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婷 葉孝頂
摘 要:1995年,我國加入了世界跆拳道聯盟,這意味著跆拳道正式傳入我國。但是跆拳道在我國的發(fā)展年限相對較短,所以在一些理論上我國不如其他跆拳道強國先進。筆者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教學實驗法以及專家訪談法對跆拳道教學環(huán)境下多元智能理論對其應用效果的實驗研究做出分析,得出結論,希望其的研究能為今后的跆拳道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正確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多元智能 跆拳道教學 應用效果 研究分析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7)05(a)-0106-02
霍華德·加德納曾在《智力的結構:多元智能理論》一書中指出,智能是指在某種社會文化背景下,個體用來解決自己遇到的真正困難、難題或創(chuàng)造出某種產品而需要的能力。在他的思想中認為,智力不是一種能力而是一組多種能力相結合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論十分重視在各個學科的學習上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智能,所以多元智能理論能夠促進學習的效率與積極性,在學生的道德素質修養(yǎng)、文化素養(yǎng)、身體素質以及意志品質上都有一定的積極促進作用。
1 研究對象與內容
以某(匿名)高校的體育教育專業(yè)跆拳道專項的學生作為實驗對象,運用隨機抽樣的方式,把學生們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個組人數都為20人。
根據該高校的跆拳道課程進度安排,主要內容有以下幾方面。
(1)了解掌握跆拳道的相關競賽規(guī)則,以及跆拳道訓練的基本理論與方法。(2)掌握后踢技術,后踢反擊、旋踢以及雙飛反擊。(3)復習之前的章節(jié)內容。
能否在這3個環(huán)節(jié)內成功地進行多元智能教學,首先要教師充分理解多元智能理論以及多元智能對教學的推進作用,以此來合理安排教學進度,達到教學目的。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多元智能的含義
語言智能,是指運用語言、文字來完成各項問題的一種能力。邏輯數理智能,是指能把數學與科學結合,成為日常學習、生活中的邏輯。 音樂智能,是指有音樂創(chuàng)作以及能調整節(jié)奏的能力,包括一些音樂鑒賞的能力等,代表人物阿姆斯特朗。自然觀察智能則是指,能與動植物、 星、云、流水等和諧相處的能力,賦有這一智能能力的人通常喜好戶外運動,善于依據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各項規(guī)律進行對一些事物的分類、歸納,代表人物達爾文。人際關系智能主要是在人們的社會行為中表現出的,人際關系智能能力好,則更容易與他人進行溝通與交流,一般都是作為一個團隊的核心領導及管理,代表人物馬丁路德金。將多元智能與跆拳道結合起來,利用多元智能中的一些優(yōu)勢來促進日常跆拳道的學習及訓練,對跆拳道的日常學習有促進作用。
2.2 跆拳道的運動特征
跆拳道運動的本質屬于搏擊項群類,從技術方面來講,動作是為了攻擊對手而不讓對手攻擊到自己,以及阻止對方的進攻動作并對對方進行反擊。跆拳道有7個技術,主要是進攻技術、反擊技術、連接技術、防守技術、假動作技術、組合技術以及綜合技術。在一場比賽中,運動員要有視覺、重心、判斷、速度、爆發(fā)力等應變能力與技巧。
從跆拳道的技術動作結構來講,不管是進攻還是防守動作,進行動作的基本要點都是進攻的點、線、重、準以及快,還有防守的穩(wěn)、緩、靈等幾個要點,因此要注重這幾點要素在日常跆拳道訓練中的效率,才能更好地在比賽中發(fā)揮作用。
2.3 多元智能教學過程的設計
該次多元智能教學的設計主要從身體智能、空間智能、人際關系智能以及自我認知智能來設計,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跆拳道運動技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3.1 多元智能的教學指導思想
多元智能教學過程涉及的指導思想主要體現在倡導個性化教學理念,讓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更加豐富,使學生的發(fā)展更加全面,以創(chuàng)新為宗旨,以教學現狀為實際,用多元化的評價標準來進行多元智能教學過程設計的指導思想。
2.3.2 多元智能教學效果的評價標準
一些運動測評指標上的差別我們可以用數值大小來標記,例如運動中的技能、心理素質以及身體形態(tài);而一些是不能用數值的大小來標定的,例如比賽中的心理素質以及比賽戰(zhàn)術的優(yōu)劣等,只能運用文字來表述,用標準來表示。
2.3.3 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效果
通過該實驗,通過配對t 檢驗可知,實驗之前2組學生在以上成績中無太大的差別(P >0.05),表明2組學生的耐力素質、速度素質、靈敏素質以及柔韌素質的條件都基本相同,實驗的效果更明顯。而實驗之后P 的數值全部都小于0.05,由此可見,教學實驗后的實驗組整體成績都比對照組的學生成績高。
實驗之前的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成績相差不大,P 的數值均大于0.05,而實驗后對照組學生的成績明顯的要低于實驗組學生的成績,這也說明了在多元智能理論的指導下,跆拳道的教學更有助于學生的跆拳道技術水平的發(fā)展。原因在于跆拳道教師對實驗組的學生進行了多元智能理論指導的教學方式,從教學方式的設計、手段上都能充分發(fā)揮學生自身的各項智能。
2.3.4 多元智能理論下的教學對學生的多元智能水平發(fā)展的影響
多元智能理論下的教學比傳統(tǒng)模式的教學更有益于學生的各方面智能能力的發(fā)展,學生在上課之前對本堂課的技術動作有一個了解,再加上課上教師的多元智能理論的設計原則的教學,能讓學生更加直觀地學習技術動作,加強自身對技術的理解;實驗組的學生在相互之間的合作以及配合中,學會了與人交往的能力,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還提升了跆拳道練習的效率,雙人通過對方以及自身的積極有效配合,互幫互助,共同進步,有利于學生對技術的快速認知,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還能及時認清自身的缺陷與不足。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通過多元智能理論的教學,學生的總體戰(zhàn)技術水平提高,這一理論融合進跆拳道的教學課堂當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技術業(yè)務水平。(2)多元智能教學形式的作用十分顯著,對學生的空間智能、運動智能、人際關系智能、自我認知智能等都有一個明顯的提高,也證明了多元智能理論在體育類院校中實行的必要性。(3)多元智能理論教學還能控制學生的過激反應,這一模式下的學生能夠認真進行自我評價以及改正自身不足。
3.2 建議
由于跆拳道在我國的發(fā)展時間同其他跆拳道大國相比時間較短,對跆拳道上的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也正處于摸索狀態(tài),課程的計劃以及教學手段還不能滿足廣大學生的學習需求。這次的多元智能理論教學,能有效地使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多項智能能力大大提升,所以我們要積極倡導這種理論,更好地制定出符合我國跆拳道專業(yè)學生的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探索新的學習形式,也能促進我國各項體育運動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李天植.吉林省跆拳道運動現狀及發(fā)展對策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4,4(1):97-99.
[2] 佟亮.淺論跆拳道精神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相融性[J].體育師友,2004,5(1):51-54.
[3] 孫茂軍.我國跆拳道運動發(fā)展現狀與對策分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1(1):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