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蕾
豫章師范學院
以電視民生新聞采訪為例探討新聞采訪中如何把握客觀性
范蕾
豫章師范學院
近幾年,民生新聞欄目數(shù)量逐漸增加,其以平民語言、平民視角等優(yōu)勢特點受到民眾喜愛。電視民生新聞從群眾生存狀況等方面取材,縮短了觀眾和電視媒體之間的距離,使觀眾產(chǎn)生更多真實、親切的感覺,但是在電視民生新聞采訪過程中存在“失真”的問題,如何對民生新聞采訪客觀性進行把握已經(jīng)成為人們關(guān)注的重點,下面對其進行具體分析。
電視民生新聞采訪;把握;客觀性
民生新聞具有較為龐大的觀眾基礎(chǔ),其自身具有較為濃厚的平民化色彩,并且能夠?qū)①N近百姓生活的新聞進行報道,因此受到觀眾的喜愛。為了提升電視民生新聞采訪質(zhì)量,需要對采訪工作的客觀性進行把握,秉承客觀公正的原則進行采訪和新聞事實報道,為公眾揭露事實真相,但是在實際采訪過程中對此方面問題存在忽視的情況,對采訪工作產(chǎn)生一定影響,下面對采訪工作中的問題和客觀性的把握等內(nèi)容進行闡述。
(一)存在主觀臆斷的問題
電視新聞記者對民生新聞進行采訪時,需要與各個層次的社會大眾進行接觸,從中獲取新聞素材。但是在記者專業(yè)素質(zhì)和業(yè)務能力未能達到采訪工作要求的情況下,不能對采訪工作中的突發(fā)問題和各種情況進行有效應對,并且容易將個人情感偏向、主觀色彩等融入采訪工作中,對事實真相的還原產(chǎn)生影響。
(二)取材方面的問題
記者對基層群眾進行采訪時,若僅能從少數(shù)對象口中了解事件,便會對采訪工作客觀性產(chǎn)生影響。某一層次或某一類型的采訪對象對新聞事件具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斷,若不能從更加廣泛的采訪對象口中獲取信息,便不能從更多的角度對事件進行了解和分析,導致電視民生新聞采訪和報道工作出現(xiàn)明顯的個人傾向性,對采訪報道的客觀公正性產(chǎn)生影響。
(三)采訪語言存在籠統(tǒng)的問題
新聞記者進行采訪時,若應用表達不準確、籠統(tǒng)含糊的一些詞匯,便會對電視民生新聞采訪效果產(chǎn)生一定影響。例如,應用“近日”、“有關(guān)研究顯示”一類表述不清的詞匯或短語時,對民生新聞采訪工作客觀性產(chǎn)生較多負面影響。
(四)記者自身定位方面的問題
新聞記者為電視民生新聞的重要采訪主體之一,其需要秉承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進行采訪和報道,對事實真相和群眾負責,但是實際采訪過程中,一些記者扮演事件和糾紛問題的處理者、調(diào)解者等角色,若未能謹記自己的記者職責和定位,便可能出現(xiàn)情感傾向性和主觀臆斷的情況,在未能堅持正確或中立立場的情況下對采訪工作客觀性產(chǎn)生影響。
(一)對采訪人員職業(yè)素養(yǎng)及業(yè)務能力進行提升
電視民生新聞通常需要對群眾生活瑣事進行采訪報道,因此經(jīng)常會遇到“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況,旁觀者一時也無法判斷誰對誰錯,此時對民生新聞采訪記者業(yè)務水平、職業(yè)素養(yǎng)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更好的還原事實真相,將新聞事件的本來面目呈現(xiàn)在觀眾眼前,新聞記者需要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積累更多的經(jīng)驗和閱歷,并且時常對己身工作經(jīng)驗進行總結(jié),對自身業(yè)務水平和工作能力進行提升,這樣一來即使面對復雜的新聞事件,新聞記者也能夠做出增強的判斷,對新聞進行客觀、全面的采訪和報道。
