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妙華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和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豐富的表現(xiàn)力,盡早建立與他人合作演出的經(jīng)驗,培養(yǎng)群體意識及協(xié)調(diào)、合作能力,使他們在歌唱表現(xiàn)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熏陶?!睂W生進行以班級為單位的合唱的基本學習與訓練,真正普及合唱藝術(shù),從而使學生的音樂素質(zhì)得到整體性的提高,繼而推動其他方面的全面發(fā)展。在音樂課堂中,我以教學大綱為引領,制定教學計劃,在教材中挖掘合唱素材,全面鋪開的同時,根據(jù)班級特色,開展針對性的合唱訓練。學生在課堂上不但學習到課本中的藝術(shù)知識,還通過每兩年一次的班際合唱提升了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形成了良好的藝術(shù)修養(yǎng)。
一、在教學中培養(yǎng)傾聽與模仿的習慣
低年級孩子主要以模仿比較多,多為短小優(yōu)美的單旋律,做為教師要不失時機的糾正音準、節(jié)拍與節(jié)奏方面的不足,多做聽音準、模仿嘴型、或者動動手,照照鏡子等動作的輔助的示范,把柯達伊手勢以及手指五線譜的運用在教學中,讓學生普及熟悉,強調(diào)手勢的位置與音高相配,能看手號熟悉唱名,唱準;從視覺聽覺中感受音的高低。同時注重學生聆聽習慣的培養(yǎng),提醒學生捕捉課堂上每一個細小的聲音信息,學生在模仿老師的演唱的同時,也讓孩子互相聆聽、互相評價,培養(yǎng)學生聽辨自己歌唱聲音的習慣與能力,并能及時的調(diào)整自己的音準和演唱姿勢與狀態(tài)。如我與楊素秋老師、肖瑋老師曾經(jīng)合作過一個課例《蝸牛與黃鸝鳥》中,采用奧爾夫教學與合唱教學相結(jié)合的方法,在“蝸?!?、“黃鸝鳥”、“人”三個角色的聲勢基礎上,加上發(fā)聲訓練中我們都喜歡用的母音模唱,最后在情境中結(jié)束了歌曲教學。這些方法的應用不僅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掌握了唱歌方法學會了歌曲,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意識、團隊意識和集體意識。
二、培養(yǎng)運用柯達伊手勢滲透二部練習的習慣
對于一年級學生,剛剛接觸柯達伊手勢,我讓孩子們在問好歌基礎上,在原有的主旋律上加上簡單二聲部,讓學生初步感受二聲部和聲效果。當孩子們較熟練的運用柯達伊手勢后,充分利用手勢的優(yōu)點慢慢給學生滲透二部的練習,主要以三度音程為主。同時,我注重挖掘教材中簡單的二部合唱因素,選取較容易吸引孩子的旋律來進行二部創(chuàng)遍,如教材中《兩顆星星》歌曲片段的學習,讓學生創(chuàng)編長音上的下方三度音,還有歌曲《小花雀》《多年以前》等等,《多年以前》是典型的三度音程二部合唱。
三年級是低年級步入中年級的一個銜接年級,學生還比較幼稚活潑。如果在教學中給于枯燥單一的合唱曲訓練未免會引起學生的反感,我在教學中增加點趣味性:如在《春天來了》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先是把二部旋律提出來當做練聲練習,或者當做歌曲的伴奏聲部等等找些名堂讓孩子感興趣,吸引學生認真學唱歌曲感受和聲帶來美的享受。上過《喀秋莎》這一課時,由于有了前面低年級時音程練習做積累,讓學生唱主音往下找三度音程,接著分兩個聲部來感受關(guān)系大小調(diào)的和聲效果。在這一課的教學設計與教學過程中,孩子們不但感受到大小調(diào)的音程關(guān)系,還能較好的認識到主音與次主音在歌曲中的重要性,同時刻意選用之前學過的二聲部歌曲《春天來了》讓學生感受調(diào)性。進一步強化孩子的合聲概念。
三、利用多維教學提高發(fā)聲與調(diào)息能力
合唱訓練本來就比較枯燥的,為了提高合唱教學的有效性,我摒棄過去單一枯燥的重復練習,采用合唱隊中常規(guī)的放松訓練,讓孩子與我一起做放松的伸展 “體操” 動作,或者讓學生站成兩列,讓后一位同學為前一位同學依次進行頭、頸、腰、背的互相“按摩”,有效引起學生興趣的同時,幫助學生打開喉嚨、放松下頜,建立科學合理的發(fā)聲系統(tǒng)。
同時,我引導學生掌握控制氣息的正確方法,要求學生身體直立挺拔、面部放松、使氣息從腹部出來,用收腹動作來調(diào)節(jié)吸氣與呼氣的轉(zhuǎn)換。我還訓練學生對于呼吸的控制能力,在換氣時也能夠很好地控制氣息的強度。在訓練過程中注意學生呼吸的輕柔均勻與自然,不斷地糾正學生中錯誤的調(diào)節(jié)氣息的方法。
音準是歌唱的基礎,尤其在合唱之中,如果某個聲部有或高或低的雜音,那么整個合唱都會顯得非常失敗。我注重對孩子進行加強音準的練習,每節(jié)課抽取幾分鐘時間進行音階的練習。讓孩子們唱些簡單的二部短小歌曲,如:《漂泊的水母》《小烏鴉愛媽媽》《這是一個小世界》《小竹橋》等曲目,讓孩子互相觀察同桌在課堂中的表現(xiàn),模唱音準、節(jié)奏、有干擾的情況下誰能唱準旋律樂句,同時充分發(fā)揮有藝術(shù)特長孩子的作用,如鋼琴彈得好的同學和唱的好的同學可以當聲部長,幫老師進行分聲部管理,發(fā)揮孩子們的積極能動性,使孩子們在不同程度上得到較好的提升。同時,使用輪唱作為合唱教學的過渡,讓學生對自己聲部的把握不受干擾的能力進行很好的訓練。為兩個聲部不同旋律的合唱奠定堅實的基礎。
合唱教學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讓每一位學生在廣闊的音樂世界自由翱翔,感受音樂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