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柱平+鄧文龍
摘要 總結了彌勒市葡萄地套種秋馬鈴薯栽培技術,包括品種選擇、種薯準備、選地整地、播種、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等方面內容,以供種植戶參考。
關鍵詞 秋馬鈴薯;葡萄地;套種;栽培技術;云南彌勒
中圖分類號 S53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10-0081-01
紅河州彌勒市葡萄栽培總面積達7 000 hm2。近年來,由于葡萄種植比較效益的突出表現(xiàn)、栽培技術的提升、周邊葡萄栽培面積的快速擴張、葡萄市場價格起伏,影響了葡萄種植效益的進一步提升,單純種植葡萄對種植農戶經濟增收空間有限。彌勒市農業(yè)科技人員在此背景下,多方探索葡萄與其他作物的套種技術,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農民收入提供科技支撐。許多葡萄種植戶多年前開始嘗試在葡萄地上開展套種。夏秋時套種蜜本南瓜、大豆、花生和姜,秋冬季節(jié)套種馬鈴薯、蠶豆、豌豆、蘿卜、白菜等作物,獲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特別是秋馬鈴薯,彌勒市在東風農場和彌陽、新哨、虹溪等鄉(xiāng)鎮(zhèn)都有規(guī)模發(fā)展,面積達700 hm2以上,產值可達3萬元/hm2?,F(xiàn)將葡萄園套種馬鈴薯立體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 品種選擇
彌勒市秋馬鈴薯主要作鮮食菜用,生育期在年尾的第4季度和年頭的1—2月,在春節(jié)前即可上市,如果露地葡萄地套種,則盡可能選用品質優(yōu)、淀粉含量高、塊莖前期膨大速度快的中早熟品種,并適時提早播種,以提早成熟,避開當?shù)厮獌鰹暮Α?蛇x擇合作88、會-2號、云薯105、青薯6號、麗薯6號等脫毒品種[1]。
2 種薯準備
葡萄地套種馬鈴薯,種薯需求量1 400~1 500 kg/hm2,要提早1個月準備,以便完成催芽和切塊工作,并搶抓最佳播期完成播種。選休眠期已過、生理年齡達到多芽生長期的薯塊,25~30 g小種薯整薯播種效果較好,提倡整薯播種。
2.1 催芽
露地葡萄地秋季套種馬鈴薯,要確保豐收,首先要確保出苗整齊,確保出苗整齊的技術措施就是進行催芽處理。
種薯采購回來后,用1 g赤霉素與50 mL白酒溶解,兌水1 000 kg浸種,浸種時間以3~5 min為宜。浸好后將種薯在通風透光處攤曬去除表面水分,然后收攏集中進行催芽[2-3]。
種薯數(shù)量不多時,可直接在室內催芽。方法是將薯塊裝在筐內,也可按10~15 cm厚將其攤在地面上,然后將筐或薯堆用濕麻袋或濕草苫蓋嚴。種薯數(shù)量多,可在室外建溫床催芽。催芽方法是在不積水的地方鏟平地面,鋪1層2 cm厚的濕河沙或鋸末后放1層4~5 cm厚的薯塊,再以同樣的厚度撒濕沙鋪薯塊,共可鋪5層薯塊,最后在沙子上面蓋1層草苫。催芽過程中濕度不宜過大,沙子或鋸末應先加水拌濕,沙子的濕度以用手握不出水為宜。催芽期間,只要沙子不是很干,一般不要澆水[4]。
馬鈴薯催芽的最適溫度為15~20 ℃。氣溫高于25 ℃時發(fā)芽雖快,但萌芽細弱。催芽期間,隔5~7 d要檢查1次發(fā)芽情況。如發(fā)現(xiàn)芽萌發(fā)到1 cm左右,則說明薯塊完成催芽,要從催芽溫床里取出晾曬綠化。幼芽晾曬綠化可使自身水分減少,變得強壯,在播種時不易被碰斷,而且播種后出苗快、幼苗壯。
2.2 切塊
如果單個種薯在45 g以上,則需要進行切塊播種,以節(jié)約種薯成本,切塊大小以30 g為宜,且頂端盡量有帶芽部位。種薯切塊有利于種薯通過休眠期,出芽快且整齊。切塊后立即用種薯重量0.3%的多菌靈、甲基托布津或種薯重量0.01%的新植霉素拌草木灰蘸種消毒封口,消毒后切口朝上散開放置晾曬,切口晾干后收取播種。
3 選地整地
套種馬鈴薯的地塊以砂質壤土、相對肥沃、通透性好、排灌方便的葡萄園為宜。種植前,在葡萄行間按1 m寬進行土壤深翻深松,耕翻深度20~25 cm,做墑,并將土塊細碎,墑面整平。目標產量為15 t/hm2時,需施用優(yōu)質腐熟農家肥7 500 kg/hm2、45%三元硫酸鉀復合肥600 kg/hm2、硫酸鉀75 kg/hm2、過磷酸鈣或鈣鎂磷肥150 kg/hm2,拉線開溝或挖塘施肥。腐熟農家肥和化肥作基肥,部分農家肥可適當混土在播種時蓋在種薯上,土雜肥需混合堆漚20~25 d[5]。
4 播種
正常年景,彌勒市每年1月初出現(xiàn)初霜,所以要確保秋馬鈴薯有110 d以上的生育期。露地葡萄套種馬鈴薯的播種應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之間完成,設施大棚葡萄或在海拔1 400 m以下的地區(qū),可推遲至10月中旬播種。
播種時種薯盡量不要與化肥直接接觸。1 m寬的馬鈴薯套種帶上種植2行馬鈴薯,施肥種植溝寬30 cm、深10 cm。兩溝之間距離50 cm。馬鈴薯播種在溝的中心,種薯之間距25 cm,化肥施在溝內2個種薯之間,農家肥可直接覆蓋在種薯上,然后覆土6 cm厚。
5 水肥管理
馬鈴薯全生育期需水特點是前期少、結薯膨大期多,生長前期土壤保持適度干旱,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5%~75%,后期保持土壤濕潤即可。全苗后葉面噴施0.5%尿素液和0.2%磷酸二氫鉀。
6 病蟲害防治
彌勒市馬鈴薯病蟲害主要有晚疫病、蠐螬、螻蛄、黃螞蟻。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原則。防治晚疫病用25%甲霜靈或72.2%普力克噴霧,每隔7~10 d噴1次,連續(xù)4~5次[6]。防治蟲害,可在播種時用3%辛硫磷顆粒45~60 kg/hm2拌土或細砂撒施于播種溝中。
7 適時采收
當馬鈴薯莖葉變黃、基部葉片脫落時,即可收獲。收獲后的馬鈴薯莖葉可直接埋在地里作為葡萄的肥料,也可收回作飼料。
8 參考文獻
[1] 王志明,陳建芬,白永劉.彌勒縣脫毒馬鈴薯新品種試驗初報[J].云南農業(yè)科技,2012(6):51-52.
[2] 李德君.冬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J].云南農業(yè),2015(1):19-20.
[3] 潘海虹,曲淑萍,敖永軍,等.馬鈴薯脫毒種薯高產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09(4):106-107.
[4] 余貴先,雷昌云,邢丹英,等.湖北省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探討[J].江西農業(yè)學報,2012(1):44-46.
[5] 楊如達,楊富,李淑蘭.無公害馬鈴薯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11(2):113-114.
[6] 王娟,李德明,姚彥紅,等.半干旱區(qū)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集成[J].中國馬鈴薯,2015(6):335-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