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豐子愷 圖_網(wǎng)絡(luò)
豐子愷:我的教師日記
文_豐子愷 圖_網(wǎng)絡(luò)
【編者按】
豐子愷,現(xiàn)代漫畫家、散文家,他的畫被收入民國時期的小學課本,他的散文被收入人教版語文教材;為了振奮抗戰(zhàn)時期的國人,他把《狂人日記》改成漫畫,幾度被毀,幾度重畫;他精通中日俄三國語言,夏目漱石、屠格涅夫、柯羅連科,經(jīng)他翻譯的那部《源氏物語》發(fā)行至今……
《教師日記》是其文學代表作之一,為教育閱讀本,以日記的形式寫成。收錄了他于民國二十七年十月二十四日至民國二十八年六月二十四日間共161篇日記,記敘了其兩年間輾轉(zhuǎn)各地的教育教學生活,可見他與弘一法師、竺可楨等師友的親密關(guān)系,更顯示了他有關(guān)師德、師能及美育教學樸素而本真的理念與方法?,F(xiàn)摘錄部分文段如下。
九時十分,我第一次上課,高師班的美術(shù)。點名后首先問:“剛才我在紀念周講話,你們都能聽懂么?倘有聽不懂的,請舉手?!睕]有人舉手。我很高興,就對他們講美術(shù)的范圍和學習法。其言大體如下:
“美術(shù),包含哪幾種東西?自來界限模糊。中國古書中,曾把音樂也歸入美術(shù)范圍內(nèi)。則美術(shù)仿佛就是藝術(shù)。但我主張,美術(shù)的范圍應(yīng)限于視覺藝術(shù),即所謂造型美術(shù)。藝術(shù)舊有八種,即文學、音樂、演劇、舞蹈、繪畫、雕刻、建筑和工藝。近添照相、電影二種。我主張在中國應(yīng)再添書法、金石二種,則共得十二種。這一打藝術(shù)中,只除了文學和音樂與眼睛無關(guān)外,其余的十種均用眼睛鑒賞。不過其中演劇、舞蹈、電影三種用眼睛之外又兼用耳,稱為綜合藝術(shù)。其余的七種,即畫、雕、建、工、照、書、金,則全用眼睛,為純粹的視覺藝術(shù),即造型藝術(shù)。
“我所規(guī)定的美術(shù),就是這七種。七種之中,繪畫實為其中心。美術(shù)專門學校中學雕刻、建筑工藝的人,必須先從繪畫聯(lián)系入手。學金石、書法、照相的人,倘能從繪畫聯(lián)系入手,必易于學成。故繪畫可說是美術(shù)的基本。
“因此你們的美術(shù)科,就以繪畫學習為主體。此外附帶學習其他各種美術(shù)的創(chuàng)作鑒賞的常識。大略每星期二小時中,一小時學畫,一小時講述常識。今天上課開始,我們就這樣奠定修習的方案。
“關(guān)于繪畫學習,我今天先指示你們一個方陣:繪畫必從寫生入手。人物是寫生的最好材料。這校舍正在建筑中,各種工人來來往往,有各種服飾,各種姿勢。這都是我們的寫生范本。希望你們于課余之暇,用小冊速寫各種人物的姿勢,當比教室中的上課得益更多。但速寫時須注意一事:將兩眼稍稍閉合,看取人物的大體姿勢,而刪去其細部。切勿注目于細目而不顧大體。今我在黑板上估作數(shù)例。舉一反三,則在你們自己?!?/p>
課二小時,皆簡師國文。教育廳規(guī)定用中華版師范國文讀本第一冊。其第二篇選的是我的隨筆——《苦學經(jīng)驗》。這班學生有半數(shù)聽不懂我的話,所以今天先選我自己的文章,朗讀一遍,使他們聽我的口音。朗讀以前,先借粉筆之助,向他們說:
“我教你們國文,第一步先須使你們能聽懂我的話。我所說的,是浙江口音的普通話,難怪你們不懂。但我即使能說純粹的普通話,也不中用。因為你們是從廣西各縣來的人,而各持一說。
“現(xiàn)在我先朗讀我自己的文章,請你們仔細地聽,記牢了我的口音,以后能聽講。本來,我也應(yīng)該學桂林話。一則我學會了桂林話你們也不會全懂,二則我們有年紀的人舌根較硬,不便改換方言,不如請你們年青的人聽我的方言,較為合理。況且,這于你們有很大的益處:這會來教你們課的先生,有中國各省的人,各省的方言你們都得聽到。言語對于文化有很大的關(guān)系。你們聽慣了中國各省的言語,胸襟和氣魄也會廣大起來,不限于廣西一省,而擴張于全國。這種訓(xùn)練,在你們是很受用的?!?/p>
