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霞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有個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說:“教師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卻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滾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學生的創(chuàng)造心靈,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倍加呵護?!币氲玫絼e人的愛,你就必須先去愛別人;在教書育人的事業(yè)中,要想讓孩子喜歡你,你就必須先對孩子付出你的愛。工作十余載,行走在陪伴學生成長的路上,我堅定的愛著學生,前進著,感悟著,也思考著。我用愛,譜寫著自己的教育之路。
一、尊重、信任,我的愛“有方法”
愛是人的一種最基本的需要,是學生的一種安全歸屬,更是學生內心一種純真的渴望。尊重和信任是愛的基本條件和前提。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這就要求我們不能用特定的思維、陳舊的觀念、自己的模式去認定學生,更不能利用權威去壓制學生,使學生屈從于你。
學生小麗是個頗有靈氣且善解人意的女孩,可她平時不愛學習、惰性重,遇到問題總是知難而退,尤其是上課聽課效率很低,作業(yè)速度慢如蝸牛,因此學習成績總是不理想。為此,我苦口婆心教育過,嚴厲批評過,“高帽子”也給她“戴”過不少,還把她的位子調到第一張,親自對她實行八小時“監(jiān)控”,以示對她的負責,可總也不能徹底根除她的“壞習慣”。
為此,我想出了個辦法。我找她談心“我們來訂個協(xié)約:老師讓你自由選擇位子,但你必須努力完成作業(yè),改正自己的缺點,一個月為期限,如何?”我邊說邊拿出一張白紙,寫好協(xié)約內容,并鄭重其事地簽上我的大名?!爸x謝老師,我會努力的!”她欣喜不已,也在協(xié)約上工工整整地寫上了自己的名字。小麗沒有按照約定自由選擇座位,而是又坐回了原來的位子,雖然坐在最后第二張,但自從那天開始,她真的在努力改變著自己。課上,能見到她專注的眼神和高舉的右手;課后,作業(yè)能按時完成,正確率也在逐步提高。但孩子的持久性是短暫的,總會有松懈的時候。每到這時,我總用我們約定的“暗號”提醒她。稍有進步,還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她。漸漸地,小麗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學習的勁頭更足了。
真沒想到,師生間的一次次小小的約定,竟能改變一個學生。記得以前我們轉化學困生時,通常的做法不是放學后留他們補課,就是把他們的位子調到老師的眼皮底下,或者嚴厲批評、嚴加管教??墒牵屡c愿違,部分學生放學后補課時“身在曹營心在漢”,總趁老師不注意想方設法開溜;有的坐在第一張位子上要么沉默寡言,要么“故伎重演”,而且愈演愈烈。每到這時,我們就會感覺特累?,F(xiàn)在想來,這樣的方法有時不但不能激起學生內在的動力,相反,在無意中為他們貼上了“學困生”的標簽。他們雖然身處班級最佳位置,得到最優(yōu)待遇,但師生的目光是無形的壓力,有時會傷害他們的自尊。但如果在運用這些方法前,我們能與學生悄悄約定,他們就會把老師的要求化為自己主動追求的目標。因為這一份份約定,是老師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是對學生的鼓勵和鞭策,有了這股動力,我們的學生還不會“往好里長”?尊重和信任可以使學生充滿信心,不斷改進、提高,積極向上;愛可以使學生精神得到充實,情操得到陶冶,性格得到優(yōu)化,思想得到升華。所以,只有教師尊重和信任學生,用真誠的愛去對待學生,才能打動學生,教育好學生。
二、寬容、懲罰,我的愛有“力量”
