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明仁王濰平劉美思趙雪蓉張寧孫興權李莉齊進鄧曉旭
(1.遼寧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遼寧大連116001;2.國家質檢總局網(wǎng)信辦;3.中國石油大連分公司)
對“進口車用汽油質量評價要求”標準修訂的研究
牟明仁1王濰平2劉美思1趙雪蓉1張寧1孫興權1李莉1齊進1鄧曉旭3
(1.遼寧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遼寧大連116001;2.國家質檢總局網(wǎng)信辦;3.中國石油大連分公司)
通過對標準修訂內容的闡述,了解標準共引用了51個文件;進口車用汽油(Ⅳ)按90號、93號和97號3個牌號分類,(Ⅴ)按89號、92號、95和98號4個牌號分類;規(guī)定表1中硫含量≤50 mg/kg、烯烴含量≤28%、錳含量≤0.008 g/L,表2中硫含量≤10 mg/kg、烯烴含量≤24%、錳含量≤0.002 g/L、20℃密度為720 kg/m3-775 kg/m3;既提高了進口車用汽油質量要求與市場準入門檻,也對國外車用汽油生產(chǎn)商與貿易商將產(chǎn)生一定影響;為我國進口車用汽油在質量評價要求上提供了依據(jù)。
進口;車用汽油;質量要求;標準;硫含量;烯烴含量
SN/T2790-2011《進口車用汽油質量評價要求》是我國首個針對進口車用汽油檢驗無統(tǒng)一的質量評價要求而制定的標準[1,2],其規(guī)定的內容及技術指標直接關系到我國進口車用汽油的質量。汽油與其他成品油一樣,都是我國大宗進出口商品[3-6]。我國2015年汽油出口量為589.87萬t,比2014年增加了18.4%;進口量17.01萬t,比2014年增加了401.7%[7-10]。由于受當時主客觀條件影響以及近年來車用汽油質量技術指標要求發(fā)生了很大變化,SN/T2790-2011與現(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布的國內外先進標準相比,有些內容及關鍵項目中的技術指標要求已難于符合現(xiàn)階段進口車用汽油質量評價要求,因此需要對標準進行修訂與改進。本次修訂是依據(jù)《國家認監(jiān)委辦公室關于下達2015年出入境檢驗檢疫行業(yè)標準復審修訂計劃項目的通知》(認辦科函〔2015〕248號)要求,由國家認證認可監(jiān)督委員會提出并歸口,由遼寧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負責牽頭完成。
參考《世界燃油規(guī)范》以及歐盟、美國、日本等國外有關先進標準,并結合國內對車用汽油質量的有關規(guī)定、要求及實際情況對標準內容進行修訂。主要修訂內容如下:
2.1 對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內容的修訂
通過對進出口車用汽油買賣雙方貿易合同的統(tǒng)計與分析了解到,在進出口車用汽油各項技術要求與試驗方法的約定中,通常規(guī)定檢驗方法主要采用美國材料標準(ASTM),而英國石油學會標準(IP)、國標(GB)和石化行業(yè)標準(SH)則作為標準的補充。因此本次標準修訂也是依據(jù)此原則,共引用了51個標準,包括39個ASTM標準、1個IP標準、8個GB標準、2個SH標準和1個檢驗檢疫行業(yè)標準。
本次標準修訂考慮石油是危險品類產(chǎn)品,故增加了GB 190《危險貨物包裝標志》、GB 13690《化學品分類和危險性公示通則》、GB 20581《化學品分類、警示標簽和警示性說明安全規(guī)范易燃液體》3個GB和SH 0164《石油產(chǎn)品包裝、儲運及交貨驗收規(guī)則》1個SH標準的引用;同時還增加了SN/T 0826《進出口原油及液體原油產(chǎn)品取樣法(手工取樣)》1個標準。刪除了ASTM D1266《石油產(chǎn)品硫含量測定法(燃燈法)》標準。因為隨著環(huán)保法規(guī)對有害氣體排放要求的提高,燃油相關標準對硫含量技術指標要求越來越小[11-14],一些出口汽油中的硫含量已經(jīng)小于10 mg/kg[15,16],而ASTM D1266的實驗方法很難準確檢測到車用汽油中如此低含量的硫[17,18],因此在本次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修訂中決定不再引用該方法標準。
2.2 對產(chǎn)品分類內容的修訂
為了與國內車用汽油標準接軌,本次標準修訂后對產(chǎn)品的分類為:進口車用汽油(Ⅳ)按研究法辛烷值分為90號、93號和97號3個牌號,進口車用汽油(Ⅴ)按研究法辛烷值分為89號、92號、95和98號4個牌號。
2.3 對技術要求與試驗方法內容的修訂
