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人了解西方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便是外國文學作品的閱讀,而了解其作品的關鍵在于規(guī)范翻譯外國文學作品。但就當前市場上的翻譯成品來看,仍存在著翻譯質量參差不齊的現(xiàn)象,外國文學作品翻譯的語言規(guī)范化有待完善?;诖?,本文首要分析外國文學作品翻譯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幾點建議,以切實提升外國文學作品翻譯的語言規(guī)范性。
關鍵詞:外國文學;作品翻譯;語言規(guī)范化
作者簡介:蔡婧(1986.2-),女,漢族,貴州貴陽人,碩士,貴州財經大學講師,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8-0-01
各國文學作品能夠得以在全世界流通的最主要原因便是有了翻譯這個媒介。尤其是在國內,外國文學作品借助翻譯得以廣泛流傳。雖然諸多外國文學作品在翻譯成中文的過程中保持了作品的基本完整性和故事性,卻在實際的語言翻譯上卻仍存在著問題。翻譯外國文學作品時,部分語句的翻譯顯然脫離了其創(chuàng)作者的文化背景,甚至是沒有考慮不同國家間的語言和文化之差。因此,這就要求翻譯人員在翻譯外國文學作品時,必須重視語言的規(guī)范化,認真專研詞語,方能有效促進文化的傳播。
一、外國文學作品翻譯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缺乏文化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習性、宗教信仰等造就了不同地區(qū)間具有較大的人文內涵差異。此種差異的存在便導致了翻譯人員容易忽視對作品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和作者寫作問題等方面的分析,繼而造成文學作品翻譯出現(xiàn)與當?shù)匚幕幌喾系默F(xiàn)象,使讀者閱讀過程中產生錯誤的理解。
第二,缺乏語境關注,語言規(guī)范性問題較大。一個地區(qū)中的語言和文化是緊密相連的,文化傳播借助于語言的幫助。世界各個民族在長期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語言和文化,中西方的文化差異決定了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中語言使用的差異性。而翻譯人員的語言轉換能力也便有了挑戰(zhàn),但許多翻譯人員并沒有立足于原著,在翻譯過程中缺乏字句提煉,這就導致國外作品語言特色難以準確體現(xiàn)。翻譯結果只停留于表面層次,讀者閱讀過程中往往出現(xiàn)偏差,閱讀興致大打折扣。
二、外國文學作品翻譯的語言規(guī)范化建議
(一)尊重語言翻譯基本原則
規(guī)范外國文學作品翻譯的語言重要的一個途徑便是尊重語言翻譯的原則。一方面,翻譯外國文學作品時應重視通用語言的使用方法。這也意味著說翻譯者應立足于原著基礎來展開翻譯工作,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原著內容的呈現(xiàn)性。翻譯用詞方面,應認真專研詞語的應用,以確保用詞恰當準確。這是因為漢語語言本身在語法語句上相對復雜難懂,所以翻譯者應自覺提高責任意識,細致翻譯文本,特別是在語法應用上,更要將低級錯誤最大程度降低。另一方面,翻譯人員翻譯過程中應將認真考究作者借助作品所要傳達的思想情感主旨。例如在翻譯托爾斯泰的《復活》時,只有深入分析研究作者所要表達主旨核心,并準確運用漢語語法,才能讓讀者真正讀懂文本,提高翻譯的準確性。最后,翻譯外國文學作品不可避免會涉及到文化轉化問題,不同國家文化勢必帶有差異性。翻譯者翻譯過程中應深刻了解不同文化間的差異,將文化進行有效轉化。如中外文學的開放尺度是由人民的審美觀念所決定的,為此翻譯人員就應當自己專研原著,以便翻譯出來的文學作品更具科學合理性。
(二)提高漢語語言知識能力,在翻譯過程中科學應用
在翻譯外國文學作品過程中,應將原著內容轉換成國內讀者所能夠讀懂的句子以及詞匯,而這就需要依賴于翻譯人員強有力的漢語表達能力和外語能力,特別是在詞句推敲上更要極為嚴謹。也因此,要求著翻譯人員必須對外國文學作品進行具體分析研究。如翻譯《Gone with the wind》,若是直接翻譯可以理解為隨風飄逝,一去不復返,但最終的翻譯結果是《飄》,這個翻譯結果主要是源于翻譯人員幾經思量考核后,選擇了最為合適的漢字將外國文學作品內容表達出來,尤其是深入研究漢字的使用。又如外國人照相時所說的“cheese”不可直接翻譯中文化成“茄子”,如此理解方式顯得極為滑稽。所以,翻譯人員必須具備扎實的語言功底,加強學習,以提高自身的翻譯水平。
(三)發(fā)揮出版社質量控制作用,規(guī)范出版流程
在國內,出版外國文學翻譯作品過程中缺乏規(guī)范性,這就為盜版書籍泛濫成災的現(xiàn)象和出版商規(guī)避責任提供了一個契機,許多出版商在翻譯作品的質量檢查和語法校對等方面的工作直接托付于翻譯人員進行。而人們往往容易察覺到別人的錯誤,但對于自身的錯誤卻難以察覺,所以將翻譯質量檢查直接交于翻譯者本人,顯然難以及時發(fā)現(xiàn)翻譯成品語法語義及其用詞是否準確等方面的問題。為此,有必要逐步強化我國出版社的出版流程,并加以整改嚴控,使出版流程得以系統(tǒng)化和規(guī)范化,并在審核外國文學翻譯作品過程中,精選專業(yè)知識技能強的人才來進行檢查,進一步提高評估規(guī)范化和專業(yè)化,促使評估校驗過程更具科學性。在此檢查過程中,要嚴格審核其使用的語言語法、文化背景銜接程度等,在專業(yè)視域下提出修正建議,以有效提升文學作品的翻譯質量。
結束語:
翻譯外國文學作品,不管是對翻譯者或是出版單位而言皆有著較高要求。翻譯過程中,要求相關人員具備相應的翻譯水平,能夠將外國文學作品中的文化背景、用語習慣等準確表達出來,以保障文學作品的規(guī)范性和準確性。同時,翻譯時必須遵循翻譯基本原則,逐步強化翻譯和出版流程,提高翻譯人員的專業(yè)水平,讓外國文學作品翻譯的語言更具規(guī)范性,真正促進文化的傳播。
參考文獻:
[1]徐峰. 外國文學作品翻譯的語言規(guī)范化研究[J]. 語文建設, 2015(14):77-78.
[2]孫思晗. 外國文學作品翻譯的語言規(guī)范化探討[J]. 小作家選刊, 2016(12):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