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俊芳
(中心醫(yī)院口腔科 山東東營 257000)
摘 要:口腔潰瘍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口腔黏膜疾病,通??谇粷兓颊咧杏?98% 會出現食物不耐受,主要表現為食物不耐受特異性 IgG 抗體升高。目的 探討飲食控制在緩解復發(fā)性口腔潰瘍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以 80 例復發(fā)性潰瘍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不耐受食物檢測,對所有患者臨床效果進行評價。結果 80 例復發(fā)性口腔潰瘍患者實施飲食控制 3 個月后,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緩解率為 76.3%(61/80)。結論 飲食控制在緩解復發(fā)性口腔潰瘍中有較好的應用價值,能有效指導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的治療。
關鍵詞: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復發(fā)性潰瘍;飲食控制
作為臨床上一種常見的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食物不耐受能在很大程度上導致機體出現各系統的慢性疾病[1]。通常情況下,食物在進入消化道后,轉換成供人體所需能量的正確途徑是被消化至氨基酸、甘油和單糖水平。一旦人體的免疫系統將其識別為有害物質,便會對其實施過度保護性免疫反應,合成相應的食物特異性 IgG 抗體,進而誘發(fā)一系列癥狀和相應疾病[2]。本研究針對這一問題,對 80 例復發(fā)性潰瘍患者檢測食物不耐受特異性 IgG 抗體,采取飲食控制的方法,觀察分析患者口腔潰瘍發(fā)作情況,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以 2014年6月~ 2016年 6 月本院收治的 80 例復發(fā)性潰瘍患者為觀察組,其中男 32 例,女 48 例 ;年齡在 20 ~ 35 歲,平均年齡(27.5±2.5)歲 ;觀察組患者納入標準 :經臨床確診為輕型復發(fā)性阿弗他口腔潰瘍,病程在 2 年以上 ;發(fā)作間歇期在 1 ~ 2 個月之間 ;每次發(fā)作潰瘍個數在 3 個以上。對照組本院同期 80 例健康體檢者,其中男 34 例,女 46 例 ;年齡在 20 ~ 35 歲之間,平均年齡(27.5±2.5)歲。所有對照組成員參與實驗前 3 個月均未出現口腔潰瘍,并未出現其他食物不耐受疾病。兩組在年齡、性別一般資料上對比無差異(P >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檢測工具 本研究采用美國 Biomerica 公司生產的食物不耐受特異性 IgG 抗體。主要針對以下 13 種食物產生的 IgG 抗體進行檢測,有豬肉、牛奶、雞蛋、玉米、大米、大豆、蝦、蟹、西紅柿、蘑菇、鰭魚、牛肉、小麥。利用美國 BIO-TEK 公司 ELx 800 酶標儀比色檢測食物不耐受特異性 IgG 抗體半定量。選用美國 Dade Behing 公司生產的血清 IgG 含量測定試劑,并在 BN ProSpec 特定蛋白分析儀上進行檢測。
1.2.2 檢測方法 依次抽取觀察組 80 例患者 3 ml 靜脈血,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半定量方法檢測 13 種食物不耐受特異性 IgG 抗體,將檢測結果告知患者,并有針對性對其采取飲食控制,同時臨床上不給予任何藥物。干預后 3 個月進行回訪,觀察分析患者潰瘍發(fā)作情況,對飲食控制緩解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的臨床效果進行評價。
1.3 結果判斷標準 [3]
食物不耐受特異性 IgG 抗體檢測標準 :橫坐標為標準孔濃度,縱坐標為相對應吸光度,測定值分為 4 級 :以≥ 200 U/ml 為高度不耐受,100 ~ 200 U/ml 為中度不耐受,50 ~ 100 U/ml 為輕度不耐受,≤ 50 U/ml 為陰性。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 SPSS 13.0 軟件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卡方檢驗,以 P < 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食物不耐受特異性 IgG 抗體檢測結果觀察組患者出現食物不耐受特異性 IgG 抗體升高的有 79 例,占98.8%。對照組出現食物不耐受特異性 IgG 抗體升高的有 42 例,占52.5%。兩組相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 < 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不耐受食物分析
觀察組患者出現一種食物不耐受特異性IgG占13.80%(11/80),兩種占25.00%(20/80)、三種占 20.00%(16/80),四種及以上占 37.50%(30/80)。沒有出現食物不耐受特異性 IgG 抗體的有 3 例,占 3.75%。13 種食物中,最不耐受的食物是蟹,其次是雞蛋、牛奶、西紅柿、蝦、大米、大豆、牛肉、蘑菇、小麥、玉米、鰭魚、豬肉。
2.3 兩組針對蟹不耐受情況觀察組對蟹不耐受明顯較對照組嚴重,P < 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 1。
2.4 飲食控制效果
對所有患者實施飲食控制 3 個月后,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緩解率為 76.3%(61/80),無效 19 例,占 23.7%。
3討論
當前大多研究顯示,食物不耐受在臨床眾多疾病中有著關鍵作用,忌食相應食物后癥狀會得到緩解或者消失。作為一種過敏性疾病,食物不耐受表現為 IgG 介導的遲發(fā)型變態(tài)反應。而口腔潰瘍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口腔黏膜疾病,通??谇粷兓颊咧杏?98% 會出現食物不耐受,主要表現為食物不耐受特異性 IgG 抗體升高。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 80 例復發(fā)性口腔潰瘍患者中,出現食物不耐受特異性 IgG 抗體升高的有 79 例,占 98.8%。而健康體檢組出現食物不耐受特異性 IgG 抗體升高的有 42 例,占 52.5%。兩組相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 < 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證實了這一結論。在 13 種待檢食物中,觀察組反復性口腔潰瘍患者極易對雞蛋和牛奶產生特異性 IgG 抗體升高。此外,本研究顯示觀察組食物不耐受特異性 IgG 抗體升高的陽性率最高是在蟹上,筆者分析可能是與季節(jié)性、地域性差異有關,仍需深入探討。反復性口腔潰瘍患者還會出現兩種及兩種以上食物不耐受,本研究結果中有 82.5%,且患者多為反復發(fā)作、多部位的口腔潰瘍。針對患者采取個性化飲食控制后 3 個月后,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緩解率為 76.3%(61/80),顯示飲食控制可能對緩解復發(fā)性口腔潰瘍有一定效果,能用于指導臨床上對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的治療。
綜上所述,飲食控制在緩解復發(fā)性口腔潰瘍中有較好的應用價值,能有效指導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的治療。
參考文獻:
[1]潘曉驊,孫洪,陳瓊,等.飲食控制緩解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的臨床研究[J].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2010,28(1): 68-70.
[2]尤欣.口炎清治療復發(fā)性口腔潰瘍臨床觀察[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8): 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