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善衛(wèi)
摘 要:在實施排球教學與訓練時,需注重傳球技術的教學,以學生身體素質具體情況為依據(jù),將多種教學方法引入,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傳球技巧,促進學生排球水平的提升,為國家培養(yǎng)、輸送優(yōu)秀的排球人才。該文基于排球傳球教學的重難點內容,提出相應教學建議,以期進一步提升排球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
關鍵詞:排球 傳球 技術 教學
中圖分類號:G8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7)04(a)-0140-02
市體校是對體育人才進行培養(yǎng)、為國家選拔與輸送優(yōu)秀體育人才的重要陣地,在市體校的教學中,排球教學必不可少,而在排球教學中,傳球技術方面的教學有一定難度。排球傳球技術指排球運動員在遵守比賽規(guī)則的前提下實施的擊球與配合動作的總稱,屬于一種技術性的動作,是將接發(fā)、接扣起來的球傳遞給進攻隊員的動作,是防守與進攻之間的橋梁,直接關系到比賽的勝負。因此,對排球人才進行培養(yǎng)時,需從傳球技術的傳授與訓練入手,采用多種教學手法,引導學生進行正確、有效的訓練,使學生傳球技術不斷提升,進而促進排球整體水平的提升。
1 排球傳球技術簡介
在各項排球基礎技術中,傳球技術最為細膩,掌握熟練有很大難度,而傳球技術水平直接關系到整個排球技術教學效果。傳球技術需要掌握較多的動作,依據(jù)傳球的方向,可分為正面、背面、側面3個方向的傳球。一般情況下,在青少年排球教學中,排球技術的教學重點是正面?zhèn)髑颍朔N傳球方法對球有較大的控制面積,手部動作與全身需協(xié)調配合,以進行準確、穩(wěn)定的傳球。在排球比賽中,傳球技術的主要作用是組織進攻,即二傳,而二傳是連接防守環(huán)節(jié)與進攻環(huán)節(jié)的紐帶,二傳水平直接關系到戰(zhàn)術發(fā)揮水平與進攻質量[1]。一直以來,國家對排球人才都有較大的需求量,市級體校承擔著為國家培養(yǎng)、輸送排球人才的重任,因此,需不斷提升排球教學水平??傮w來說,實施排球教學中,需充分注重排球技術方面的教學,依據(jù)學生具體綜合素質,不斷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與創(chuàng)新,幫助學生準確地對傳球技術進行掌握,進而促進學生排球水平的提升。
2 對青少年進行排球傳球技術教學的建議
2.1 準備姿勢方面的教學
一般情況下,排球傳球的準備姿勢大多為稍蹲,兩腳向左右兩邊立開,一只向前、一只向后,兩邊膝蓋稍微彎曲,自然將上身挺起,抬起兩手,確保腳步可以靈活移動,隨后對來球進行觀察,時刻做好傳球的準備。此部分教學可從以下幾個步驟入手:首先,將準備姿勢起動、移動、制動方面的作用告知學生,再對技術要領進行理論講解。其次,教師進行示范,正面、背面、側面3個方向的傳球均需涉及,確保示范動作的規(guī)范性。最后,學生對準備姿勢、傳球動作有一定了解后,組織其自主進行練習與訓練,在此過程中,教師認真觀察,及時對不規(guī)范的動作進行指正,使訓練有效性提升。
2.2 傳球手形方面的教學
在傳球技術中,傳球的方向、穩(wěn)定性由手形決定,手形可使單位面積受力的負擔減少,以對來球的力量進行緩沖,使傳球的準確性、平衡性增大。觸碰到球,兩臂需彎曲,兩腿稍作分開,雙手呈半球狀自然張開,手指吻合于球,手腕向后稍仰,應用拇指、食指、中指將球的后下部分托住,拇指的指腹、食指、中指的二三指節(jié)接觸球,小指與無名指則對球兩側進行接觸,確保手指的間隙沒有漏球。對此動作進行教學時,可指導學生在有球、無球狀態(tài)下進行練習,在無球狀態(tài)下練習時,指導學生正確做出手形,對手腕、手指進行相應的彈動動作。在有球狀態(tài)下進行連續(xù)時,指導學生將球放到手中,對手與球之間的感覺進行揣摩與體會,雙手以標準手形將球置于臉上方,保證球不會掉落。在此過程中,部分學生的球可能會從手中滑落,這主要是手形不夠標準,兩手未自然呈半球狀張開或者雙肘外扒距離控制不標準[2]。此時,不但難以保證傳球方向的準確性,而可能致使手指受傷。對于此種情況,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不斷進行自拋球練習,以對觸球手形進行調整,使動作更為規(guī)范。
