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敏琳+彭琪
摘要:目的 評估針灸治療抑郁相關失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門診抑郁癥伴隨失眠的患者,用失眠嚴重程度指數(shù)(ISI),匹茲堡睡眠質(zhì)量量表(PSQI)對患者治療前后進行測評。結(jié)果 經(jīng)過針灸治療后,患者ISI評分和PSQI評分在治愈和好轉(zhuǎn)組與治療前比較有明顯抑郁改善,睡眠質(zhì)量有提高,統(tǒng)計學檢驗有差異(P<0.05)。結(jié)論 針灸能夠改善抑郁患者失眠癥狀,臨床療效顯著。
關鍵詞:針灸;抑郁;失眠;ISI;PSQI;睡眠質(zhì)量
中圖分類號:R2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13-0127-02
研究顯示,失眠為抑郁最常見伴隨癥狀[1],未有確切的研究證實抑郁癥和失眠癥之間的固然聯(lián)系,但臨床顯示,抑郁癥可導致失眠[2-3],而后者可加重抑郁,對于治療而言更是棘手。目前針對這一臨床狀況的研究仍較為有限:藥物治療受制于其副作用及潛在的濫用和依賴風險,而由于耗費時間及對參與度的要求,心理治療仍顯不足,針灸是最受歡迎且安全的替代及補充治療手段。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60例患者均為2013年1月~2015年6月門診或是住院患者,年齡29~81歲;男15例,女31例?;颊咭钟糇栽u量表(SDS)評分>50;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7;匹茲堡睡眠質(zhì)量量表(PSQI)評分≥8。估計患者生存時間大于3個月的患者被納入本研究?,F(xiàn)在服抗抑郁、失眠藥的,有心、肝、腎功能損害的,有精神類疾病的患者被排除本研究。這些個體的中位年齡62歲,79.3%為女性,均存在重性抑郁(MDD)病史及超過3個月的顯著失眠。受試者被隨機分入常規(guī)針灸組、及安慰劑針灸(placebo acupuncture)組,安慰劑組為服用藥物,但無針灸組,并于3 w內(nèi)接受了9次治療。
1.2方法
針刺取定風池穴、雙側(cè)耳神門穴、四神聰穴、安眠穴、內(nèi)關穴、神庭穴、印堂穴、百會穴、外關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所有的穴位常規(guī)消毒,針刺后留針30 min/次,1 次/d,5次為一療程,連續(xù)治療5療程。
1.3療效標準
明顯好轉(zhuǎn):患者主要癥狀消失,容易入睡,總睡眠時間延長,自覺睡眠質(zhì)量提高;抑郁情緒明顯減輕,思維清晰,情感正常。好轉(zhuǎn):患者主要癥狀基本消失,抑郁,晚上失眠等重度癥狀減輕,情緒穩(wěn)定。無效:患者癥狀治療后無改變。
1.4觀察指標
失眠嚴重程度指數(shù)量表(ISI,Insomnia Severity Index)是一種患者進行抑郁自我評定的量表,由20個條目組成。標準總分13~15,16~20,21~25分以上分別為輕、中、重度抑郁。匹茲堡睡眠質(zhì)量指數(shù)(PsQI,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用于評定被試者最近1個月的睡眠質(zhì)量。由18個條目組成7個成份,累積各成份得分為PSQI總分,總分范圍為0~21,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zhì)量越差。評價等級:0~5;6~10;10~15;16~21分,分別表明睡眠質(zhì)量很好、還行、一般、很差。
1.5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應用SPSS 19.0版統(tǒng)計軟件分析。定量資料以面(x±s)表示,采用t檢驗比較治療前后量表評分差異。結(jié)果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所選病例在年齡、性別、婚姻狀況、既往治療、飲酒、飲咖啡、患有慢性疾病上無統(tǒng)計學差異,而主要轉(zhuǎn)歸即睡眠衍生的睡眠效能方面,睡眠潛伏期在治療5w后,常規(guī)針灸組與最小刺激量針灸組(-1.40,95% CI,-7.08~4.28),以及常規(guī)針灸組與安慰劑針灸組(3.10,95% CI,-3.64~9.84)之間并無顯著差異;常規(guī)針灸組受試者實現(xiàn)入睡潛伏期≤30 min的比例高于安慰劑組(P=0.04),但其他指標總睡眠時間及入睡后醒來時間均相仿;治療后5 w已觀察不到顯著差異;與其他組相比,常規(guī)針灸組在大部分指標方面均無顯著優(yōu)勢;針灸耐受性良好,常規(guī)針灸組因不良反應而中斷治療的比例為5.1%和3.4%,其中2例原因為針灸點疼痛,1例原因為頭痛及惡心。研究中未報告嚴重不良事件。
經(jīng)過針灸治療后,患者ISI評分和PSQI評分在針灸組和安慰劑組與治療前比較有明顯抑郁改善,睡眠質(zhì)量有提高,兩者均經(jīng)統(tǒng)計學檢驗有差異(P<0.05),見表2。
3 討論
與安慰劑組相比,針灸組在日常生活習慣、藥物治療方式、睡眠時間無明顯差異,這也可能和我們研究的樣本量大小有關,而在睡眠模式中以睡眠潛伏期比較得到改善,治療失眠癥的平衡灸能顯著改善睡眠,可能和失眠程度的好轉(zhuǎn)有關。
本研究中針灸治療無抑郁癥狀和心理顯著影響運作,可能是該療法針灸主要針對失眠。這將是值得探討的改進方案,同時抑郁癥狀得到改善,雖然沒有量化數(shù)據(jù),在癥狀判斷上以西藥、中成藥及中草藥的攝入量減少為依據(jù),可能是影響抑郁癥狀而改善失眠,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
在其他研究中治療抑郁癥相關殘留失眠癥狀,與精確的穴位、針刺深度、針刺得氣和感覺及伴隨癥狀及疾病有關[4-5],如伴隨偏頭痛,骨關節(jié)炎,腰腿痛等在淺刺在非穴位具有相似的功效。這些對于殘余失眠的效果可能也有藥物影響,雖然我們沒有相關數(shù)據(jù)的顯示,但是對于精準度強的針灸,患者主觀睡眠是得到改善的。令人欣慰的是,在ISI和PSQI評分中,兩個體系顯示針灸針是有統(tǒng)計學差異的,這表明針灸能夠改善抑郁患者失眠癥狀,臨床療效顯著。
綜上所述,針灸治療抑郁殘留失眠癥狀耐受性有余,而療效受多種因素影響,很多患者在治療后仍受到具有臨床意義的失眠癥狀困擾,但抑郁主觀癥狀得到改善。本項研究對針灸的價值進一步肯定,同時也再次強調(diào)了抑郁殘留失眠癥狀治療的艱巨性。
參考文獻:
[1]Tramonti F,Maestri M,Gronchi A,et al.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patients with insomni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J].Psychology,Health&Medicine,2016,21(3):309.
[2]趙毅,彭顏暉.抑郁癥合并失眠的機制與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15,38(4):310-312.
[3]蘇冠宇,郭霞珍.從五神臟論抑郁癥失眠[J].吉林中醫(yī)藥,2013,33(5):433-435.
[4]田鴻芳,王雷,周清辰,等.針灸治療失眠癥伴抑郁焦慮的臨床研究評價[J].中醫(yī)雜志,2016,57(22):1929-1933.
[5]朱曉晨,郭蓉娟,王嘉麟,等.抑郁癥相關性失眠的證候要素及臨床癥狀特點研究[J].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13,6(5):325-329.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