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莫言是中國享譽中外的當代作家,《紅高粱》是莫言第一部被翻譯成英語的小說,此書獲得了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莫言勇于打破傳統(tǒng),在時空順序與情節(jié)邏輯上有很大的創(chuàng)新。作者用飽滿豐富的語言來講述抗日戰(zhàn)爭的故事。莫言的語言極具表現(xiàn)力,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俗語,粗俗語和方言。筆下的人物鮮活真實。作品中充滿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和贊美。主人公并不完美,反而增強了真實性。這部小說讓更多的人對中國文學產(chǎn)生興趣,為中國當代文學的傳播做出了巨大貢獻。翻譯家葛浩文功不可沒。葛浩文注意到英語的語言特點,把目標讀者對譯作的接受放在首要位置,對我國文學作品的漢譯英實踐具有指導作用。本文主要通過葛浩文在語言和文化層面的忠實與創(chuàng)作的分析,深入到細節(jié),以小見大,我們得以從中借鑒學習一些翻譯方法和經(jīng)驗,希望對以后的文學作品的漢譯英有一些啟迪作用。
關(guān)鍵詞:忠實;創(chuàng)作;文化;語言
作者簡介:李楠(1992.8-),女,滿,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大學在讀碩士,研究方向:英語翻譯。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8-0-01
一切景語皆情語,鄉(xiāng)村風光和民俗民風的描寫貫穿著整部小說。莫言一直深愛著那片土地。愛藍天白云,愛肥沃的黑土地和成熟的紅高粱。他是語言大師,也是色彩大師,紅色不僅象征著生命力,也象征著民族魂。例如第一章中The autumn winds are cold and bleak, the suns rays intense. White clouds, full and round, float in the tile-blue sky, casting full round purple shadows onto the sorghum fields below.這句描寫中有瓦藍色、白色、紫紅色。葛浩文的翻譯優(yōu)美,忠實原文,給人以畫面感。第六章中東北天空抖著一個血紅的閃電,一道殘缺的杏黃色陽光,從濃云中,嘶叫著射向道路。血紅和杏黃色被譯成blood-red和apricot-yellow;從濃云中,嘶叫著射向道路譯成:screaming fragments of apricot-yellow sunlight tore through the dense clouds above the dirt road.葛浩文對顏色詞都做了很好的翻譯,給目標讀者還原了一個中國山東鄉(xiāng)村圖景,成熟的紅色高粱,空氣里清新的薄荷氣息令人神往。
文中有許多語言對白,融入了很多俗語,實在是很難翻譯。葛浩文用簡單易懂的口語化語言進行詮釋,讀起來自然流暢。翻譯人物對白的語言靈活多變,使得譯文讀起來一氣呵成,如行云流水,毫無斧鑿的痕跡。例如:碰上一個吃俏食的!翻譯成了:Do you really expect to eat without paying boy?譯者必須對漢語有很高的造詣,理解其中的語氣,具有藝術(shù)敏感力,才能完成如此恰到好處的翻譯實踐。再如破財免災一詞,葛浩文翻譯成:Financial losses, lucky bosses.翻譯不僅押韻,而且自然流暢,沒有絲毫的翻譯腔,足以可見其卓越的寫作功力。
書中的人名獨具特色,有強烈的象征意義,飽含著感情色彩,葛浩文忠實于原作,尊重對人名的翻譯縣長曹夢九,被翻譯成County Magistrate Nine Dreams Cao;花脖子翻譯為Spotted Neck;單五猴子譯成:Five Monkeys Shan;吳三老翻譯為:Wu the Third曹二鞋底翻譯為:Shoe Sole Cao.人名的翻譯中也有譯者的創(chuàng)作,把戀兒翻譯成了Passion,符合戀兒敢愛敢恨,為了愛情執(zhí)著勇敢的特征,這樣翻譯使讀者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
文中有一段東北快板,葛浩文的譯本不僅在內(nèi)容上很貼近原作,而且節(jié)奏朗朗上口,符合快板的特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可謂形神皆似,是成功的創(chuàng)造性翻譯。
翻譯的本質(zhì)就是“還原”,即使用與原文不同的語言完全而準確地恢復原作思想內(nèi)容,同時盡可能地恢復原作的語言條理與行文特色等?!都t高粱》中出現(xiàn)了很多中國文化特有詞匯,葛浩文在處理時主要采用了造詞、釋義和拼音等方法,可見其對中國文化有著很深刻的了解。只有對原作有深入透徹的了解,譯作才能忠實客觀地再現(xiàn)原文。我們要去透過文字看到情感層面,看到原作中的思想內(nèi)涵,體味作者隱而未說的那部分內(nèi)容。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翻譯,保持敏感。進入一種無意識狀態(tài),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感官,去細細品味一詞一句。葛浩文可謂是中國文學“首席翻譯家”,翻譯過很多名家的作品,而他與莫言也一直保持著聯(lián)系。我們得以看出與原作者進行及時的溝通交流有助于更準確更地道的表達原作的內(nèi)容和情感。
譯文中大量刪掉了對動物的描寫,第十六章中對熱鬧集市的描寫也被譯者刪去,這很好地體現(xiàn)了鄉(xiāng)土人情,很有特色,不宜刪掉。第十八章中,作者寫到:“高密剪紙,玲瓏剔透,淳樸渾厚,天馬行空,自成風格?!边B續(xù)用四個成語來贊美家鄉(xiāng)的民間藝術(shù),這里葛浩文沒有譯出。這句話是作者對家鄉(xiāng)藝術(shù)的喜愛和贊美,表現(xiàn)了作者的鄉(xiāng)情。不妨用對仗的語言來表達出來,來體現(xiàn)縣城的淳樸、別具一格。同樣也是在第十八章,刪譯了我奶奶一生“大行不拘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心比天高,命如紙薄,敢于反抗,敢于斗爭,原是一以貫之。這是對奶奶性格的總結(jié)之句,奶奶命途多舛,但是她永遠充滿希望,作者稱奶奶是女中豪杰,贊美了奶奶的堅強勇敢和反抗精神。刪譯了“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污也”“溫度可以使雞變成雞子,但不能使石頭變成雞子”這兩句刪譯雖對段落大意和情感表達沒有影響,但違背了作者引經(jīng)據(jù)典的寫作方法。
對中國文化特有的詞語進行跨文化翻譯絕非易事,對譯者的要求很高。譯者要對漢英兩種語言都有高超的駕馭能力。有時直譯也會顯得生澀難懂,加注腳是很好的辦法之一,可以減輕讀者的理解負擔。而譯者對中國特有文化因素沒有進行注解,或許會影響到目標讀者對作品的理解。
參考文獻:
[1]《紅高粱家族》英譯本研究 張娟 2014年6月.
[2]淺論莫言《紅高粱》中色彩意向 劉瑩瑩 2013年.
[3]Red Sorghum howard goldblatt New York :Arrow Books,2013.
[4]莫言《紅高粱家族》[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