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穗
常州富庶,精美糕點如云,如:八珍糕、步云糕、蔥油餅、茄餅、蟹殼黃……但如果有人問及“老常州”,當(dāng)?shù)刈钣忻男〕允鞘裁??答案多半只有一個,那就是——麻糕。
麻糕,是常州獨有的稱呼,其實就是一種具有獨特江南口感和風(fēng)味的重油燒餅。但較之于普通燒餅,其制作更為考究,口感也更加松脆。
筆者上次去常州,剛到雙桂坊美食街,便被一股彌漫了半條街的甜香給“誘惑”住了。順著那香味一路尋去,在轉(zhuǎn)角處發(fā)現(xiàn)一家小店,撲鼻濃香正是從這里飄散出的。店里的師傅正忙著制作麻糕。只見他卷起袖子,洗凈雙手,從面缸里切下一大塊已經(jīng)發(fā)酵好的面團(tuán),放上長臺。伴著一陣震山響的摔打聲,原本沒什么形狀的面團(tuán),很快被抻成了彎彎的一長段。師傅從面段中分出一個個小面劑,按成圓皮,包入油酥,收口捏攏,用搟面杖搟成皮子后,從左至右卷起,搟扁推長,再自外朝里卷起,略加撳扁,開始包餡了。
小店的麻糕分咸、甜和椒鹽多種風(fēng)味。咸味的餡心是豬板油拌小香蔥,甜味的則是白砂糖加碎松子仁。最復(fù)雜的要數(shù)椒鹽口味的,除了需涂抹咸豬油外,還要撒上白糖、花椒粉等配料。包餡完成后,師傅將收口捏攏,用搟面杖壓成糕坯,并在表面刷上飴糖水,逐塊滾上脫殼的芝麻。最后,翻轉(zhuǎn)坯子,用雙手略蘸清水抹在糕底。
別說是嘗,光是站在那兒看師傅行云流水般的制作過程,都是一種享受。從起初的揉面、搓坯,到最后的刷糖水、滾芝麻,不到5分鐘,20個糕坯便整齊地排在案板上了。
再看師傅,說時遲那時快,迅速將一塊塊濕軟凈白的糕坯貼入燒熱的爐壁上。先用旺火烤制,而后在爐口蓋上水缽,繼續(xù)用小火烘烤。
烘烤麻糕的爐子也與常見的不同,它是一個用厚木板箍成的大桶,約有半人高,內(nèi)部空間呈半個橢圓形,上開一個不大的口。聽旁邊的一位老者介紹,麻糕的好壞,一半取決于這個爐子(當(dāng)?shù)厝朔Q“麻糕桶”)。
做麻糕有“三分做工,七分火功”之說。用炭火爐烤出的傳統(tǒng)麻糕,其味道比如今電烤爐烤出的更香、更脆。烘烤是最見師傅功力的,在爐的熱度、火量大小、時間長短等方面,都大有學(xué)問。沒有五年以上的苦功,絕做不出正宗常州麻糕。
說話間,麻糕新鮮出爐了。開爐后,師傅不慌不忙地拿著鏟子和鉗子,一挑一夾,轉(zhuǎn)眼間,桶面上便堆滿了金黃色的麻糕,那久久不散的濃郁香味真是令人垂涎欲滴。
成品麻糕,乍一看與尋常燒餅無甚區(qū)別,但稍一掰開那焦黃的酥皮,即有暖香撲來。待送入嘴中,一嘗之下,你更會明白,它為何被稱為“麻糕”了!由于用的是老面發(fā)酵,隔夜發(fā)面,吃到嘴里不僅有一股濃濃的麥香味,嚼起來也很筋道。而層次分明的起酥,又給予口齒足夠的松軟感。無論味蕾還是精神,都是一番“麻酥酥”的極致享受。
此時,“老常州”特有的風(fēng)味,便從這透到骨子里的酥松感中,安靜地溢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