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云
課堂是教師的主要陣地,在這個陣地上,教師要展現(xiàn)自我,實現(xiàn)自我的人生價值;課堂也是學生的陣地,這個陣地是他們獲得知識的主要渠道。因此,如何抓住課堂,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顯得至關(guān)重要。所謂“有效”,就是在一段時間的教與學后,學生的具體收益與進步。即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學生在語文課堂獲得了多少知識,提高了多少能力,在情感方面有了什么樣的改變。要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必須重視“一課一得”;要做到教學方式不拘一格;一定要抓住每節(jié)課的最后5分鐘。
“一課一得”應落在實處
“一課一得”是指“胸有全冊,課有重點,一課一得,得得相連”。任何一篇課文要講的內(nèi)容都很多,包括知識目標、情感目標等,但每一堂課的承載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教師要分解目標,做到一節(jié)課訓練一個點。這就要求教師要非常清楚高中階段、每個學年、每本書中,學生應該掌握哪些知識,學到什么能力,培養(yǎng)哪些情感與品質(zhì)。比如,高考《考試大綱》對文學作品閱讀的要求是“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這也是高中階段對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要求。因此,筆者在教學《小狗包弟》時定下的主要目標就是:要求學生弄清楚“以小見大”的寫法,巴金為什么要用一條小狗來反映“文革”的現(xiàn)實?學生要明白小狗雖小,卻也是一條生命,善良的生命應該獲得生存權(quán)。寫一條小狗的遭遇,反映連一條狗都不能逃過劫難,更能體現(xiàn)“文革”時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現(xiàn)實。這種寫法就是“以小見大”。筆者在教《包身工》這篇課文時,把教學目標定為學習“點面結(jié)合”的寫法,“面”就是一般的、概括性的材料,即文中所有包身工起床、早餐、上工等情況;“點”就是典型人物、事件、細節(jié)、場面,即文中的“蘆柴棒”的生活。把這些語文術(shù)語放到具體課文中講解,學生便于理解,又印象深刻,這樣的教學就會更有效率。
古詩詞的鑒賞,也是高中教學的一個重點。筆者認為可以實行分類教學,比如詠史類作品,均是古代文人的詠史懷古之作,往往是借托對古人古事的追憶,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緒,或者借古抒懷,或者借古諷今。例如:在教學高中語文必修四第二單元時,筆者就把所涉及的這兩類作品加以區(qū)分,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是屬于借古抒懷;而辛棄疾的另一首《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屬于借古諷今。同時,要讓學生知道詠史類作品的鑒賞步驟:①弄清史實(所描寫的古人、往事是怎樣的);②體悟感情(作者為什么要寫這個古人這段往事,作者在詩中表現(xiàn)出的態(tài)度);③分析技巧(這種態(tài)度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通過認真講解與分析,學生以后遇到這類作品時就知道怎么讀,怎么鑒賞。因此,高中語文教師一定要清楚高中《教學大綱》和高考《考試大綱》,然后把教學目標分解到不同課時,這樣既避免了語文課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又因目標單一,有足夠的時間使訓練落到實處,真正做到“一課一得”,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方式不拘一格
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學生在自主學習、個人鉆研的基礎上,與其他同學積極討論,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傾聽和吸納他人的意見,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學魯迅先生的《祝?!窌r,筆者先讓學生自讀課文、自提問題,接著由筆者介紹背景之后,讓學生分組討論,學生自提的問題基本都能自行解決。他們能比較準確地概括出祥林嫂的性格特征,她是舊中國勤勞、善良、安分、蒙昧但頑強、倔強的農(nóng)村勞動婦女的典型;也基本能挖掘出祥林嫂的悲劇原因是封建禮教、封建思想。
當然,我們教師不能因為追求新課改中教學形式的創(chuàng)新,而忽略了教學的基本出發(fā)點,丟掉了教學方法中的一些優(yōu)秀傳統(tǒng),失去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雖然新課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教師還應該看課文內(nèi)容究竟適合不適合。例如:在教學《林黛玉進賈府》一課時,筆者調(diào)查了班上同學,他們基本上沒讀過《紅樓夢》原著。于是,筆者決定主要采用講座的方式來解讀這篇課文,介紹《紅樓夢》前五回內(nèi)容。學生們非常感興趣,激起了他們在假期閱讀《紅樓夢》的興趣,也為他們初步了解《紅樓夢》打下了基礎。可以說,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有新課程理念,但也不能拘泥于此,在教學每一篇課文時要根據(jù)課文的具體內(nèi)容而定,因為“適合的就是最好的”,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抓住每節(jié)課的最后5分鐘
每一節(jié)語文課,教師在最后都要留出5分鐘時間,讓同桌之間互相總結(jié)本節(jié)課的收獲以及困惑。學生用最簡單、概括性最強的語句對所學知識加以概括,對新知識進行回憶組織,并把新知識融會到已有知識經(jīng)驗中,從而使新知識學得更加牢固。這是一種效率高、功效強、很重要的記憶方式,可以讓學生體驗成功,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這也是教師一個學習、提高的過程,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總結(jié)中發(fā)現(xiàn)教學的成功之處與不足之處,從而摸索出教學規(guī)律來。
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師追求的永恒主題。以上三點,是筆者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再思考。在以后的教學中,筆者將繼續(xù)以教育理論作指導,不斷實踐,不斷總結(jié),從而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zhì)量。
(作者單位:重慶市字水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