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國城
【摘 要】 以2010年臺北花博會跨年開幕式為例,全面深入的介紹了臺灣在旅游演藝的技術創(chuàng)新和應用。
【關鍵詞】 臺灣;實景演出;臺北花博會;旅游演藝;技術;應用
文章編號: 10.3969/j.issn.1674-8239.2017.06.009
1 實景演出的特點
中國的“實景演出”,以演出空間而言可說是一種特定場域演出形式的“環(huán)境劇場”(Site-Specific Theater)。然而,其結合特定場域環(huán)境,在地民俗風情、藝術創(chuàng)作者等,促進文化發(fā)展;結合舞臺、燈光、音響、影像、特效等專業(yè)技術,增進各項演藝技術的研究與發(fā)展;整合營銷、營運規(guī)劃、項目設計、服務管理等,促進經濟發(fā)展,已經成功開創(chuàng)出一種新型的演出模式。
2 臺北花博會開幕式介紹
筆者身兼劇場教學、燈光設計、電力規(guī)劃設計等職務,于2010年臺北花博會負責電力設計,整合各項設備的電力系統,同時又是后臺技術人力的指導老師,對于此演出的工程實施甚為熟悉,因而以此為例介紹臺灣實景演出。
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簡稱臺北花博會,其跨年開幕式慶典,是臺灣劇場界有史以來地景結合水景的最大型戶外展演活動,演出地點在臺北基隆河畔的大佳河濱公園,由云門舞集創(chuàng)辦人林懷民擔任創(chuàng)意總顧問、林克華、蔡國強、馬文等人擔任創(chuàng)意小組。
演出內容有火舞、神鼓、臺灣原住民合唱、臺灣藝人歌手演唱、現代舞等,結合煙火、水幕影像、燈光、舞臺機關、特效等而成。
制作群包括:顧問群、藝術總監(jiān)、創(chuàng)意小組、編導組、音樂組、美術組、服裝造型組、多媒體影像組、燈光組、煙火組、制作組、行政組、媒體組、舞監(jiān)組、舞臺技術組、音響工程組、轉播組等制作設計團隊約200人。演員超過600人,各組別執(zhí)行廠商、前后臺執(zhí)行人力超過1 000人。
場地以臺北基隆河水岸為背景,舞臺架設在靠近河前緣的一道中央水池,以水池為中心點,直徑120米的范圍建立起一個水上圓形舞臺。舞臺以荷花生態(tài)池為設計概念,池中央宛如荷花花苞被水包圍,整個水池水面與臨基隆河120 m長平臺為表演區(qū),觀眾席則設計成荷葉花瓣與葉脈襯托在舞臺畔。
3 演出介紹
第一幕“仰望星空”:
5架遙控直升機在基隆河上空150 m,從上往下施放流星焰火共30 s,表現來自天上的問候,共180發(fā)銀色虎尾彈揭開演出序幕。接著歌手紀曉君演出,然后由紀曉君母親由水中走向舞臺,演唱臺灣原住民歌曲,代表傳承的過程。兩百名原住民合唱團員齊唱《神話》、火舞舞者手持火杖,火光旋轉宛如水上風火輪,在池面上,則有舞者以火杖在水面上劃出美麗火光。
第二幕“人間燈火”:
“云門舞集”編舞家鄭宗龍的作品,節(jié)目主打臺北多所大學舞蹈系年輕舞者藝術家們與素人(普通人)的表演,描述的就是凡人的打拼,忙與盲。
第三幕“天人合一”:
編導群以臺灣鹽水烽炮等民間節(jié)慶的元素,加上計算機燃放控制系統,由三艘特別打造的傳統造型帆船在基隆河上逆流而上燃放焰火,結合水幕投影,與百米舞臺岸上舞動45面大鼓與太陽鑼之56名優(yōu)人神鼓表演者相互呼應。
第四幕“泰平禮贊”:
原住民歌手紀曉君穿著巨型花朵服裝化身為花神登場,除了手工渲染出層層迭迭的華麗色彩,紀曉君穿上此件衣服后,成為身高3.2 m的巨型花神唱出歡樂鼓舞的臺灣卑南族南王系之歌。再由百米舞臺上的合唱團小朋友釋放開手中2 000多顆星星花燈,在天際凝聚成動人的視覺畫面。傳達出人民對和平與美好的向往。
4 電力設計規(guī)劃介紹
4.1 電力配置區(qū)域劃分
(1)主舞臺場地區(qū)域內之電力配置。
