她又與純粹書齋式的學者不同,是一個重視社會實踐的學者。這當然不是說梁麗芳熱衷于政治活動,甚至參政議政,而是指她熱心于民間學術團體的組織領導工作,從而讓學術惠及更多的人群。具體而言,就是她于20世紀80年代(1987年)就偕同盧因先生發(fā)起組織了“加拿大華裔寫作人協(xié)會”,后更名為“加拿大華裔作家協(xié)會”,簡稱“加華作協(xié)”,盧因是首任會長,梁麗芳是副會長?!凹尤A作協(xié)”是經(jīng)當?shù)卣怯涀缘娜罕娦詫W術團體,但政府并不提供活動經(jīng)費,其活動的資金來源主要靠會員的會費和社會有關人士的捐助。協(xié)會會員大都來自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和東南亞的移民,分布于加拿大、美國、中國香港等地。1997年,由中國作家協(xié)會組團,陳建功先生與我應邀訪問加拿大的時候,就正好是梁麗芳當會長。當時我們就深有體會:當學術團體的會長、副會長,是需要有奉獻精神的,沒有這種精神,這個學術團體就很難生存和發(fā)展。也許正是由于梁麗芳是這樣一種樂于奉獻的人吧,現(xiàn)如今這一屆的“加華作協(xié)”執(zhí)行會長又輪到了她。
三
繼《從紅衛(wèi)兵到作家:覺醒一代的聲音》后,梁麗芳在中國參加過一個國家項目——山東教育出版社編輯出版的十七卷本《中外文學交流史》的工作,其中近四十七萬字的《中國—加拿大卷》(2015年出版)就是由她和馬佳參與撰寫并主編的。深入進去后她才發(fā)現(xiàn),這乃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從幾乎沒有頭緒的鐵
四
繼《中外文學交流史》加拿大分卷之后,梁麗芳完成的第三件大事就是英文版圖書《中國當代小說家:生平、作品、評價》的撰寫和出版。這正是我聽她說過多年的話:“用英語寫一本介紹中國當代小說家的書,結合他們的生平、作品和評價來論述,讓英語世界的學者、學生和一般文化人認識新時期以來中國文學的成就,是我多年來的一個心愿?!睉{借著她這么多年對當代中國文學,特別是對當代中國小說家的了解和跟蹤研究,她也是最有資格寫這本書的人選之一。雖然我不懂英文,無緣閱讀原書,但我相信梁麗芳本人所說的:這部書是她“多年閱讀和研究的總結。英文讀者可以借助這本書打開一個窗口,了解當代中國作家,特別是小說家的存在,翻譯家能夠從中選擇到優(yōu)秀的作品,讓中國當代文學真正進入世界的視野,進而增進中國與世界的文化交流”。
如今,梁麗芳這個愿望終于因為這部書的出版而有可能得以實現(xiàn)。我作為跟梁麗芳認識并交往多年的老朋友,一方面為她感到高興,另一方面也期待她能利用自己的雙語優(yōu)勢,為把當代中國文學推向世界,繼續(xù)做出貢獻!
2017年4月17日改畢于北京耄耋齋
作 者:
陳駿濤,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文學系教授,曾任《文學評論》編輯部主任、雜志社副社長。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小說學會副會長,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中國新文學學會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