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承元帥的兒女們之所以在各自的領域中都有所建樹,大概和劉伯承元帥的儉樸教育密切相關。
解放后,劉伯承擔任南京市首任市委書記、市長和軍管會主任。他叮囑妻子,現在解放了,國家還很窮,人民生活也不富裕。我們的生活,決不能搞特殊。因此,家中幾個孩子穿衣都很樸素,代代相傳,甚至不分男女。兒子劉蒙都讀中學了,還穿著姐姐穿過的女式舊軍裝。
有一次,女兒劉彌群丟了母親新買的鋼筆,照樣和弟弟嘻嘻哈哈地玩游戲。劉伯承很不高興,把女兒抱在膝蓋上,給她講了一個故事:“戰(zhàn)爭年代,爸爸身邊有個參謀,一天突然哭起來。我問他怎么回事,原來是丟了一支紅藍鉛筆。”講完故事,劉伯承拍拍女兒的頭,語重心長地說:“人家一個參謀,丟一支鉛筆就哭起來,而你丟了一支鋼筆還不在乎。為什么?因為這鋼筆不是你勞動得來的,而那位參謀從小打草喂豬,知道鉛筆來之不易。”從此,劉彌群對自己用的任何東西都分外愛惜。
子女們漸漸長大,先后到了結婚成家的年紀。劉伯承給他們立下一條規(guī)矩:結婚以后一律到自己的工作單位去住。他向兒女們解釋:“我這里生活條件優(yōu)越,這是黨和國家為照顧我而安排的。你們結了婚,再也不要住在這里?!遍L子劉太行結婚后,一直住在單位分配的9平米的房子里,廚房和廁所都是公用的。直到劉太行的孩子出生,岳母從湖南老家來照顧孩子時,單位才給他們調換了一個18平米的套間,但廚房、廁所依然公用。
素材解讀
司馬光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惫?jié)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為人處世的準則。質樸勤勞的品行,要靠簡樸的生活來養(yǎng)成。劉伯承嚴格教育子女,其教育方式近乎苛刻,卻給子女留下了克勤克儉、自強自立、不搞特權、不謀私利的良好家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眲⒉袗圩有那校套佑蟹?,他的教子之道給了人們有益的啟發(fā)。
適用話題
儉以養(yǎng)德 家庭教育 不搞特權 嚴以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