(2)主舞臺周邊與基隆河南岸碼頭之電力配置。
(3)基隆河北岸之電力配置。
4.2 演出電力配置注意事項與容量
(1)所有標示之電力容量為安全容量。
(2)中央舞臺區(qū)之電力由北2下供應,電力廠商須做好配管、配線、防水、防潮之措施。
(3)各組別電力請同時參閱各組別電力圖面與文字說明。
(4)需結合場區(qū)既有電力共同施工。
① 主舞臺后方既設電力:
220 V/380 V 100 kW
120 V/208 V 250 kW
② 大佳碼頭既設電力:
120 V/208 V 50 kW
(5)北岸與西北岸電力共:905 kW
(6)主舞臺電力總計:1 437 kW
(7)主舞臺周邊與基隆河南岸電力:355 kW
(8)大型演出電力總計:1 897 kW
(9)外加電力總計:2 347 kW(不含大佳碼頭電力)
(10)總用電力:2 697 kW
5 硬設備與用電介紹
燈光:
計算機燈1500 Wash 144只、575Spot 40只、LED燈88只、PAR64燈具338只、PAR56燈具100只、19度LEKO燈具70只、Flood燈具140只、7 000 W Beam 18只、4 000 W Follow燈具 15只??傆?,計算機燈與LED燈約300只、傳統燈約700只。燈光控臺使用主系統與備份系統相互結合方式,以網絡結合無線DMX控制方式傳輸信號。
燈光安全用總電量:1 015 kW。
影像:
8臺30 000 lm投影機 (8 kW×8) + 4套Media Server(3 kW×4),總計76 kW, 220 V;
4臺20 000 lm (3 700 W×4) + 1套Media Server(3 kW×1),總計17.8 kW, 220 V。
水幕電機:
5組水幕電機,每組200 kW,共1 000 kW。
音響:
依各區(qū)位之供方、環(huán)場揚聲器、低音揚聲器、監(jiān)聽揚聲器、主控室等用電加總。
最小電力需求:256 kW
安全電力需求:326 kW
最大用電需求:430 kW
特效煙火:
(1)煙火現場施放區(qū)控制臺100 kW發(fā)電機(110 V)4臺,作為燃放系統和主要信號接收充電使用。
(2)4個40英尺(約12 m)貨柜,作為煙火施放分區(qū)控臺,每臺貨柜內有1臺1 kW發(fā)電機(110 V),作為工作人員照明、工作所需和充電使用。
(3)舞臺的主控區(qū)45 kW發(fā)電機1臺(110 V),煙火信號發(fā)出使用。
執(zhí)行人力:
依前臺與后臺臨時帳棚準備區(qū)用電分配,總用電量約420 kW。
載具:
(1)河面六鑼載具:Mini Flood 300 W×4只=1 200 W,AC to DC電瓶×6組。開關控制。
(2)河面太陽鼓邊:AC(PAR46 24 V 250 W)×40只=10 kW,發(fā)電機。Wireless DMX控制。
(3)河面太陽鼓面:Mini Flood 150 W 燈泡)×10只=1.5 kW ,發(fā)電機。Wireless DMX控制。
(4)河面太陽鼓載具:PAR64 1 kW ×2只=2 kW,發(fā)電機。Wireless DMX控制。
(5)河面太陽鼓載具:Flood 1 kW×1只=1 kW,發(fā)電機。Wireless DMX控制。
(6)池面八鑼載具:LED PAR 75 W×6只=450 W AC to DC,電瓶×8組Wireless DMX控制。
(7)蜂炮船:PAR64 1K×12只=12 kW,發(fā)電機3臺。開關控制。
(8)記憶之盒載具:PAR36(12 V 50 W)×10只=500 W,AC to DC電瓶×6組。開關控制。
6 問題探討
6.1 戶外演出的天候因素
