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光烈
現實交通出現的許多新問題、新矛盾,需要智慧交通來予以破解。
隨著“互聯(lián)網+交通”與網絡新技術的新科技革命的發(fā)展,某些應用正在突破。但現實交通又出現了許多新問題、新矛盾,需要智慧交通來予以破解。
要仔細體察現有“智慧交通”的語義內涵
“治堵”與“治污”、“治霾”已成為公眾共同關心的焦點問題之一。全世界多個城市都希望通過網絡新技術,推動交通運輸體系的智慧運行,以解決面臨的挑戰(zhàn)。
隨著網絡新技術的新科技革命發(fā)展,智慧交通正處于由IT服務向DT服務轉變的階段。智慧交通的完善與升級版是對原有初級水平的繼承、補充與提升,所以要對這些不同語義內涵的“智慧交通”加以細心區(qū)別、正確理解,以便找到痛點與完善和升級的主攻方向。
智慧(城市)交通:其語義內涵指的是對一個城市為邊界,開展交通的網絡與大數據服務。
智慧(城際)的交通:其語義內涵指的是以城市與城市之間為邊界,開展交通的網絡與大數據服務。
智能(裝備)交通:其語義內涵有二個:一是指汽車的自動駕駛,主要是指智能車輛之間能夠相互通訊與安全避讓,若干臺智能車輛在共同行駛環(huán)境下可以自動駕駛服務;二是指對智能車輛服務的城市交通網與云平臺。
車聯(lián)網:這亦是智慧(裝備)交通的另一種類型的表達。其語義內涵是指對智能與可聯(lián)網的汽車,通過先進的網絡互聯(lián),使之在交通大數據云平臺服務下開展高效的運作或有機運營。說到底車聯(lián)網本質是“集智能汽車制造與智能汽車在線服務為一體”的“服務型制造”的體現。城市車聯(lián)網與云平臺是智慧交通的另一個契入口與重要平臺。
制造+服務型的車聯(lián)網最終必然會與城區(qū)或城際的智慧交通合二為一,這是不言而喻的。但在未合二為一前,還會有一個相向而行的過程。在這個相向而行的過程中,根據云、管、端三者升級的框架,要注意的工作有三點:一是城區(qū)或城際的智慧交通的大數據云平臺,要努力擔當起“車聯(lián)網”云平臺的功能。二是城區(qū)或城際的智能交通通信網要提質升級擴能,以滿足智能汽車大數據通信的需求。三是要加快智能汽車的推廣與覆蓋工作,積極提高智能汽車在全部車輛中的占比。同時,還要加快提升智能汽車與非智能汽車在運營中的協(xié)同水平。
綜合型的智慧交通: 它有三種類型:其一是指覆蓋各種交通工具的智慧交通服務體系;其二是指覆蓋各種交通基礎設施的信息化服務體系;其三是指覆蓋城際+城區(qū)的全部交通的信息化服務體系。它有三個特點:一是以大數據為依托服務的智慧交通。它把各種交通的供給與需求都加以數字化,并予以高效的匹配。比如,它會根據積累交通大數據流動的特點與規(guī)律,通過計算與建模,再根據每天的高鐵、飛機、船運航班的到站時間、下客量、客流方向等客運需求的大數據,可讓所需的運力、規(guī)模、所經行城區(qū)道路、車場等大數據進行供需有效匹配。二是為城市提供精準的智慧交通協(xié)同服務。通過訂票大數據的聯(lián)網,全面智慧交通大數據云平臺可以事先清楚地了解城市出行與到站的旅客數量、起訖地點、經由路線與時間等大數據,使不同類別的交通之間能事先進行精準對接與優(yōu)化安排,從而提高不同交通之間的協(xié)同水平與出行客戶的體驗。三是為客戶提升精準的出行推送服務。綜合型的大數據智慧交通服務,可以憑借大數據,對明確目的地的出行客戶提供“精準推送服務”,促進客戶與約車等精準對接,并對其履約情況與守信水平進行監(jiān)督。
對上述不同語義內涵的智慧交通進行區(qū)別與分析、定位,目的是在細分內涵的基礎上,根據各自的內在關系與特色,厘清各自的完善與升級重點、目標、路徑與舉措,并使之相互促進。
找準智能交通完善升級的突破方向
智慧交通將會有1.0,2.0,3.0等多個完善版與升級版。那么,其突破方向在哪里呢?突破方向要根據痛點與問題導向來選擇。當前主攻方向有以下三個方面:
智慧城市汽車交通的完善與升級版
城鎮(zhèn)化的人口已占全國總人口的一半,有的地區(qū)已達60%以上,城市內部的交通擁堵已成為突出矛盾。目前城市的智慧交通建設有的是剛破題、有的還沒破題,做得好的亦僅僅是“初級版”。
