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前娥
摘 要: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初創(chuàng)時期,多次有人發(fā)出“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問,甚至當時的中央也發(fā)出悲觀的論調。為此,毛澤東從理論上做了深刻解答,既穩(wěn)定了軍心,又為革命軍隊的建設做了理論準備。今天,正值我國向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起飛之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倒計時,此時面臨的矛盾更加錯綜復雜,回顧歷史,可以堅定當下,毛澤東的科學解答于今日仍有充分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八月失敗”;政治工作
中圖分類號:A8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06-0031-02
黨創(chuàng)立至今歷經(jīng)96年風雨,黨領導的革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yè),是人類歷史上的新命題,攻堅克難,在探索中前行必然與風險相伴,有時甚至要付出沉重代價。今天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正處在一個關鍵的節(jié)點,從國內來看,既是向現(xiàn)代化的助跑起飛期,又是一個矛盾凸顯期;從國際來看,這是一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讓中國走向世界強國的關鍵期,同時又是國外大國為捍衛(wèi)自身利益,對中國的騰飛加速圍剿的緊張期。對這兩對難題的成功破解必將助推中國快速邁向現(xiàn)代化,實現(xiàn)強國夢,到那時社會主義將魅力無限。此時,回顧歷史,可以堅定當下。
一、“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疑問的由來及毛澤東的科學解答
1927年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率領起義部隊五千余人開赴井岡山。在中國人的字典里,上山的人主要分兩種:一是劫富濟貧的綠林好漢,二是打家劫舍、為害一方的匪寇,無論哪一種都不足以和馬列主義信仰者相提并論,同時這也違背了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的“城市中心論”,毛澤東這一做法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爭議。加上山上艱苦的生存環(huán)境和敵人的重兵圍困,多次有人發(fā)出“山溝溝里也能出馬克思主義”“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問,革命悲觀主義情緒彌漫,甚至“就是中央那時候也不免為那種表面上的情況所迷惑,而發(fā)生了悲觀的論調。中央二月來信就是代表那時候黨內悲觀分析的證據(jù)?!盵1]100這種右傾悲觀情緒對紅軍和井岡山的革命形勢十分不利,毛澤東很快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認為有必要從理論上做出答復,于是連續(xù)寫了三篇理論文章,《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對這一疑問給予系統(tǒng)而科學的解答。
1.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從宏觀上分析紅色政權一定能夠存在的客觀必然性。毛澤東指出,“我們看事情必須要看它的實質,而把它的現(xiàn)象只看作入門的向導,一進了門就要抓住它的實質,這才是可靠的科學的分析方法”[1]99。毛澤東堅信紅色政權一定能夠存在的理由是:一是由國內的政治狀況決定。大革命失敗后,雖然反革命的力量暫時強大,革命力量遭受到嚴重削弱,但是毛澤東指出中國仍是一個許多帝國主義國家相互爭奪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社會性質沒變,民主革命的任務沒有完成,革命仍將繼續(xù)。二是在國民黨新軍閥的統(tǒng)治下,“對工農(nóng)階級的經(jīng)濟剝削和政治壓迫比從前更加厲害?!盵1]47-48國內矛盾更加激化,“只要各帝國主義分裂中國的狀況存在,各派軍閥就無論如何不能妥協(xié),所有妥協(xié)都是暫時的。今天的暫時妥協(xié),即醞釀著明天的更大戰(zhàn)爭?!盵1]106分析至此,毛澤東預言革命高潮就要到來。三是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的爭奪必然加劇他們彼此間的矛盾和分裂,這樣在敵人統(tǒng)治力量相對薄弱的地方建立紅色政權具備現(xiàn)實可能性。通過分析,毛澤東給迷茫中的革命將士指明了方向,給他們吃了一顆定心丸。
2.秉著實事求是的精神,毛澤東深入細致地剖析了井岡山割據(jù)時期幾次軍事失利尤其是“八月失敗”的原因。共產(chǎn)黨組織的力量和它政策的正確性,是中國紅色政權能夠存在的一個緊要條件。革命悲觀主義是不對的,但革命急性病更是犯不得。在白色政權相對穩(wěn)定時期與統(tǒng)治階級內訌時期,軍事策略應該不同。軍閥間的分裂和戰(zhàn)爭是小塊紅色政權存在的前提,“但這種分裂和戰(zhàn)爭并不是每天不停地,每當一省或幾省之間的白色政權有一個暫時穩(wěn)定的時候,那一省的統(tǒng)治階級或幾省的統(tǒng)治階級必然聯(lián)合起來用盡力量來消滅這個紅色政權?!盵1]51“各地許多小塊紅色區(qū)域的失敗,不是客觀上條件不具備,就是主觀上策略有錯誤。至于策略之所以錯誤,全在未曾把統(tǒng)治階級政權暫時穩(wěn)定的時期和破裂的時期這兩個不同的時期分清楚。有些同志在統(tǒng)治階級政權暫時穩(wěn)定的時期,也主張分兵冒進?!薄八麄兊倪@種錯誤意見,就是今年八月湘贛邊界失敗以及同時紅軍第四軍在湘南失敗的根本原因。”[1]58革命初期的失敗主要因為黨領導革命經(jīng)驗的不足,這種不足可以在日后的斗爭中逐漸彌補,但據(jù)此就懷疑“革命紅旗到底能打多久”,顯然是錯誤的、消極的。通過分析,查找原因,這樣革命將士就可以理性地對待革命的暫時失敗,有助于克服盲目的革命悲觀情緒。