寬容與嚴格是矛盾的統(tǒng)一體。寬容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嚴格。我們所講的寬容是一種教育藝術,是指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過程中的一種策略。它的前提是要對學生嚴格要求,目的是使學生有效的接受道理,承認和改正缺點、錯誤。孩子們總會“制造出”惹人生氣的事情,如果我們一味的批評說教,有時會適得其反,所以有時候寬容比懲罰更有力量。
我班有個男生紀律差、學習有困難、跟其他的孩子比起來總是慢半拍,而且經常會拿別人的東西,有一次我把手機忘在了教室,回去找時,意外在他的書包里聽見了手機鈴聲。對于這樣的學生,我當時非常生氣,恨不得當時就把家長叫來好好的教育教育,可冷靜一想他畢竟只是個孩子,大人尚且會犯“貪婪”的錯,更何況一個沒有是非觀念的孩子。我沒有嚴厲的批評這個孩子,更沒有在班里提起這件事,只是在以后的課堂上講了一些相關的道德故事,講故事時有意讓他順著故事說一說其中的危害,然后告訴他知錯能改就是好孩子,慢慢地抬起了他原來一直低著的頭。在《奇妙的手機》那堂課上他畫了一部手機,然后寫上“送給老師”悄悄地拿給我看,我知道他這一生一定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學生不是完人,更不是超人,犯錯誤是學生的特權,是他們成長過程中必然會出現(xiàn)的正?,F(xiàn)象。我們只有對他們“嚴中有愛,嚴中有愛;嚴而有度,愛而有方”,用一顆平常心來看待他們自身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就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實現(xiàn)教育的目標。
三、微笑、贊賞,我的愛有“智慧”
美國學者戈爾曼說過:“不能識別他人的情緒是情商的重大缺陷,也是人性的悲哀?!币虼耍處熢诮逃虒W過程中,應做個有心人,微笑加上贊賞,“將心比心”實現(xiàn)“以愛換愛”的目的。
常??吹竭@樣的現(xiàn)象:有學生進辦公室,要向老師報告,而老師正與同事談趣正濃。因此,學生剛剛開口說話或是說了只言片語,教師就極不耐煩地說:“去,去,去,別來煩我!”教師這樣粗魯地對待學生,沒有顧及到學生內心的情感,更沒有想學生之所想了,這樣能與學生心心相印嗎?能換取學生的愛戴嗎?如果教師能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一下的話,那么就會體驗到學生的無助。著名教育專家孫云曉在他的著作《教育的秘訣是真愛》一書中這樣寫道:“如果你不能用真愛來對待孩子,孩子就會敏感的認識到成年人對自己只想訓斥和說教,而不是真正為了自己的成長。也許有人認為小孩子懂什么?但實際上孩子的心是敏感的?!?/p>
曾經我碰到這樣一個班的學生,由于這個班學生經常違規(guī)亂紀,散漫成性,懶惰成習,惹是生非。帶班的老師總是用嚴厲的訓斥、指責來對待他們。學生心理“抵觸”的防線成為與老師溝通的“鴻溝”,從而開始以更多的犯錯來對抗、回報老師。在這種師生情感強烈的對抗下,老師的嚴厲批評、指責已經失去了作用。第二次進班時,我不再板著面孔,而是一進教室就夸他們今天表現(xiàn)好,進步越來越大,再上課的過程中盡量避免用批評的語言,不斷的贊賞他們哪怕是一個微小的進步,一節(jié)課下來孩子們的情緒有所改變,在樓道里碰見居然很恭敬的向我行禮問好。將心比心誰都不愿意每天在訓斥、批評中生活,更何況一群活奔亂跳的孩子,當你用笑容面對他們的時候,收獲的也會是一片燦爛的陽光。
身邊的人常常會不經意的把我的工作,看成是教育事業(yè)。對我而言,事業(yè)那是一個“高大上”的名詞,我沒有把教育看成是事業(yè),也不會說成是工作,她是我一生摯愛而且樂意奉獻的“愛的”陪伴。我要傾其所有傳授給學生知識,要喚起美好的心靈,呵護對美好的向往。如果說我的付出是偉大的,我覺得偉大之處就是我用愛點亮了每個孩子心里的那盞燈,用愛為每個孩子的美好人生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