從人、車、路、場、客五要素的信息化逐個進行分析,大多數僅僅提供了車輛出行地圖服務、一般信息服務,車輛的信息化服務還很“初級”;
道路的信息化服務亦才剛起步,除了多裝了幾個探頭顯示屏與優(yōu)化改裝了一些“紅綠燈”之外,并沒有實質性的改變;
停車場的信息化服務改進得快一些,但基本上是停留在少數規(guī)模與新建的停車場上,大多數停車場還停留在無信息化服務階段;
對旅客個人的網約車服務有突破,但使城區(qū)居住與工作區(qū)域結構與規(guī)模性出行客流的匹配服務還未有突破;
人、車、路、場等綜合的信息化有進步,但整體整合尚未完成,碎片化狀況還較嚴重;
城市交通資源的調度使用與監(jiān)管的信息化有進展,但基本上停留在IT時代,尚未進入大數據時代。城市交通的大數據還未完全打通,為交通提供大數據服務的平臺、實用模式與監(jiān)管體制的創(chuàng)新迫在眉睫。
因此,民眾出行的難點痛點,就是智慧(城區(qū))交通完善與升級版應解決的難點、痛點與重點。推動智慧(城區(qū))交通的完善與升級,既有擴大現實供給的重大價值,又有長遠發(fā)展的巨大空間。
智慧城際交通的完善與升級版
中等收入階層的迅速擴大,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經濟環(huán)境、市場需求結構、公共服務的結構與民生的需求結構。據有關機構統(tǒng)計,中國的中等收入階層,2015年已比2000年初增長近7倍。
中等收入階層的增加,帶來“有車族”的擴張。據浙江省公安部門統(tǒng)計,我省汽車擁有量已從2010年的543.57萬輛,增加到2015年的1121.63萬輛,增長了1.06倍;每百戶家庭擁有汽車2012年為47.9輛,2014年為62輛。
一方面是車輛的快速增長,另一方面是公路通行供給做不到同步增長。因此,就出現了城際之間交通擁堵的加劇。據浙江省公安部門統(tǒng)計,2010年全省高速擁堵路段為6處。盡管是2010年至2015年高速公路建設投入了1277.8億元,但仍然跟不上車輛通行的增速。尤其是周末、清明、國慶、元旦、春節(jié)的擁堵路段更是在持續(xù)的躍升。
解決我省城際交通的出路,既要抓建設,又要抓挖潛,要在挖掘非高速交通道路的潛力上下功夫。重點是要改變“城際出行只靠高速公路”的狀況,通過“智慧(城際)交通”的升級,把“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縣道”作為“城際交通的大路網”來整體開發(fā)。
要以“開發(fā)城際高速公路與非高速道路相結合的大路網”作為“智慧(城際)交通”的擴展版與升級版。在高速擁堵路段,智慧(城際)交通要把高速公路與國道、省道、縣道等一體化組合開發(fā)利用起來,用以破解“周末、小長假出行難”。至2016年4月,浙江省已建高速公路3917公里,有國道4356公里,省道6382公里,縣道29413公里。國道、省道、縣道的通勤總里程達40151公里,相當于高速公路總里程的10.25倍。同時,由于國道、省道、縣道有專門的養(yǎng)護資金,養(yǎng)護隊伍、養(yǎng)護體制比較健全,這些年道路的改造及路面硬化成績斐然,道路的通行質量亦比過去大為改觀,通勤潛力巨大。因此,建立以高速公路為主干、域內國道、省道、縣道為一體的智慧(城際)交通發(fā)展擴展版,打造升級版,大有可為。
以智慧城市為龍頭的交通與城際交通無縫鏈接形成的智慧綜合交通升級版
要解決城區(qū)各類方式交通的互相干擾、效率低下問題,出路只有開發(fā)集各種交通方式為一體的大數據統(tǒng)一管理平臺,實行大數據的精準交通服務。這就是智慧城區(qū)綜合交通的完善與升級版。
開發(fā)智慧城區(qū)綜合交通的升級版,重點是開發(fā)人(駕駛人)、車、路、場、客、貨的大數據服務。通過大數據對各類交通方式的有效服務,使客運零換乘、使貨運無縫鏈接,使城區(qū)的綜合交通與城際的交通能有效對接。重點是建設城市交通大數據庫、為綜合交通服務的云平臺,把汽車、地鐵、飛機、高鐵、航運等各種交通方式的大數據采集貫通起來,把大數據的交通服務與監(jiān)管綜合集成起來。通過對各種交通方式的大數據服務,強化供需的精準對接,進一步優(yōu)化交通組織,減少相互不合理的影響與干擾,著力疏解擁堵路段,疏導并防范新的擁堵路段的形成,提高城市交通設施的運行效率,進一步提高城市交通的保障服務水平。
