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少年維特的煩惱》中維特的煩惱圍繞綠蒂展開,綠蒂對維特來說既是天使又是惡魔。綠蒂的形象和心理顯示出歌德對女性的態(tài)度,既肯定女性追隨天性,具有進步意義;又用枷鎖束縛女性的自由,表現(xiàn)了男權社會對女性的壓抑。
關鍵詞:《少年維特的煩惱》;綠蒂;形象;心理;女性意識
作者簡介:陳婷婷(1994.9-),女,漢族,河北邯鄲人,碩士研究生在讀,就讀于天津外國語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yè)。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8--01
在《少年維特的煩惱》中綠蒂心理和情感的線索展現(xiàn)了女性在情感中的喜悅與痛苦。歌德通過心理、語言、行動的刻畫塑造了綠蒂的形象,表現(xiàn)了他對女性的看法和態(tài)度,反映出當時女性的地位和生活狀態(tài)。
一、無意識與意識
綠蒂的無意識是她對維特真實的情感,贊賞他甚至是喜愛他。而她也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訂婚,丈夫是自己和家庭最穩(wěn)定的依靠,于是有意識地控制對維特的情感,與他保持距離。在無意識與意識的交織中,綠蒂時而親近時而疏遠他,一時依著天性一時又被家庭和社會觀念制約,使得綠蒂成為一個充滿矛盾又真實的女性人物。
與此同時,因為第一人稱的敘述視角以及維特本人性格特點,他幾乎將他全部的情感都傾瀉出來,使整個意識都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更顯得他癡情。而且維特還寫了對綠蒂心理的揣度,認為她忽視他,讓綠蒂成為薄情和世俗的人了。這是男性作家創(chuàng)作時以男性為中心所導致的結果。
綠蒂的無意識通過語言和行為表現(xiàn)出來,在維特對她產(chǎn)生愛意時她全然不知,讓維特飽受愛情帶來的愉悅和痛苦。我們不知道綠蒂此時是否愛上了維特,但她的行為說明她很樂意與維特相處。在她丈夫沒有回來前都由維特陪伴,她表現(xiàn)出對維特的喜愛。阿爾伯特整日埋首公文,不能帶給她快樂。她的語言描寫不多,談到已故親人、死亡和離別時,流露出對維特的珍視、信任和依賴。
在無意識的情感抒發(fā)之后,綠蒂立馬意識到與維特過于親近,就與他保持了距離。在阿爾伯特回來之后,綠蒂陷入無意識和意識的掙扎當中,一方面她很享受維特帶給她的快樂,一方面她又在意丈夫而有意與維特劃清界限。綠蒂有些精神上的分裂,“雖然她不肯向自己明白承認,這就是把維特留給她自己。與此同時,她又對自己講,這是不可能的,不允許的?!?[1]她的痛苦是由于外界環(huán)境和社會觀念壓迫產(chǎn)生的,這是歌德表現(xiàn)的社會對女性施加的道德壓力。
二、天使與惡魔
歌德將綠蒂塑造成了圣潔的天使形象,但她又受到世俗壓迫而對維特的態(tài)度變化不定,使她成為一個在意世俗、玩弄感情、冷漠自私的惡魔。完美的天使是男性社會對理想化女性的設想,冷酷的惡魔是男性因得不到心愛的女性而橫加在女性身上的標簽。正如英美派女權主義批評家吉爾伯特和格巴認為的,“歷來男性作家筆下的女性形象,無論是天使還是惡魔,實際上都是以不同方式對女性的歪曲和壓抑,這反映出父權制下男性中心主義的根深蒂固和對女性的歧視、壓抑?!盵2]
綠蒂帶有天使的光環(huán),集美麗、智慧、善良等優(yōu)點于一身,仿佛沒有缺點。維特初見她不久就迷上了她,她的形象、品性、談吐、動作在維特眼里都是美好的。并把她看作是高潔、脫離塵世欲念的人。綠蒂接受并完成母親交付的重任,以家庭為重,負責地照顧弟弟妹妹們,在待人接物上有禮貌。但只讓她成為一個天使,永遠那么善良沒有私欲,總為他人考慮,承擔家庭重任,不能逃離完美的框架,不能逾越規(guī)矩,不給她自由成長和選擇的余地,是對女性自由發(fā)展的壓抑。
綠蒂之所以是惡魔,不是她品行有多壞,是因為她不想打破在他人眼中天使的形象,被迫放棄了真實的感情,又不時流露出對維特的喜愛,使維特陷入痛苦。維特強烈的痛苦令綠蒂成為一個善于玩弄他人感情的女人。
實際上,綠蒂這么做是因為自己也深愛著維特,而她在逾矩時要克制情感,讓大家都歸于平靜和諧。她痛苦地拒絕了維特導致他自殺,應該說綠蒂才是世俗最可憐的犧牲品。而對她的過分指責,是由于男性的占有欲而產(chǎn)生對女性的責難和道德綁架。
三、解放與束縛
既是天使又是惡魔的綠蒂體現(xiàn)出歌德解放女性天性的意識,又表現(xiàn)出對女性的束縛思想。
雖然綠蒂承擔起家庭重任,但她并保持了少女純真自然和活潑的本性,這也是維特鐘愛綠蒂的原因之一。綠蒂依照心意表達對維特的喜愛,是女性心理和情感的解放。綠蒂對維特的態(tài)度雖左右搖擺,但她最終直面了自己的感情。維特最后一次來找她時,兩人緊緊相擁。綠蒂的心中擁有對維特的愛,保持著心靈上的獨立。這是女性精神自主的表現(xiàn),表達了歌德解放女性天性的意識。
但綠蒂的可悲之處也在于她只能擁有精神上的自主,現(xiàn)實中則要依附丈夫、家庭和社會而存活,這是對女性的極大約束。維特自殺后,她只能獨自承受痛苦。當時,年輕資產(chǎn)階級倡導個性解放和情感自由。維特傾瀉了感情,以自殺表達憤怒和失落。而綠蒂始終克制情感,顧慮世俗道德,最終成為丈夫和家庭的附屬品。維特與綠蒂形成鮮明對比,表現(xiàn)了社會對女性的壓抑以及歌德對女性的束縛思想。即使后來19世紀的女性人物如達吉亞娜和簡愛的反叛也不徹底。
總之,在《少年維特的煩惱》中,歌德塑造了一個豐滿的女性形象,具有女性的活潑天性和美好品質。綠蒂展現(xiàn)了歌德女性意識的矛盾性,表明女性未得到真正的個性解放和感情自由。
注釋:
[1][德]歌德《少年維特的煩惱》,楊武能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119頁。
[2]朱立元《當代西方文藝理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2版,34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