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森森
【摘要】 水利水電工程能夠預防洪澇災害,生產清潔能源,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是國家的重點工程項目??墒窃诠こ探ㄔO中,仍然以傳統(tǒng)的施工技術為主,導致所修建的建筑物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影響了建筑的正常功能。本文將傳統(tǒng)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技術與現(xiàn)代技術進行對比,并提出了對施工過程的管理方法,以提高工程質量,促進我國水利水電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
【關鍵詞】 水利水電;施工技術;應用
傳統(tǒng)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技術有壩體填筑技術、預應力錨固技術、大體積碾壓混凝土技術和圍堰技術,將這些技術應用到水利水電工程中,修建了一批又一批功能眾多,實用性強的建筑,為我國的防洪抗災事業(y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國研究出了許多新型技術,不僅能夠對工程實施數(shù)字化管理,還使建筑的各項數(shù)據(jù)更加科學、嚴謹,為建筑的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提供了可靠的保證。下面將具體論述各個技術的要點及具體應用。
一、傳統(tǒng)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的應用
(一)壩體填筑的施工技術
在水利水電工程中,大壩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壩具有水庫的蓄水功能,能夠在雨季時容蓄雨水,在旱季時將水排出,使河流的水位不會發(fā)生過大的變化,從而起到防洪抗旱的作用。同時,大壩還能夠利用水能進行發(fā)電,而不會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所以大壩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常見的大壩是由混凝土修筑而成的,如果周圍環(huán)境溫差過大,混凝土強度達不到要求,施工時操作不規(guī)范,那么壩體就極易產生裂縫。根據(jù)裂縫對大壩的破壞程度,一般分為貫穿性裂縫和淺表性裂縫。貫穿性裂縫是由內而外產生的,對壩體造成了貫穿性的損傷,嚴重破壞了大壩的完整性。淺表性裂縫是比較細小的裂紋,只在大壩表面存在,不會對大壩的整體結構產生影響,但是如果裂縫較多就會降低大壩的安全性能。所以應提高施工技術,加強施工管理,以避免裂縫的產生。
壩體填筑技術是修筑大壩的常用技術,施工重點在于壩面的流水作業(yè),需要先計算壩面面積,并對整個流水作業(yè)的工程量進行細分,使流水作業(yè)的面積與壩面面積保持一致, 而且長寬符合機械的使用要求,能夠使兩個大型機械同時作業(yè)而不會相互影響,所以流水作業(yè)的寬度大概在20m左右,長度應是寬度的2倍以上,還要保持在100m以內,以免拖延施工進度。壩體填筑的施工工序、施工時間要根據(jù)環(huán)境、材料、作業(yè)面積等因素決定,為了減少熱量損失,應盡量加快施工效率,減少施工時間,以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
(二)預應力錨固技術
預應力錨固技術包括預應力巖錨技術和預應力拉錨技術,是應用范圍最為廣泛的水利水電施工技術,具有投資小、見效快、回報高等優(yōu)點,受到廣大建設單位的一致好評。預應力錨固技術充分利用了自身的加固功能,使新建的建筑更加穩(wěn)定,同時還能使受力不穩(wěn)的建筑恢復平衡。在使用預應力錨固技術時,一般是根據(jù)建筑上部結構的施工標準施加預應力,保持上部結構的穩(wěn)定,以減輕基礎結構的負載,從而達到力的平衡。該技術的要點在于錨固的角度、方向、深度要嚴格控制,應與水利水電工程的設計要求保持一致。
(三)大體積碾壓混凝土的技術
由于水利水電工程所修建筑的主要原材料為混凝土,所以研究新型的混凝土及其配套技術對提高水利水電工程質量有著重要作用。碾壓混凝土技術就是近年來新興的施工技術,將混凝土的制作材料由傳統(tǒng)的水泥、沙子、天然骨料變?yōu)楣杷猁}水泥、火山灰、粗骨料,減少了水的加入量,使混凝土質地變得干硬、密實,不易塌落,再用大型機械設備逐層壓實,就完成了壩體的修建。該技術的使用大大縮減了工期,使所筑造的大壩不僅符合經濟性,還具有較高的強度和防水性能。
二、現(xiàn)代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的應用
與傳統(tǒng)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相比,現(xiàn)代的施工技術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而且利用現(xiàn)代技術實施的工程誤差小,精度高,質量好,有明顯的應用優(yōu)勢。
(一)GPS定位技術
GPS定位技術是一項高科技技術,其在水利水電施工主要用途在于為工程測量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和方法,并且使測繪定位技術發(fā)生了徹底的變革。實踐證明,在幾十公里范圍內的點位誤差只有2cm左右,達到了常規(guī)方法難以實現(xiàn)的精度,同時也大大提前了工期。
(二)CAD輔助設計技術
CAD技術是一門新興的技術型應用軟件,經過了三十余年的發(fā)展演化已經日臻成熟,現(xiàn)已被熟練的應用于各個領域。 在水利水電工程中使用CAD技術,能夠極大的提高工作效率。CAD的特性提供了測量內業(yè)資料計算的另外一種全新直觀的圖形計算方法。另一方面是各種工程縱斷面圖、橫斷面的繪制,以及斷面面積的計算和圖紙的繪制,可以大大減輕工程測量的工作量和工作強度。
三、在施工過程中的管理
(一)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水利水電工程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一旦出現(xiàn)質量問題,不僅會危害當?shù)鼐用竦娜松戆踩?,還會給企業(yè)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所以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降低工程的質量風險。首先要對施工人員、材料、設備進行統(tǒng)籌管理,使施工現(xiàn)場秩序分明,各個施工工序都能嚴格按照操作要求進行。然后應建立科學的考核制度,采取崗位責任制,使施工人員明確職責,對違反制度的人員進行嚴懲,以保障施工的高效性。
(二)對施工人員的管理
施工現(xiàn)場中大量的施工人員,這些施工人員來自不同的環(huán)境,素質和技術都無法得到保證,為了提高工程質量,應對施工人員進行崗前培訓,使其樹立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觀念,能夠嚴格約束自身,按照操作要求進行每道工序的施工。同時,還應提高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使其能夠熟練操作機械設備,在需要人力施工的地方也能夠認真細致的完成施工任務,以創(chuàng)造良好的施工氛圍,加快工程的施工進度。
四、總結
現(xiàn)代施工技術是水利水電工程的質量保證,將信息技術、定位技術、通信技術與傳統(tǒng)的施工技術相結合,用現(xiàn)代化科技手段進行工程的設計、施工、管理,能夠有效的減少工程量,提高施工效率。同時,還應加強對施工過程的管理,對各個施工要素進行嚴格的管理和控制,以降低投資成本,保證企業(yè)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魯磊.淺談水利水電施工過程質量監(jiān)控管理[J].大眾科技,2011(09)
[2]曾高山.淺談水利水電施工過程質量監(jiān)控管理[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