2.3 擊球點方面的教學
傳球質量直接受到擊球點的影響,球與額前上方相距一個球的距離時,立即開始向前蹬地,做伸膝、伸臂等動作,手部動作準備好對來球進行迎擊。對此部分實施教學時,教師需先將傳球擊球點的位置及相關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隨后再進行示范,在示范的同時再進行相應講解。如果發(fā)現(xiàn)有學生擊球點過高或者過前,則主要因沒有協(xié)調用力導致,擊球點過前,則球難以遠傳,且弧度會過低,如果擊球點過高,則傳出的球弧度會增大,使球速變慢。完成相應的教學時,需引導學生不斷進行傳固定球的練習,以體會手感,對擊球點進行合理把握,能夠找準擊球點,進而準確而穩(wěn)定地傳球。
2.4 擊球用力方面的教學
排球運動中,進行傳球時的力量需多方面的力量合成,其中,最為主要的力量是前臂、手指、手腕處產(chǎn)生的反彈力,并以腳步蹬地的力量輔助。來球與額前接近時,需將迎球發(fā)力的準備做好,對擊球點進行確定。實施此部分教學時,教師需先將擊球用力的關鍵性技巧告知學生,比如伸臂發(fā)力、手指與手腕處的發(fā)力、伸腿蹬地的發(fā)力等,隨后再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練習。另外,伸臂速度、伸直程度、手指與手腕的緊張程度與反彈力呈正比。因此,教師需引導學生在日常練習中將手臂伸直、手指手腕進行繃緊,為了保證傳球的準確性,傳球時,一般不對主動曲腕、曲指的力量進行利用。
3 關于排球技術教學方法選用的建議
排球教學中的傳球技術屬于一個有較大復雜性的過程,實施教學時,單一地采用一種相對獨立的教學方法往往難以實現(xiàn)理想效果[3]。因此,教師需積極將程序教學法、探究性教學法等引入,依據(jù)學生具體情況,讓學生進行交叉配合練習。第一,讓學生對原地傳球動作進行掌握,以兩人一小組的形式進行練習,一人持球,一人進行傳球練習,相互交換,使學生對傳球的整個過程進行體會,并對傳球動作有清楚的理解。第二,學生對上一環(huán)節(jié)的動作有所領悟后,逐漸將練習距離拉開,進行正面的傳球練習并進行拋球的練習。第三,組織學生進行自拋自傳的練習,對動作要領進行掌握后,兩人一個小組進行對傳球的練習,以對正面?zhèn)髑騽幼饔姓_的掌握。在整個過程中,教師需注重學生對正確動作習慣的培養(yǎng),對學生的傳球動作進行認真觀察,發(fā)現(xiàn)錯誤后及時進行糾正,使學生對傳球的動作要領進行正確的掌握。此外,在組織學生進行練習時,教師可積極將正錯對比的教學法引入,在對正確動作進行透徹講解的同時,對學生經(jīng)常會犯的錯誤動作進行講解與演示,使學生在練習的過程能夠將錯誤動作避開,以促進學生傳球技術水平的有效提升。與此同時,組織學生進行練習時,教師需注重“因材施教”,依據(jù)學生綜合素質,給予不同的指導,必要情況下,可施予一對一的輔導,幫助學生應用自己的方法對動作要領進行準確掌握,進而使學生排球水平從整體上得到提升。
4 結語
總之,對青少年實施排球教學時,相關教師應該不斷提升對傳球教學的重視程度,采用多種教學法對動作要領進行傳授,使學生熟記,為學生組建豐富的練習活動,使學生在不斷的練習中提高傳球技術水平,從而實現(xiàn)排球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梁艷江,邰瑩.普通高校女子排球傳球技術教學影響因素分析[J].搏擊(體育論壇),2015,7(2):60-61.
[2] 劉明.高校排球正面上手傳球技術教學中常見的錯誤動作及提升教學效果的途徑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5,5(33):231.
[3] 趙德龍,潘宏偉,崔小良,等.對排球傳快球技術教學與訓練的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6,34(4):19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