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琳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動與發(fā)展,當前如何在初中化學教學工作中實現(xiàn)因材施教、充分調動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學習積極性,完善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成為每一個初中化學教師關注的問題。本人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就當前初中化學分層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與具體措施進行實踐,以期能夠促進教學質量的普遍提升。
【關鍵詞】初中化學;分層教學
傳統(tǒng)的教學基本由教師以班級為一整體授課的方式進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缺乏明顯的針對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在班級內采取分層次教學,分層次對比和分層評價,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能夠幫學生建立一定的自信心,促進其化學學習。
一、分層教學的分組依據(jù)與教學實踐
分層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分組環(huán)節(jié),如何通過合理分組實現(xiàn)將學生進行歸類,提升因材施教的效果是實現(xiàn)分層教學有效性的基礎與保障,我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是如下操作的:
首先我將全班的學生根據(jù)平時的課堂表現(xiàn)、課后成績以及學習能力等參數(shù)進行評分,將前1/3的學生歸為A組學生,也就是優(yōu)等生,這部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強,化學成績也較好。然后將中間1/3的學生歸為B組學生,這組學生的學習成績一般,課堂表現(xiàn)不算特別積極,但是具有一定的學習興趣也希望能夠提升自己的學習成績,這部分學生屬于課堂教學中“剛剛好”的類型。而對于班級后1/3的學生,我將他們歸為C組,這組學生成績較差,并且對學習沒有什么興趣,對于提升自己的成績也沒有動力。在完成基礎的分組后,將A、B、C三個組別的學生,重新匯編成幾個小組,讓每個小組都有2個A類、2個B類、2個C類學生,然后在課堂教學中以A類的第一名為組長,第二名為副組長,副組長可以輪值的方式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小組之間的實力接近,我通過提出問題,小組解答,小組互評、教師點評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
具體案例:
比如說在“粗鹽的提純”一課的教學活動中,課前我向每個小組布置了預習“粗鹽提純有哪些步驟”,“過濾操作有哪些要點”,在課堂上按照劃分好的小組進行小組競賽,比比哪個小組做的提純效果更好,讓效果最好的組員交流經驗,并通過討論找出精鹽過多或過少的原因有哪些,最后由教師根據(jù)表現(xiàn)情況進行最終的小組評分,獲得評分最高的小組視為優(yōu)勝。
通過這樣的方式極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盡管C類學生原本對于課程并不是特別感興趣,但是由于加入了小組競爭的模塊,他們仍然會樂于協(xié)助隊員進行過濾器的制作,另外A組學生具有較豐富的基礎知識,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可以對其他的隊員進行指導與影響。
二、主體異步模式分層教學理論依據(jù)
分層教學就是學生進入初中階段,由于學生的智力水平、學習能力、基礎知識甚至家庭等方面的因素影響,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出現(xiàn)了明顯的分化,而這些分化就會給統(tǒng)一教學模式的課堂教學帶來不同的教學效果,影響到教學質量。而分層教學則可以對三類學生進行區(qū)別教學,實現(xiàn)不同的教學目標:
其一,針對A類學生而言。這類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的較好,對于課堂教學的理解能力也較強,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著重培養(yǎng)這部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獨立實驗的操作能力,同時還要要求該類學生在完成化學試驗后及時進行總結并可以嘗試使用多種方法進行探究學習。
其二,針對B類學生,這類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的一般,對于化學學習具有一定的需求,也希望提升自己的成績,對于這部分學生就要要求他們在完善基礎知識的理解與感悟的同時,通過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方法逐漸強化對于化學實驗的理解與掌握,最終提升化學學習成績。
其三,針對C類學生而言,這類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的相對薄弱,所以應該以參與實驗以及背誦記憶基礎知識為主。
具體案例:
在進行“氫氣還原氧化銅”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對于三個級別的學生分別提出了不同的教學目標與任務要求。對于A類學生,我要求他們要在實驗室中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與掌握的知識進行實驗,并對實驗結果進行記錄。對于B類學生,要求他們能夠做好課前預習,并根據(jù)課本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或者解決課本中的具體習題。針對C類學生,我要求他們在課下進行基礎知識的背誦與記憶,并且在課堂上跟隨組員一起完成實驗。
三、主體異步模式分層教學的評價手段
由于不同階段的學生對于課堂的知識理解水平不同,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接納與掌握的速度也存在明顯區(qū)別,所以一定要進行分層教學評價。
具體案例:
在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分層教學目標中,A類學生的任務是使用實驗室的實驗儀器進行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而對于B類的學生而言,我選擇了幾道具有代表性的課后習題,哪個小組的學生最快完成,按正確率可以得到相應的分數(shù)。最后是C類學生,對于C類學生的任務目標則是在課堂上復述該課的內容,并明確還原反應在人類活動中具有什么意義。
之后,我分別對各個小組進行了點評,對于A組學生,我首先表揚了他們的實驗流程與規(guī)范性,但是也要求他們在完善自己的實驗步驟的同時考慮是不是還有其他的實驗方法,更加簡單直接的進行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而對于B組的學生,我表揚了一部分題目做的好的學生,同時對于做錯的學生進行了鼓勵,也帶著大家一起回顧了這道題錯誤的原因,希望大家能夠不再出現(xiàn)類似的問題。而對于C類的學生,我基本都以鼓勵為主,希望他們能夠提升自信心,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實現(xiàn)更大的進步。
四、總結
分層教學不但優(yōu)化了課堂的教學結構,促進了學生對于課堂教學的參與度與積極性,更是解決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對于學生的表現(xiàn)無法進行全面評價的問題。在分層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教學目標以及引導的分層,這樣才能夠實現(xiàn)分層的意義,同時在進行教學評價時也要考慮到分層的具體情況,做到客觀評價,特別對被分到C類的同學做好心理疏導,最終實現(xiàn)學生良好信心的樹立,促進所有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吳曉麗.主體異步模式下初中化學的分層教學實踐[J].新絲路(下旬),2016.
[2]魏鉅焯.初中化學分層教學的實踐與思考[A].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第四屆世紀之星創(chuàng)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2016.
[3]周志華.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分層教學實驗[J].學科教育,1995.
[4]高燕.初中化學分層教學實踐與研究[J].素質教育大參考,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