在臺灣,每年7月~10月是臺風最頻繁的季節(jié),而在河邊與海邊的戶外演出,只要遇到臺風,為預防海水與河水倒灌的安全防汛計劃關系,所有的舞臺設備都必須拆除并撤離現場。通常當發(fā)布海上臺風警報(氣象局預測24小時內臺風暴風范圍可能侵襲陸地100 km海域)時,臺灣各區(qū)域政府即可下達指示拆離。有些單位會因為經費考慮而等到發(fā)布海上臺風警報(氣象局預測18小時內臺風暴風范圍可能侵襲陸上),才下達拆離指示。對戶外大型演出而言,若是中度以上臺風,18小時內撤離的時間通常不夠,有些甚至會造成災難。
臺北花博會裝臺期間,我們遇到5次臺風。3次輕度臺風(8、9月)、1次中度臺風(9月)、1次強烈臺風(10月)。其中,中度與強烈臺風對臺灣造成土石流與各區(qū)域水災,當時我們把所有設備都拆了,只剩舞臺TOWER因為來不及撤離而留在現場。
11、12月雖然臺風季節(jié)已過,但臺北的氣候依然不大穩(wěn)定,偶有大雨與冷氣團。為安全考慮,雨勢若太大,超過千人的工作團隊彩排就必須暫停。12月,強烈冷氣團侵襲臺北,又有豪雨(暴雨)侵襲,又濕又冷的氣候確實不利于各項技術與彩排。12/31日晚上演出當天,臺北溫度只有3℃,還好當晚沒有下雨,但對表演者而言卻是一項嚴苛的考驗。我記得演出結束的當晚,在深夜回家路上,剛好遇到大雨。
6.2 基隆河水流對于船只與載具之影響
原先的演出,創(chuàng)意總顧問林懷民認為花博會是國際大型演出活動,應創(chuàng)首例在基隆河上舉辦水上表演,但后來水利單位建議5月~11月是臺灣汛期(河流水盛時期),不論水上施工或是演出排練都有潛在困難與危險,因此演出才改在12月底,并且只保留水幕、蜂炮船、優(yōu)人神鼓載具之演出。但由于水流量與流速每日不一,為配合演出時間點,確實也讓操作船只的工作伙伴吃足苦頭。
6.3 無線射頻干擾問題
大型實景演出首重通訊質量,無雜質、無干擾的對講系統通訊環(huán)境是保障演出成功的第一要件。此次演出所使用的通訊設備為數字對講系統,可做數字矩陣、單獨與群組溝通編輯、環(huán)形光纖網絡備份方式確保演出順利進行、24小時通電無開關設備保證機器無故障點等多項功能。讓舞臺監(jiān)督在演出節(jié)目進行中,能同時做集體廣播、群組通話、個別通話等功能,是管控大型演出眾多通話群組的優(yōu)質系統。
6.4 煙火施放區(qū)的管制問題
煙火施放區(qū)域為整個基隆河兩岸河濱公園區(qū)域,因此當晚所有附近交通要道皆管制禁止通行。由于緊鄰住宅區(qū)與快速道路,附近又有多家加油站,且施放區(qū)域又是飛機航線,種種問題因素,是當時媒體矚目與極力討論的焦點。最后事實證明,嚴謹的工程質量是保證演出安全的第一要項。
6.5 用電設備的重要注意事項
(1)接地
由于是實景演出,又是以水為舞臺基地,為保障人員安全,避免漏電所產生的各項災害,所有舞臺結構、鷹架、用電設備…皆須做好接地工程。
(2)防水
實景演出的設備,例如燈具,其防塵、防水IP等級若能越高,則越能保證演出的成功。
(3)省電
大型實景演出的用電量極為龐大,而燈光的用電量幾乎就占了所有用電設備的一半以上,若能改善調光曲線與色彩,LED無疑是燈光設備現階段最節(jié)能省電的發(fā)光方式。
(4)無線控制
實景演出通常場地范圍廣,當燈具數量眾多時,有線控制訊號的方式通常增添許多故障因素。高質量、通過各項國際安全標準的無線訊號傳輸,是當前理想的控制方式。
6.6 總體經費與觀眾數量的平衡
臺北花博會開幕跨年晚會軟件、硬件總經費約2億臺幣(約4 500萬元),設計制作與演出編排約1年、硬件搭設約6個月,演出1場。
觀眾6 400位 (包括1 400個貴賓席和5 000個站席),演出不售票,觀眾為政府機要、貴賓、贊助商、各界志工……演出后,保留舞臺與簡單燈光系統、音響系統,作為每日閉園秀演出使用。
演出基本上以轉播為主,然而從制作團隊、演員、軟硬件設備商……動員近2 000人的活動,只演1場,總體經費與投入心力、觀眾數量、文化發(fā)展等各項考慮,似乎很難從中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