校中時鐘改早,與我的表不對,我到校已脫簡師國文一課,約下午補授。第二課為師訓(xùn)班圖畫教材教法。上星期我請假,今天還是初次上這班的課。先請不懂我話的人舉手。結(jié)果大家不舉手,我很高興。為講圖畫教材問題如下:
“圖畫教材甚廣,凡宇宙間森羅萬象,無一不是圖畫教材。把各物的書法一一教給你們,例如今天教畫馬,明天教畫牛,后天教畫花,再后天教畫鳥……十年也教不完。且所教的限于各物的某一種狀態(tài),死板而不能隨意應(yīng)用。中國舊時的學畫法,便是犯這毛病:學畫者大都備《芥子園畫譜》一冊,依樣畫葫蘆,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舉一而不能反三。因此多數(shù)的中國畫毫無創(chuàng)意,大都是在抄東襲西從各種畫譜中所摹得的景物堆砌起來,成為一幅。因此畫中景物拘泥于古代。例如人物,必作古裝;例如舟車,必作古制。二十世紀的畫家,對目前景物如同不見,而專寫古代狀況。這是何等不合理的事!這實在不是作畫,只能稱是‘湊畫’。你們學圖畫,切勿犯這毛?。∫銈儾环高@毛病,我不把各物的畫法教你們,而教你們一個‘一通百通’的方法。這方法包括一切圖畫教材了。
”所謂‘一通百通’的方法,便是訓(xùn)練你們的眼睛和手。我們的眼睛原來具有對形狀、色彩的辨識力。人的臉貌,形狀、色彩千差萬別,而普通人都不認錯他的親屬朋友和識者。不滿一歲的嬰孩,也能辨識母親或乳母的顏貌。這足證人的眼睛,對于形狀、色彩原來具有辨別力。不過一般人沒有受過圖畫的訓(xùn)練,對于形狀、色彩的不同,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們看到兩只不同的面孔時,辨別了他們的不同還不滿足,必須研究其所以不同的地方何在。對于山水、書目、花鳥、器什的形狀,亦復(fù)如是。堆積這種研究,能辨識各物形狀、色彩的不同所在后,你的手便會與你的眼合作,而在紙上描出所見各物的特相?!眯膽?yīng)手’,即是‘一通百通’。一通百通,則凡看得見的,都畫得出。無論到什么地方,無論教何種學生,都可因地制宜,因人施教,而諸君在學的一年中,請努力訓(xùn)練自己的眼睛,我則從旁加以指導(dǎo)。”
“今天你們?nèi)嗤瑢W會聯(lián)合起來開成立大會,我就拿你們這地方常常聽見的一句話來送你們。這句話就是‘三位一體’。你們雖然分為三個級會,但這是為了辦事手續(xù)上的方便而分。實際上你們這三班人還是一體的,大家都是桂師第一屆的學生。
既是三位一體,你們必須排除‘我們’、‘你們’、‘他們’的意見,而分工合作。萬萬不可固執(zhí)小團體的界限而互相摩擦。一切團體事業(yè)的失敗,皆由于此。你們?nèi)藬?shù)雖然很小,但也是一個團體,大家必須養(yǎng)成以全體為心的精神。只要胸襟放寬。這胸襟是可以養(yǎng)成的。譬如:你們同桂林各學校的學生,同是廣西學生;你們于全國各校的學生,同是中國學生。推廣一步,你們與全國一切人,同是中國人。再推廣一步,你們與世界上一切國民,同是人。再推廣一步,你們與天地間一切禽獸草木,同為天之生物。所以外國人受非人道待遇,我們要代為憤慨。禽獸被虐待,我們也要發(fā)同情心。你們能把胸襟放寬,人我之見自會減弱,彼此之爭自會消滅。無人我之見,無彼此之爭,實為團體生活最大的幸福。團體要像人的身體:五官四體,絕不互相爭斗。故我勸你們,要把世界當作一個身體看。退一步說,要把中國當作一個身體看。退幾百步說,至少要把桂帥當作一個身體看。這就是說,我們要有‘萬物一體’的大胸懷?!灰惑w’還是最起碼的?!?/p>
??霭?,登載前周之講演稿,剪貼于下:
中國文化之優(yōu)越
——豐子愷先生演講辭
文化范圍甚廣,我今所欲講者為其藝術(shù)方面,然各種文化猶似同根之葉,則舉一亦可以反三。
五十年來,只有中國留學生而無外國留學生,但在古昔則否。西洋交通阻隔,自不可論。日本則自唐代即派留學生來中國,且曾請中國人去教《千字文》及《論語》。直至明清,來華之日本留學生絡(luò)繹不絕。迨明治維新,中國通商,而形勢反變,留學生遂成中國之特產(chǎn)。
