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冰
到了夏天,寶寶們又多了一項樂趣——終于可以痛痛快快地玩沙玩水了!那么,爸爸媽媽們,你們知不知道有一種疾病叫“沙土皮炎”?而這種疾病就是因為玩沙土、戲水引起的。尚不了解這種疾病的爸爸媽媽們,一起來看看這封來自沙土皮炎的“認罪書”吧!
大家好,很多寶寶都喜歡玩沙土或戲水,但有些寶寶在痛快玩耍之后,會在身上出現小丘疹,家長會以為是蚊蟲叮咬造成的,那是因為大家大概還不認識我——沙土皮炎。
沙土皮炎的自我介紹
我的醫(yī)學名稱為:摩擦性苔癬樣疹或兒童丘疹性皮炎,但是人們更喜歡叫我“沙土皮炎”,是兒童常見病和多發(fā)病。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fā)病,以春夏兩季多發(fā)。有時候我會在兒童中引發(fā)小流行。
我是如何找寶寶的麻煩的呢?那就要從可以導致我發(fā)病的誘因說起。由于寶寶的皮膚嬌嫩,防護能力相對差,長時間受到泥巴、水、沙土、肥皂的刺激,防御能力進一步降低,再受到日光照射、局部摩擦、泥土及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易致過敏的物質,及汗液浸漬的綜合作用,就會導致皮膚發(fā)炎形成皮疹。因此被我“纏上”的寶寶一般有以下情況:
·大多有過沙子、泥土的接觸史;
·香皂、洗手液等使用不當;
·寶寶玩魚缸水、養(yǎng)烏龜的水,或玩水后袖子濕了沒有及時更換。
你可以怎樣識別我?
開始會表現為手背、手腕處出現許多密集的如針尖或粟粒大小的丘疹、小水皰,局部會灼熱、刺癢,與此同時,如果發(fā)現寶寶睡眠不安穩(wěn)且同時有過玩沙土、玩水史,那就可以懷疑是我在作怪了;癥狀嚴重的寶寶,皮膚可能出現腫脹、糜爛、流水等。另外一些寶寶不僅手背、手腕部位,而且在前臂,甚至大腿、臀部也會出現皮炎。寶寶會感覺癢,由于反復搔抓,皮膚會增厚、粗糙、脫屑。
總結一下我的表現吧:
·發(fā)生人群:好發(fā)生于2~9歲的兒童,男孩多于女孩;
·發(fā)生部位:最初發(fā)生于手背,之后腕部,往上擴大范圍至前臂、肘部;
·分布特點:雙側對稱分布,但常一側皮損明顯重于另一側;
·癥狀表現:一般無自覺癥狀,有的寶寶會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感;
·皮疹特點:主要為半球形小丘疹,針尖至小米粒大小,成群密布,部分融合成片,搔抓后成一片一片皮疹,皮損呈皮膚顏色,有的呈淡紅色。
我家庭中的其他成員
我們皮炎大家族也有很多成員,有時候我們的表現會有些相似,但是其實各不相同,無論是癥狀還是病因以及治療方法等。接下來要給你們介紹的是我們家庭中的幾位成員,他們也和我一樣,都喜歡找寶寶們的麻煩。你們可要會辨別,別把我們弄混了!
·接觸性皮炎:任何部位都可以發(fā)生,有刺激物(如化妝品)的接觸史,接觸部位潮紅、腫脹,甚至出現水皰,疼癢比較明顯。
·蟲咬皮炎:有昆蟲叮咬史,或去過花園、草坪游玩,叮咬部位紅腫,出現風團樣皮疹。
·濕疹:除了雙手背,其他的部位也可出現皮疹,沒有病損部位摩擦刺激史(如玩沙土、水、香皂等)。
我最怕什么?
說了半天,你們對我有所了解了嗎?現在告訴你們我最怕的是什么吧。我最怕的是抗組胺藥和外用的一些藥膏。如果當你們發(fā)現了我的蹤跡并及時就診,醫(yī)生一般會采取對癥處理,比如當皮疹面積較大且瘙癢嚴重時,醫(yī)生可能會使用抗組胺藥來對付我,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還會使用一些外用藥,如膚樂霜、艾洛松、硅霜等。好了,這樣我就會“落荒而逃”了!
如果我已經找上門來,那我就好心告訴你們如何治療吧:記得不要讓患處曬太陽,避免陽光直射,遵醫(yī)囑用藥即可。此外,提醒你們,我的病程會比較長,恢復慢,用藥后至少半個月,甚至1~2個月,才會徹底打敗我。用藥后皮膚會發(fā)紅、連成片,但會逐漸變成暗紅色,變得扁平,直至消退,痊愈后不會留瘢痕。部分有自限性,可自愈,所以不必過于擔心。用藥時間要長,用藥期間不要用肥皂和熱水燙洗患處,寶寶可以到戶外玩耍,但要縮短時間并減少次數,減少對皮膚的摩擦和刺激。好了,這下你們知道打敗我的方法了吧?
醫(yī)生的提醒:預防沙土皮炎就意味著不讓寶寶玩沙玩水了嗎?
有些文獻認為應該教育寶寶不要玩沙土、泥巴、肥皂泡,以做預防,但事實上泥土、沙子中的一些病原微生物和化學成分是刺激寶寶機體產生抗原的必需物質,有助于寶寶免疫力的提高,但如果這些物質過量或者作用時間過長,則會導致發(fā)病。我們提供給寶寶的生活環(huán)境應該是相對清潔的,而不是無菌的,寶寶可以玩沙土、泥土、水、香皂、洗手液,但要控制時間,玩耍時間在半個小時左右為宜;玩后要注意洗手并擦干,要注意更換弄濕的衣服,尤其是袖口;洗手后要將洗手液沖洗干凈,用純棉毛巾擦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