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斌 劉若竹 樓彬
(嘉興南洋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 嘉興 314000)
[摘 要] 電工電子技術是機電類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由于理論性較強,學生難以理解,學習興趣不大,教學效果較差。結合實際,從備課、課堂教學、實驗教學,以及教師的作用和如何提高課堂效率進行了探討。
[關 鍵 詞] 電工電子技術;教學方法;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3-0163-01
電工電子技術是機電一體化、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模具設計與制造等專業(yè)的一門主要專業(yè)基礎課程。其任務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和實驗訓練,使學生掌握電工電子技術的基本理論,熟悉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電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設計方法,具備解決電工電子技術方面實際問題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專業(yè)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
自從我接手這門課之后,我本著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求真務實,認真研究教材,了解學生情況,研究教學方法。在教學工作中,我堅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認真?zhèn)湔n,科學組織教學
針對學生理論知識基礎較差、思維相對薄弱的特點,故本學期我以“低起點、小步子、快反饋、勤輔導”作為教學的基本原則,精講每一個重點,步步為營。
首先,認真鉆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結構,學會抓住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以便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盡量使自己能做到教得最好。其次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根據(jù)具體情況在授課過程中設置提問、互動、討論、模擬或游戲、自主學習、操作體驗、練習等環(huán)節(jié),使教學靈活有趣,氣氛活躍,激發(fā)學生興趣,調(diào)動學習的積極性。
二、在教學過程中,堅持教師主導、講練結合,形成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針對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特點,在課堂教學時,采用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利用PPT進行授課,提示教學內(nèi)容中的重點和難點,邊畫圖邊解釋。對于具體的實例,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采用在黑板上邊推導邊畫圖,邊畫圖邊提重點、要點和難點。在推導的過程中,學生提出疑問,及時解釋。為了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鞏固,給學生布置相應的習題,讓其在課堂上做,當遇到困難時,與其進行討論,及時給予引導。例如,在講解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方法時,如果直接利用PTT講解其方法與步驟,學生往往沒有深入的體會,難以理解。這時,就需要借助例題利用板書一步一步地推導,在黑板上邊畫圖邊推導如何從邏輯圖得到真值表,進而了解邏輯圖的功能。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這個知識,待整個內(nèi)容講解完之后,給學生強調(diào)重點與要點,并且給出相應的習題讓其練習,進一步鞏固知識。
在實驗課時,先進行設備的使用講解,接著讓學生自己摸索練習,然后當他們遇到疑問時再進行細致的講解,最后進行總結。這樣學生往往會更加認真地對待實驗,對于實驗也會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例如,在進行三相籠型異步電動機的正反轉(zhuǎn)控制實驗時,如果老師先給他們完整地演示一遍,然后讓他們進行實驗,那么這樣學生只是學會了模仿,沒有自己的思考。在進行實驗教學時,先給學生講解各個電器的原理與使用方法,然后讓他們對著原理圖進行實驗,最后檢查總結。在這個過程中,假如有些學生不會,我再為他們講解,學生帶著疑問來聽課,印象往往比較深刻,更容易理解與掌握。
以上采用講練結合的課堂教學方法是針對本課程而設計的,通過一學期的實踐,效果良好。
三、不斷汲取他人的寶貴經(jīng)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通過平時聽其他老師的課堂教學,學習他們組織課堂教學的方法。同時向來聽我課的老師請教,請他們指出我的不足,并且努力改正。取彼之長補己之短,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四、認真批改作業(yè)
在一定程度上,作業(yè)還是檢驗學生學會與否的重要指標,認真及時批改學生作業(yè),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在后期輔導中做到有的放矢。
五、教學反思
教師的作用到底是什么?我覺得首先教師應該精心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明確重、難點,明確運用何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其次,在課堂上,教師要營造互動良好的教學氛圍,努力提高課堂效率。最后,教師需要利用自己的熱情和幫助,讓學生去除“膽怯”和“怕學”的心理。
如何提高課堂效率?首先,嚴格要求課堂紀律,嚴禁學生課堂上玩手機、睡覺,良好的課堂紀律是課堂教學的前提,必須持之以恒;其次,積極調(diào)動課堂氣氛,培養(yǎng)學生學習本課程的興趣;最后,盡可能采用直觀教學,化復雜為簡單、化抽象為直觀。
參考文獻:
[1]王國新.《電工電子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考試周刊,2016(25):11.
[2]趙剛,徐西昌.在電工電子教學中的體會[J].信息系統(tǒng)工程,2016(5):154.
[3]王彥軍.電工電子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電子制作,2016(22):59.
[4]張濤.電工電子教學方法有效性研究[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6(1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