先生將為學生,學生升為先生。此事實似乎表明外國文化近來忽而優(yōu)越,中國文化近來已而衰落。其實不然。保有中國靈魂之留學生,想亦確信其不然。留學不過參仿外國之所長,非欲用夷變夏。吾國物質(zhì)文明雖未發(fā)達,精神文明實遠勝于東西各國,藝術(shù)則尤非在東西各國所能望其項背。故以藝術(shù)界觀之,五十年來,全世界號稱文明之國,無不派大批留學生來華學習。特其所派者非為身體,而為精神,故一般人不易見到耳。
諸君倘不信,請略敘近世藝壇之概況,以證明之。五十年前,西洋畫界忽起一大革命。千余年來之西洋畫,面目為之一變:昔日專重寫實,今日亦重筆意;昔日忠于客觀之模仿,今日亦知主觀之表現(xiàn)。此革命畫風,即大名鼎鼎之“后期印象派”。五十年來,此畫派向為西洋畫壇之主將,其影響波及全世界各國。探求此革命之來源,實為東洋畫之來源,實為東洋畫之模仿。此模仿之因緣有三:第一,1857年,孟契斯泰博覽會中,陳列西班牙畫家之作品。西班牙與日本交通甚早,其畫家凡拉史侃及谷雅等,早受日本畫影響,用明快之色彩,清新之構(gòu)圖。此種東洋風俗品,最初給西洋畫以革命的暗示。第二,其后十年,即1867年,巴黎博覽會中,陳列日本版畫甚多。日本版畫者,猶中國之繡像木刻圖也。此種輕快陸離之表現(xiàn),與昔苦澀沉重之西洋畫相并列,比較之下,清濁迥異,巧拙判然。遂使法國藝術(shù)家競舍故技,刻意模仿。此為西洋畫革命之策動。第三,其后三年,即1870年,普法之戰(zhàn)起,法國藝術(shù)家避難于荷蘭。荷蘭與東洋交通甚早,其博物館中藏有日本畫甚多。流離中之藝術(shù)家,皆消磨其日月于博物館中。彼等在此東洋畫之新天地中,觀摩欣賞,終于悟得表現(xiàn)之技法,遂在油畫布上,試作龍蛇飛動之線條,單純明快之配色,以及清新雋逸之構(gòu)圖。初約“印象派”,更進而為“后期印象派”,再進而為“野獸派”。千余年來囚于客觀模仿之西洋畫,至此遂大解放,而為陶寫胸懷,發(fā)揮主觀之自由藝術(shù)矣。故近世西洋畫,可謂“東洋畫化”。此非吾之臆說?,F(xiàn)代歐洲有名之藝術(shù)批評家謨推爾在其名著《十九世紀法國繪畫史》中詳明言之。
既知近日世界西洋畫摹模日本畫矣。則日本畫又如何?請續(xù)述之。日本畫者,中國畫之一小支流也。試考中日兩國畫史:我國六朝魏晉盛行佛像畫,被日本學去,其推古天皇時代亦盛行佛像畫。我國唐代盛行山水畫,王維倡南宗,李思訓(xùn)倡北宗,海內(nèi)畫家聞風景從。日本亦來模仿。其飛鳥時代、奈良時代、藤源時代之畫,即為唐與五代畫風之余映。我國宋代以畫取士,盛行“院體畫”。日本鐮倉時代、足利時代亦從而模仿之。我國明清畫藝人才輩出,流派灼彰。日本一一模仿,如影隨形。凡馬遠、夏圭、米氏父子、趙松雪、倪云林、唐寅、董其昌,以及至江左四王,直被日本人視為己國之畫祖而崇拜之,研究之,模仿之。故日本自己實無畫,所有乃中國畫之一小支流,此亦非吾之臆說,乃日本人自己招供。日本這代最老的大畫家中村不析氏在其所著《中國繪畫史》之序文中劈頭說:“中國畫乃日本畫之父母?!比毡窘畲笏囆g(shù)評家伊勢長一郎亦在其著作聲稱:“中國畫加上地方色,即成日本畫。”
西洋學日本,日本學中國。如此看來,中國文化始終優(yōu)越。藝術(shù)如此,則其他文化之優(yōu)越可想而知。所恨我國物質(zhì)文明不及外國。斗筲之人,炫目于外國科學與機械之“萬能”,渾忘自己精神文明之偉大,遂有盲從西洋、舍己耘人、用夷變夏之傾向。實則物質(zhì)文明必須隨從精神文明而發(fā)展,方能為人類造福,倘使脫離精神文明而單獨發(fā)展,必為人類禍害。今日兩半球上法西斯暴徒之窮兇極惡,即是一證。我國原有至高無上之精神文明。今后只須保住勿失,同時努力提高物質(zhì)文明,使不落人后,則不但抗戰(zhàn)必勝,建國必成,直可拯救全人類于水火之中,為全人類造福,而實現(xiàn)世界大同之理想。
諸君是中國最高學府之學生,不久的將來的中國的向?qū)д?。發(fā)揚文化之責,端在諸君肩上。務(wù)請努力保住中國靈魂,以提倡物質(zhì)文明及發(fā)揚固有之精神文明為己任。這才不愧為一個堂堂的中國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