要補上基礎性的“短板”
任何工作要做好,基礎工作必須做扎實。我國的工業(yè)化因為忽視了基礎,包括質量標準等基礎性的管理工作與關鍵和核心部件的開發(fā),現在還得回過頭來補上“工業(yè)強基工程”這一課,這是值得我們深省的。智慧交通同樣不能忽視基礎性的工作與基礎性建設。
大數據的實時路況服務,尤其是車流量服務,是智慧高速的基礎工作與基本建設,這一“短板”必須補上。
道路路況服務主要內容有“路段車流量服務”、“事故狀況服務”與“惡劣天氣路況服務”三項。通常狀況下,客戶最需要的是“路段實時車流量”的最基礎最基本的服務;因為惡劣天氣與事故路況服務屬于特殊狀況,可通過另行開發(fā)“特殊路況推送服務”來解決。
路段實時車流量路況服務,是智慧交通的基礎性服務。對出行路段擁堵程度的路況大數據服務,是關系智慧交通關鍵環(huán)節(jié)與基礎性的“短板”。
要集成開發(fā)道路斷面的智能化車流量計量技術
在交通路段中,在高速公路收費站這個道路斷面是通過人工的方式進行車輛流量計量的,在非收費站的斷面上的車輛流量的大數據計量服務,尤其是城區(qū)道路的斷面車輛流量的計量服務,基本仍處于空白狀態(tài)。要開發(fā)智能化道路斷面車輛自動計量技術,以保證在非收費站點的路段上亦能有效使用,并實現數據的遠程自動傳輸。要集成利用各種方式的現代檢測計量技術,以保障計量方式的創(chuàng)新性、精準性、實時性與有效性;并保證道路斷面車流計量檢測活動不影響道路的通行。要充分集成并利用智能的檢測儀器以及文字與視頻大數據的檢測方式等高效的計量技術、采取不停車的檢測方法。
要開發(fā)“精準的在線車流量可視化截圖的服務模式”
開發(fā)既定客戶出行路段的“在線車流量可視化截圖的服務”,要做到“規(guī)范化、標準化、可視化”。
舉個例子:按照上述要求,如我今天從杭州區(qū)寧波,上午8點10分出發(fā)前,我查看到的“杭州至寧波的交通全程車流量截圖”為:
再舉個分路段的車流量(可視化)截圖的例子:這種在線實時車流量可視化截圖服務可按車行速度滾動推送。如我在杭州至寧波的高速公路上行駛至蕭山時,智慧高速服務就按半小時后到達的路段提供截圖服務。
在提供“全程車流量(可視化)截圖”服務的同時,根據行車的速度與需要,智慧交通的云平臺還可以不斷推送“前方路段的分路段車流量(可視化)截圖”?!胺致范诬嚵髁浚梢暬┙貓D”,一是路段的長度長短應以“穩(wěn)定的車流量路段”作為單位;二是必須滿足行車客戶知曉路情與車流量的需求;三是可以根據客戶查詢需求提供,亦可以主動進行智能推送。
要開發(fā)“路段車流量實時計量檢測模式”
路段車流量實時計量檢測,宜以高速公路以兩個相鄰收費站之間路段,城區(qū)道路以兩個相鄰的紅綠燈之間為路段“單元”。
路段車流量實時計量檢測、應進行多斷面檢測、并以多斷面檢測數據來進行校核才能確定。其計量檢測方式、校核方式應按規(guī)定的標準與程序進行。
路段車流量實時計量的結果,根據上述工作基礎形成的“實時計量檢測模式”,統(tǒng)一按前面介紹的“XX路段車流量可視化截圖”的方式進行公布。
要參考城際高速公路的“車流量可視化截圖服務”的模式,根據城市的出行要求,開發(fā)城市出行“精準推送的車流量可視化截圖服務”。
要開發(fā)“城區(qū)潮涌路段智能調控使用新模式”
通常是上下班高峰時,在一定的城區(qū)道路路段會出現車流潮涌狀況。為了更有效地利用道路資源,城市管理者往往會將平?!半p向各用兩車道”使用改為“潮涌側使用3車道、非潮涌側使用1車道”的配置。但在車道靈活配置時,許多城市都采用了人工的方法,使用這種方法的弊端是效率低、不安全。因此,宜采用智能的方法,一是可以在路面采用自動調節(jié)燈光帶的方法;二是可以采用智能電子屏幕的方法。
(作者系浙江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