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鄉(xiāng)下遷居小城,已十多個年頭了。小城如爆米花般的擴(kuò)張,儼然已是大都市的一角。路旁高樓林立,霓虹閃爍,街人穿梭往來,摩肩接踵,各種叫賣聲此起彼伏,已分不清是從哪間店鋪傳出來的,讓人品足了時下小城的喧囂。兒時過大年的盛景,也不及如今十一。
在紛雜的叫賣聲中,那一聲吆喝,雖沒有“深巷明朝賣杏花”的詩情畫意,但絕對可以稱得上經(jīng)典。如今,它已是回旋在小城人們心坎上的一首溫馨的歌謠——“豆腐腦、八寶粥、粢飯唻,來一碗唻啊!”這聲音從老遠(yuǎn)處傳來,渾厚、綿長、婉轉(zhuǎn)、悠揚(yáng),清晰地送入耳鼓,緩緩地跌落在心頭。
初到小城時,我家租住在舊巷的一個小院子里。飯時前后,間或聽到這一吆喝聲,中氣十足,淳厚的腔調(diào)中帶著些磁性,顯然是一個壯漢才能發(fā)出來的。有幾回,飯菜已端上桌,讀初中的女兒,聽到這吆喝聲后還嚷著要買豆腐腦吃。
在小巷口,我第一次看到這聲吆喝的原創(chuàng)者,這是一位身材高大的漢子,一條汗巾掛在脖間,膀臂上腱子肉塊塊凸起,假若不是滿臉漾著笑意,簡直如電影中的硬漢一樣。半新不舊的三輪車上擺放著幾只保溫桶,他收好客人的錢,便掀開一只桶蓋,用勺子舀出豆腐腦,裝滿了客人帶來的碗,又遞給客人作料,細(xì)心地蓋實桶,答茬幾句后,便蹬著三輪車離去。陽光下,那健碩的身影能裁就一幅絕佳的剪紙。不多時,那吆喝聲已回響在老街的深巷里。有幾回,晚飯后的大街上,還能聽到那句帶著些沙啞的吆喝聲。
某段時間,也有人模仿著他的叫賣聲,可不久后,便銷聲匿跡了。但是,小城的人們在茶余飯后或者在他剛走過以后,總會開心地學(xué)著他的腔調(diào)來上一兩句:“豆腐腦、八寶粥、粢飯唻,來一碗唻??!”“豆腐腦、八寶粥、粢飯唻,來一碗唻啊……”有一回,一頑皮小兒奶聲奶氣地學(xué)著他的吆喝聲,笑翻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一次,在路上,聽到他的吆喝聲,卻好像改了詞?!岸垢X、八寶粥、粢飯唻,你不吃, 我要走嘞啊……”依舊是那么渾厚、綿長、婉轉(zhuǎn)、悠揚(yáng),增添了點《劉海砍樵》調(diào)子的味道,也多了幾分俏皮。
后來,他開始騎著電動三輪車,在小城的居民區(qū)、馬路邊、工地前……各處轉(zhuǎn)悠。以前不管是春雨瀟瀟,還是漫天飄雪,都能聽到那熟悉的吆喝聲,隔三差五還能看見他那有些疲憊的身影。現(xiàn)在那吆喝的聲音變成從小喇叭中頻繁、斷續(xù)地播放出來,聽來確實少了些韻味,但,又有誰去苛求為生計而整日奔波的人呢。
兩個禮拜前,幾個棋友閑聚在路邊的一門市前對弈,月上半空,還未收枰,早已過了飯時。一位年輕的棋友居然用手機(jī)把他呼來,遠(yuǎn)遠(yuǎn)地就聽到:“豆腐腦、八寶粥、粢飯唻,你不吃,我要走嘞啊……”
我捧著那碗溫?zé)岬亩垢X,望著那遠(yuǎn)去的背影,漸漸地模糊在月色下的小巷口。
(作者潮河,選自《揚(yáng)子晚報》2015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