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葉圣陶教育思想對于語文課堂的教學具有積極的指引作用,本文試用葉圣陶教育思想簡單闡述其“課文”作品的教學,對于閱讀教學進行一點探討。
【關鍵詞】葉圣陶;教育思想;教學
葉圣陶先生是我國當代卓越的文學家,也是偉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在大力倡導新課程改革的今天,依然指引著語文課堂前進的方向。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12課《荷花》這篇課文,是葉圣陶先生的作品。該文語言優(yōu)美、描寫逼真,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多年以來,一直是師生讀寫的經典范文。
近幾年,我主要拜讀了《葉圣陶教育文集》及新課改理論文章。在體悟葉老的教育思想的同時,特別關注教材中選入的葉老的文學作品,并努力把二者聯(lián)系起來揣摩。聽了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的《荷花》一課,感觸頗深,王老師精湛的教學技藝,使我不由得想到葉老的一些教育思想。
一、“教師之為教,不在于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
葉圣陶先生說:“真誠的作者寫一篇文章,決不是使花巧,玩公式,他的功力全在使情意與文字達到個完美的境界;換句話說,就是使情意圓融周至,毫無遺憾,而所用文字又恰正傳達出那個情意。”葉老表現(xiàn)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神韻,我以為在于“冒”字上。一“冒”字“使情意圓融周至”“所用文字又恰正傳達出那個情意”。這也是富含精神和意味的教學文眼。王老師抓住“文眼”,引導學生細細品味文本的肌理。
師:誰嚼出“冒”的味道來了?你覺得怎么樣地長出來才叫冒出來。
生1:我覺得比較快地長出來是冒出來,不是很慢地長。
師:迅速地長出來。好,這是你的感覺。
生2:悄悄地鉆出來。
師:悄悄地長出來。有點害羞的味道,嗯,這是你嚼出來的味道。
生3:爭先恐后地長出來。
師:爭先恐后地長出來。這一朵急著要長出來,那一朵也急著要長出來,誰也不讓誰。我們從中體會到了荷花的一種心情,什么心情?
生4:急切的心情。
師:冒是怎樣地長?冒是急切地長。
生5:迫不及待的心情。
生6:非常高興的心情。
生7:非常激動的心情。
生8:歡天喜地的心情。
師:太好了!迫不及待地長,興高采烈地長,非常激動地長,歡天喜地地長,這就是冒出來呀!你們還有別樣的體會嗎?
生9:心花怒放地長出來……
師:是啊,同學們,作者不用“長”、不用“伸”、不用“鉆”,就用了“冒”這個字眼。為什么?因為,“冒”讓我們嚼出了荷花的急切、荷花的激動、荷花的爭先恐后、荷花的迫不及待、荷花的心花怒放。
在這里,王老師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視角、帶著不同的心情品味“冒”字,感悟文本的空白意義,進入言語的心靈世界?!皣氖莾和枰膶W科,國文是發(fā)展兒童心靈的學科?!比~老的教育思想如此,他的如椽巨筆亦然,而王老師所做正如葉老所說:“教師之為教,不在于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引導中“直指心靈”。
二、“對于所讀的書真能了解,在寫作方面不會不發(fā)生影響的”
一“冒”字賦予荷花以神韻,如何由“冒”來感悟荷花之內涵呢,王老師沒有局限于字面意思的理解與擴展,而是精心創(chuàng)設合乎文本的情境,放飛學生思維的翅膀,讓學生深深體悟荷花之精神,抒發(fā)內心之感慨。
師:(播放課件,隨著音樂和畫面,教師旁白)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那么急切,那么激動,那么爭先恐后,那么心花怒放??纯催@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白荷花們仿佛想說些什么?仿佛又想做些什么?
生:(欣賞搖曳多姿的荷花。)
師:同學們,盡情地展開你想象的翅膀。你就是一朵白荷花,白荷花就是你自己。現(xiàn)在,你最想說些什么?最想做些什么?請寫在練習紙上。
生:(音樂響起,學生獨立寫話。)
師:白荷花們,此時此刻,此情此景,你想說些什么?你想做些什么?
生1:(讀話)我是一朵美麗的荷花,從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我想讓前來觀看的游人們更早地看到我美麗的面孔。
生2:(讀話)我是一朵潔白的荷花,從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我驕傲地說:“瞧!我長得多美呀!”
生3:(讀話)我是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從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我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小姑娘,穿著潔白美麗的衣裳,穿著碧綠的裙子,在隨風飄舞。
……
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學生只有在語言運用的過程中,才能逐步掌握這個工具,這是學生把文本語言內化為自身語言的最高境界。王老師到底是教學大家,他的這種借助文本而又超越文本的教學理念和有效策略,真正實踐了葉圣陶先生“對于所讀的書真能了解,在寫作方面不會不發(fā)生影響的”教育思想。
“教師和學生是朋友,在經驗和知識上,彼此雖然有深淺廣狹的差別,在精神上卻是親密體貼的朋友。”葉圣陶先生的這一教育思想,在王崧舟老師《荷花》教學課堂上得到完美體現(xiàn),讓人嘆為觀止。“在現(xiàn)代中國做一個人,決不可放棄豐富自己,充實自己的每一個機會?!保ㄈ~圣陶語)因此,在平時的工作和學習中,抓住機會把教學名家的課堂與葉老的教育思想加以研究,是一個優(yōu)秀教師不斷步入課堂的嶄新境界,充分領略課程改革無限風光的重要途徑。
(本文為江蘇省淮安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農村村級小學‘小班化課堂教學研究”課題研究成果之一,主持人:張愛明,李艷。本文也是2015年金湖縣微型課題——《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的研究》成果的推廣,主持人:李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