3.在政治工作和軍事工作的關系上,毛澤東指出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堅持黨指揮槍,批判黨內和軍內比較普遍的單純軍事觀念,這是決定“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重要政治保證。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軍隊是有主義的,有遠大前途的,為著實現(xiàn)廣大勞苦群眾翻身求解放的新型軍隊。這支軍隊不僅要打勝仗,更要在指導思想上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有堅定的政治信念,這樣才能在未來的革命生涯中,經(jīng)歷戰(zhàn)爭的洗禮,寵辱不驚,完成無產(chǎn)階級革命軍隊的歷史使命。但當時處于革命軍隊初創(chuàng)時期,革命軍隊力量弱小,最強大的朱毛紅軍只有幾千人,但各派軍閥如閻錫山、蔣介石、張作霖等都有數(shù)十萬軍隊。在敵我雙方軍事力量對比嚴重懸殊的現(xiàn)實情況下,忽視黨的政治工作,不利于長期艱苦的革命斗爭。早期由于紅軍中多數(shù)黨和軍隊的領導人沒有認識到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而著眼于軍事工作,重點放在具體的作戰(zhàn)上,引發(fā)了諸多問題,其中最為典型的是營長袁崇全的叛變。毛澤東深刻認識到黨的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較早地提出了這一問題,“黨代表制度,經(jīng)驗證明不能廢除。特別是在連一級,因黨的支部建設在連上,黨代表更為重要。他要督促士兵委員會進行政治訓練,指導民運工作,同時要擔任黨的支部書記。事實證明,哪一個連的黨代表較好,哪一個連就較健全,而連長在政治上卻不易有這樣大的作用?!盵1]64這一時期的探索為后來“黨指揮槍”的軍事原則的確立奠定了基礎,也正是因為毛澤東敏銳地覺知到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才將這支軍隊打造成了新型人民軍隊,成為能征善戰(zhàn)、善于浴火重生、親民愛民的千古仁義之軍。
二、紅旗永遠在肩上,毛澤東科學解答的當代價值
黨的十九大馬上就要召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倒計時。距離最初“紅旗到底還能打多久”疑問的提出,已90年。在這90年中,黨不僅領導革命取得了勝利,結束了舊中國百年屈辱史,而且將革命紅旗向社會主義建設紅旗進行了成功轉換,從解決溫飽走向全面小康,并暢想著再經(jīng)30年,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讓社會主義紅旗在世界上迎風飄揚。今天,黨的處境與井岡山時期已經(jīng)大不相同,黨自身的力量和我國的綜合國力已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從攀巖的角度來看,我們已過了半山腰,正努力攀向頂峰,此時面臨的矛盾更加錯綜復雜,風險指數(shù)將顯著加大,對此,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明確指出,“我們必須清醒看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具有充分條件,也面臨艱巨任務,前進道路并不平坦,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挑戰(zhàn)依然嚴峻復雜。如果應對不好,或者發(fā)生系統(tǒng)性風險,犯顛覆性錯誤,就會延誤甚至中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2]。矛盾是推動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動力,中國的進步一直是在挑戰(zhàn)中前行。毛澤東在井岡山時期對革命悲觀情緒的成功化解給今人留下了寶貴財富。
1.樹立堅定的信心,把握好當前歷史新階段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當初毛澤東之所以能夠身處逆境而巋然不動,除了偉人本身具有的超強定力之外,主要緣于毛澤東對國內主要矛盾的準確把握。今天無論我國面臨的主客觀環(huán)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對于國內來說,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chǎn)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的主要矛盾,其中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只要聚精會神做好發(fā)展這一文章,其他問題便可迎刃而解。對于國際社會來說,緩和地緣政治風險仍然依賴于發(fā)展驅動,只要中國的發(fā)展能夠帶動周邊的發(fā)展,周邊關系也會相應改善。
2.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立場不動搖,深刻回應人民的正當關切。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否始終站在無產(chǎn)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在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中,黨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在上井岡山的路上,毛澤東發(fā)現(xiàn)起義部隊中軍閥習氣濃厚,打罵士兵現(xiàn)象很普遍,即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廢除肉刑,實行民主主義,官兵平等,顯著提高了軍隊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戰(zhàn)斗力。井岡山時期,條件非常艱苦,但士兵也不怨恨什么人。今天,面對前進中的重重困難,秉承革命傳統(tǒng),回應人民的正當關切,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贏得人民的支持是前進路上披荊斬棘的重要法寶。
3.政治工作是生命線,是完成“四個全面”重要戰(zhàn)略任務的有力保證。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完成這一戰(zhàn)略的關鍵是人,是人的政治素養(yǎng)和思想認識。毛澤東指出,“掌握思想領導是掌握一切領導的第一位。”[3]435廣大黨員干部思想認識到位了,就會自覺地加入到這一戰(zhàn)略中來,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反之,就會形成消解力量,阻礙甚至破壞黨的事業(yè)。井岡山時期,針對湘贛邊界黨組織在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部分黨員政治不純、思想不純、組織觀念淡薄、機會主義現(xiàn)象嚴重等,1928年毛澤東和湘贛邊界特委開展了一場嚴厲的“洗黨”運動,將4 000名問題黨員清除出黨的隊伍,凈化了黨的肌體,影響深遠。于1929年12月的“古田會議”上,毛澤東提出了著名的“思想上建黨”的主張,這些都是有益的啟示。改革開放后,由于全黨戰(zhàn)略重心轉移到經(jīng)濟建設上來,加之制度體系不夠完善,黨內政治工作弱化,部分黨員干部思想覺悟下降,生活腐化,貪腐盛行。今天,在強化制度建設的同時,仍然要把政治工作當作生命線,思想上過關了,執(zhí)行上就容易步調一致,制度的作用才可以充分發(fā)揮。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節(jié)選)[J].求是,2016(1).
[3]毛澤東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