(二)深入到群眾當中,拓寬采訪工作取材途徑
為了對電視民生新聞進行客觀的采訪和報道,新聞記者需要深入群眾,掌握更加全面的采訪資料,并且對各類信息進行甄選,從中捕捉新聞線索和事實真相,為采訪工作的客觀性提供更多保障。采訪工作中,需要對采訪對象的廣泛性提供更多保障,進而從更多角度及不同的層次對事件進行了解和分析,避免因以偏概全的問題對民生新聞采訪報道、事實真相的揭露產(chǎn)生影響。例如,對執(zhí)法單位和小販之間的沖突問題進行采訪報道時,記者不能聽信城管或小販的一面之詞,而是需要深入到群眾當中,從更多的采訪對象口中對事件進行了解,對當事人、現(xiàn)場群眾等進行采訪,并且在當?shù)卣块T的支持下獲取監(jiān)控畫面完成取材工作,使電視民生新聞的采訪和報道更加貼近事實真相,提高采訪及報道的客觀性。
(三)避免將個人情感和主觀臆斷融入采訪報道工作中
電視民生新聞記者對基層群眾進行采訪時,應避免將個人情感傾向和主觀臆斷融入采訪報道工作中。但是在實際采訪工作中,部分記者因個人利益或其他考慮,通常選擇某一立場進行講述或采訪,更有甚者會對被采訪者進行有意識的引導,對民生新聞采訪工作客觀性產(chǎn)生影響。針對此方面問題,新聞記者需要對自身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責任意識、社會使命感、業(yè)務水平等進行增強,避免感情用事的情況出現(xiàn),并且減少對新聞事件的主觀臆斷,避免帶著有色眼鏡進行采訪和報道,對采訪資料進行認真篩選與甄別,進而對采訪工作客觀性進行有效把握。
此外,新聞記者需要對新聞事件和采訪對象的復雜性產(chǎn)生更多認識,通過多方走訪調(diào)查、仔細觀察的方式對事件真相進行了解,對適宜的對象進行采訪,通過積極引導的方式獲取更多信息,對有價值的信息進行篩選,最終將事實真相呈現(xiàn)給觀眾,為民生新聞采訪客觀性的提升奠定基礎(chǔ)。
(四)確保輿論導向的正確性,提高電視民生新聞社會效益
電視新聞媒體代表人民群眾和黨發(fā)聲,因此需要秉承輿論導向正確的原則進行報道,從客觀實際出發(fā)對事實真相進行揭露。采訪時媒體一方需要避免出現(xiàn)博眼球、博收視的行為,真正從百姓民生出發(fā),對人民群眾的意愿進行反映,確保輿論導向性的正確,為電視民生新聞社會效益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chǔ),對自身使命和責任進行履行,對采訪工作客觀性進行把握。
總結(jié)全文,客觀性對于電視民生新聞采訪工作而言至關(guān)重要,為了更好的發(fā)揮電視民生新聞報道工作的正面影響力,提高電視民生新聞質(zhì)量,需要將更多貼近百姓生活實際的內(nèi)容進行采訪報道,深入群眾對新聞線索進行挖掘,從更多的采訪對象口中了解事實真相,并且以不偏不倚的態(tài)度進行采訪和報道,防止出現(xiàn)主觀臆斷的情況,最終對民生新聞采訪工作的客觀性進行有效把握。
[1]張寶坤.漫談電視民生新聞采訪的客觀性把握[J].今傳媒(學術(shù)版),2014(2):109-110.
[2]張健.新聞采訪的客觀性把握——以電視民生新聞采訪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13(22):63-63.
[3]趙艷紅.直擊電視民生新聞采訪的客觀性把握[J].新聞研究導刊,2015(15):150-150.
[4]馬英立,劉新偉,翟爽等.如何在電視民生新聞采訪中把握新聞客觀性[J].西部廣播電視,2016(7):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