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帥
在2016年豐田拋售了特斯拉所有的股票后,這場長達7年的“戀愛”最終以失敗收場。而究其背后的原因,恐怕還是兩個人并不適合“交往”,其實有時候做朋友真比做戀人更好。
“救世主”駕到
如今馬路上行駛的特斯拉可以說數(shù)量不少,凡是有點“資本”的人幾乎都想買一輛。但殊不知如果不是當初豐田章男的一個決定,可能現(xiàn)在我們也無法開到這么高級的電動汽車。在特斯拉成立之初,創(chuàng)始人馬斯克還只是硅谷的一個楞頭小子,那時的他沒有過硬的產(chǎn)品,也沒有過硬的資金,但豐田已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公司。在2012年以前,特斯拉只有一款名為Roadster的電動跑車在市面上進行銷售。那為什么豐田還會看上特斯拉這個“窮小子”呢?答案正是Roadster。
2010年馬斯克邀請了他的一位粉絲到其加州的家中試駕特斯拉Roadster車型。這個粉絲不是別人,正是豐田章男。作為全球最大汽車公司掌門人,豐田章男當即發(fā)覺了電動車的潛質(zhì)。在雙方見面僅僅數(shù)周之后,豐田汽車便與特斯拉達成業(yè)務合作關系,以每股17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特斯拉約3%的股份,共計投資約5000萬美元,并將自己市值一度高達10億美元的加州工廠以4200萬美元的超低價格賣給了特斯拉。而此時也正是特斯拉最為困難的時期,豐田以“雪中送炭”的方式和特斯拉走到了一起,雙方“戀愛”的日子也正式開啟。
合作并不順利
雖然說戀愛中的男女不可避免爭吵,但真要是誰都不在乎對方了,撕破臉也就真無所謂了。
2011年,豐田向特斯拉投資1億美元,特斯拉為RAV4項目提供鋰離子電池、電動機、相關軟件和其它部件。馬斯克表示RAV4電動版只是更深層次的合作跳板。然而合作不久,雙方工程師就爆發(fā)了諸多沖突。
例如,特斯拉希望為RAV4電動版配備電子駐車制動,但豐田團隊卻駁回了美國人的這一設計,堅持使用傳統(tǒng)的機械式駐車制動;特斯拉提出要為RAV4加一個電池板底部的外殼,豐田認為這會破壞車輛完整性,最后撇開特斯拉獨立完成外殼設計;豐田對特斯拉的能量回收系統(tǒng)不信任,認為能量回收系統(tǒng)會導致車輛行駛不平順,這會讓消費者反感;豐田與特斯拉互相技術保密,雙方都沒有共享自己的技術代碼等等。
最終,于2012年上市的電動版RAV4只售出了不到2000輛并于2014年停產(chǎn)。2014年第一季度,雙方的矛盾更是似乎到了不可調(diào)解的程度。先是特斯拉單方面表示將停止為豐田供應鋰電池,豐田則宣布出售所持特斯拉的部分股份。這場“冷戰(zhàn)”也正式打響,在隨后的幾年時間里,雙方似乎也并沒有什么合作新聞出現(xiàn),就好像兩個人突然消失一樣,再無新聞報道。
豐田賺了也賠了
其實在這場“戀愛”中,真正受益的還是特斯拉,在最困難的時候得到了最大的幫助,在最輝煌的時候與世無爭。倒是豐田像是玩麻將常說的一句話“沒輸沒贏”。從股票的價值來講,無論是早期豐田拋售出的價格還是去年底拋售出的價格都要遠遠超過當時購買時的價格,“小賺”一筆絕對沒有問題。但是這或許并不是豐田想要的,要知道在汽車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六年的時間足以改變一家企業(yè)的命運。就好像2010年時的特斯拉與現(xiàn)在早已是天壤之別。而隨著Model 3量產(chǎn)的臨近,也讓特斯拉的市值一度超過美國第一大汽車制造商通用汽車。
不可否認,豐田在過去的六年時間里已然失去了電動車研發(fā)的最好“黃金時段”,否則如今馬路上跑的或許早已是“豐田式”的特斯拉了。而隨著近年來歐洲車企們不斷帶來的“排放門”事件,已經(jīng)迫使歐洲車企也選擇了純電動汽車這條“必經(jīng)之路”。豐田自然也感覺到了來自全球的壓力。尤其是面對中國政府對純電動汽車的大力支持,各種利好政策的全面扶持,電動車普及率正在飛速發(fā)展。
此外,在6月初,奔馳也已經(jīng)與北汽集團合作投產(chǎn)純電動汽車,大眾與江淮也正式“聯(lián)姻”。豐田押注的燃料電池汽車有可能是長遠的方向,但目前尚且形不成規(guī)模,成本高居不下,競爭力不強。面對競爭對手在電動車領域的重重攻勢,豐田除了應戰(zhàn)別無選擇。不過,好在豐田已經(jīng)正視這個問題。
2016年11月,豐田成立了獨立的子公司,研發(fā)純電動汽車而且豐田此前曾表明在鋰離子電池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根據(jù)計劃,首批車型預計將會擁有約300km的純電動續(xù)航里程。豐田的首批純電動車型預計會在2020年首先在日本市場銷售,其次將會在美國加州以及中國市場銷售。這表明豐田在今后的純電動汽車領域,或將與昔日“戀人”上演從相愛到相殺的一幕。
其實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兩家企業(yè)“分手”可能是個好的消息,因為這意味著作為一名普通消費者或許在一兩年內(nèi)便可以開上豐田的“廉價”電動車,畢竟動輒60萬起步的特斯拉確實讓人望塵莫及。此外,面對特斯拉的產(chǎn)量不足,豐田一旦開始量產(chǎn),整個局面恐怕會真的顛倒。而對于接下來豐田和特斯拉是否會“相殺”,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