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敏
引言
“叮鈴……”下課鈴聲一響,坐在后面的那個有點口吃的小男生以最快的速度跑到我面前:“老……師……,您說……獎勵給……我蘑菇……生字……卡片的!”我這才恍然,那一剎那,我的內(nèi)心滿是糾結(jié)……
【案例描述】
前不久,我在別的學校開設(shè)了一節(jié)二年級公開課《蘑菇該獎給誰》,課前我把生詞做成了蘑菇形狀,課堂上學生學習生詞這一環(huán)節(jié)時,我讓孩子開小火車讀,恰巧輪到坐在最后一排的一個小男生讀 “臨走”這個生詞,這個孩子口吃,始終讀不準,看著他讀的很費勁的樣子,自己覺得憑著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能“對付”這個意外的情況,我安慰他:“沒事,孩子!跟著老師讀一遍!”這樣反復讀了幾遍,這個孩子讀對了,大家鼓起了掌,孩子很高興!我也乘勝追擊,就提出來干脆把這個蘑菇做的生字卡片獎勵給這個孩子,因為這個孩子是坐在最后,(班級人數(shù)較多)無法遞給他,我補充了一句:“老師下課給你好嗎?”孩子點點頭。
說實話,我當時感覺這節(jié)課進行的很順利,課仍在繼續(xù),我卻忽略了那個孩子……
那個小男孩一會兒站起來踮起腳尖一會兒又坐下,顯得有點躁動不安的樣子,還不時朝講臺張望什么,我注意到了他,我估計是孩子被新老師表揚了顯得有點過于興奮,那也屬于正常,孩子再一次被我忽略……
“叮鈴……”下課鈴聲一響,聽課老師還沒走完,小男孩就以最快的速度跑到我面前:“老……師……,您說……獎勵給……我蘑菇……生字……卡片的!”我這才恍然,原來一節(jié)課他都在為那張蘑菇生字卡片不安!原來一節(jié)課他都在掛念著他的“蘑菇“卡片而無心向?qū)W??!原來讓他心神不寧的仍是那張我答應(yīng)獎勵給他的蘑菇卡片??!多少個原來在我的心理糾結(jié)……多么單純的孩子,緣由老師的一句話,我真的無言以對,一句話耽誤了孩子的一節(jié)課,滿是后悔……
課后,評課的幾位老師給了這一節(jié)課我非常好的評價,其實,只有我知道這個細節(jié)被忽略,只有我感受到了那霎那間的糾結(jié),課雖然結(jié)束了,但是留給我的思考確實深深的,我在想如果我把那只“蘑菇”當時就獎勵給他,會是什么效果?答案應(yīng)該是他這一節(jié)課上估計還是躁動不安,無法凝神聽講,因為他整個一節(jié)課可能都在擺弄那只“蘑菇”,問題就出在那只“蘑菇”上,這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案例反思】
也曾聽過好多課,這種激勵方式經(jīng)常見到,就像前不久我聽了二年級一位老師上的《蝸牛的獎杯》,這位老師事先做好了好幾個動物的卡通形象畫,有一個孩子回答的不錯,這位老師也順手獎勵給他一個卡通小動物,孩子很興奮,課堂很熱鬧,很自由。然而得了獎勵之后的事我們卻很少關(guān)注?;蛟S好的學生控制力稍微強一點也無所謂,但是如果遇上一個基礎(chǔ)較薄弱控制力也較差的同學,那該怎么辦?
雖然是個小小的細節(jié),或許就一帶而過,但沉下心來,覺得這個小小的細節(jié)使我更為深入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在新課改背景下,作為教師怎樣讓課堂真正做到扎實、 有效、“讓”學?(引用特師潘文彬老師“讓”學課堂一詞即一切為了孩子的學,我感觸很深),我把自己這節(jié)課上的細節(jié)事件歸結(jié)為“蘑菇現(xiàn)象”,由“蘑菇現(xiàn)象”進行反思,怎樣的課堂不是流于形式而是真正的“讓”學的課堂?
一、“讓”孩子自由的呼吸
這節(jié)課上,我獎勵給孩子蘑菇卡片,孩子開心,掌聲響起,看似課堂很活躍,孩子熱情很高,順手獎勵看起來也很自然,其實這不是讓孩子真正的自由學習,充其量說是形式上的自由,其實讓課堂真正的做到自由不是形式的自由而是內(nèi)容的自由,潘文彬老師說:“形式上的自由會讓孩子拉幫結(jié)派,身心游走”。是的,課堂應(yīng)讓孩子靜下心來,我的獎勵本來是激發(fā)孩子更努力有效的學,,可見放松孩子的心靈,在課堂上讓孩子有一種良好的心境多么重要。
加德說真正的“自由課堂”應(yīng)該是給學生一個更好的機會!機會作為老師把握好,課堂才會精彩無限!
二、“讓”課堂有著豐富的安靜
課堂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周國平
一堂課上學生能靜下心來思考問題,穿梭在文本的世界中,與文本進行對話。孩子在解讀文本的同時或圈點或批注,動筆勾畫字詞句,比起這些有內(nèi)容的做法我這一節(jié)課上的獎勵就流于形式了,沒有真正“讓”孩子靜下心來學。
其實課堂上很多孩子有一種浮躁的毛病,讓孩子學會靜靜地聆聽也顯得尤為重要,學會靜靜地聽,學會自信地說是一種習慣其實更是一種修養(yǎng)!一直以來,我未曾深入地思考過,更多時候根據(jù)自己的課前預設(shè),按照自己的流程,學生“積極”參與,其實學生思考需要時間,課堂上給孩子留有足夠的思考空間多重要!
三、“讓”學生有美麗的發(fā)現(xiàn)
葉瀾教授說:“課堂應(yīng)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生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風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
學習過程是一個探索未知的過程,課堂上,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去頓悟去豁然,就要求師者去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靈動的捕捉動態(tài)資源?!敖虒W就是即席創(chuàng)作。”當課堂上出現(xiàn)動態(tài)教學資源信息時,教師的第一反應(yīng)應(yīng)該是辨識其價值,去偽存真,并做出教學決策:是否有用?何時使用?怎樣使用?繼而確認資源特點,取其精義,并將之融入教學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資源識別力,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蘑菇生字卡片雖然只是個細節(jié),但也應(yīng)判斷其可實用性。
如果我們能真正做到辨識其價值,去偽存真,學生就會沉醉于課堂,醉心于美麗的發(fā)現(xiàn),躁動就會遠去,課堂精彩無限!
實踐告訴我,一個活潑自由飽滿課堂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讓”孩子學不是在短時間內(nèi)所能完成的,需要教師學會思考,善于反思,遵循孩子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循序漸進,采用行之有效的教育引導方法,才能達到較好的教育效果。
寫到這里,當再次回顧這個細節(jié)時,心中釋然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