(1)考慮車用汽油的燃燒性和環(huán)保性,增加了“5.1進口車用汽油中所使用的添加劑應無公認的有害作用,并按推薦的適宜用量使用。進口車用汽油中不應含有任何可導致車輛無法正常運行的添加物和污染物。進口車用汽油中不得人為加入甲縮醛、苯胺類、鹵素及含磷、含硅等化合物。”的規(guī)定內容。
(2)國內現(xiàn)行的GB 17930-2013《車用汽油》標準中[19],規(guī)定了3個對應不同排放階段要求的車用汽油質量要求。為了與國內現(xiàn)有車用汽油標準接軌,本次標準修訂不僅保留表1,還增加了“表2國(Ⅴ)技術要求與試驗方法的內容”,具體見表1、表2。
(續(xù)表1)
表2 進口車用汽油(Ⅴ)技術要求與試驗方法
(續(xù)表2)
(3)車用汽油中硫的存在既腐蝕發(fā)動機部件,又使車輛尾氣排放處理系統(tǒng)中毒而降低有害氣體的轉化效率,造成有毒有害氣體排放過量致空氣質量變差而嚴重影響環(huán)境[20-22]。隨著環(huán)保意識的不斷加強,車用汽油中的硫含量一直在不斷下降,國內外有逢燃油標準修訂必有硫含量指標降低之說。如第5版《世界燃油規(guī)范》(以下簡稱《規(guī)范》)對第Ⅲ類91號、95號、98號車用汽油中硫含量要求為≤30 mg/kg,第Ⅳ類91號、95號、98號車用汽油和第Ⅴ類95號、98號車用汽油中硫含量要求同為≤10 mg/kg[23];歐Ⅳ要求硫含量為≤50 mg/kg,歐Ⅴ要求硫含量為≤10 mg/kg;根據(jù)EPA的要求,美國自2004起就要求車用汽油中的平均硫含量應≤30 mg/kg,2010年后,煉油廠平均汽油硫含量就降至15 mg/kg以下;日本標準協(xié)會(JSA)制定了JIS K 2202-2012《車用汽油》標準,要求硫含量≤10 mg/kg[24];中國香港2009年要求硫含量≤10 mg/kg[24];而GB17930-2013《車用汽油》中的國Ⅳ車用汽油技術要求硫含量≤50mg/kg,國Ⅴ車用汽油技術要求硫含量則≤10 mg/kg[19]。借鑒國外標準,結合國內有關規(guī)定及實際情況,為此本次修訂將表1車用汽油中的硫含量質量指標由≤0.015%(m/m)降低到≤50 mg/kg,規(guī)定表2車用汽油中的硫含量為≤10 mg/kg。
(4)烯烴是車用汽油的主要組分,也是辛烷值的主要貢獻者。但車用汽油中烯烴含量高會使NOx排放增加,有明顯的氧化傾向并易聚合形成膠質而堵塞發(fā)動機噴嘴;由于烯烴的化學活性,它還會通過蒸發(fā)排放造成光化學污染。降低車用汽油中的烯烴含量不僅有利于減少汽車發(fā)動機的進氣系統(tǒng)形成沉積物,同時還能減輕烯烴因蒸發(fā)排放造成光化學對環(huán)境的污染,所以應對車用汽油中的烯烴含量進行適宜的控制[25-27]?!兑?guī)范》在第Ⅱ類91號、95號、98號車用汽油中規(guī)定烯烴含量≤18%(v/v)(下同),第Ⅲ、第Ⅳ類91號、95號、98號車用汽油和第Ⅴ類95號、98號車用汽油中規(guī)定烯烴含量≤10%[23];國Ⅳ、國Ⅴ分別為≤28%和≤24%[19]。為了與國內有關標準相統(tǒng)一,在本次標準修訂中,將表1車用汽油中的烯烴含量技術指標由≤30%降低到≤28%,規(guī)定表2車用汽油中的烯烴含量為≤24%。
(5)車用汽油的蒸氣壓與發(fā)動機的啟動性能有著密切關聯(lián),其大小直接影響汽油的蒸發(fā)性。車用汽油中的低餾分組分含量少,蒸氣壓就低,如果過低則不利于汽車發(fā)動機在冬季的冷啟動;如果車用汽油低餾分組分含量多,蒸氣壓就高,如果過高,夏季就會在輸油管路中形成氣阻而影響發(fā)動機的正常運行,同時還會增加汽油的蒸發(fā)排放而污染空氣[28,29]。在此次新標準修訂中,將表1中蒸氣壓由冬季不大于72 kPa、夏季不大于88 kPa修訂為冬季為42 kPa-85 kPa、夏季為40 kPa-68 kPa;在表2中規(guī)定蒸氣壓冬季為45 kPa-85 kPa、夏季為40 kPa-65 kPa;規(guī)定冬季下限為45 kPa的目的,就是為防止冬季因車用汽油蒸氣壓過低而影響汽車發(fā)動機冷啟動性能而導致燃燒不充分;而將夏季蒸氣壓上限規(guī)定為65 kPa,就是為進一步降低車用汽油中輕組分的揮發(fā),減少對大氣的污染??紤]廣東、廣西和海南3省全年氣溫相對較高,也為了與國內有關標準同步,在注釋b中同時規(guī)定“進口車用汽油用在廣東、廣西和海南將全年執(zhí)行此項指標要求?!?。
(6)甲基環(huán)戊二烯三羰基錳是一種車用汽油良好的金屬抗爆劑,但其燃燒后形成的沉積物既影響發(fā)動機的正常工作,轉化為Mn3O4和錳的磷化物的排放物又影響環(huán)境[30]?!兑?guī)范》中錳金屬含量要求≤1 mg/kg或檢測不出[23],因此將表1車用汽油中的錳含量技術指標由≤0.016 g/L降低到≤0.008 g/L,規(guī)定表2車用汽油中的錳含量為≤0.002 g/L。
(7)密度大小是表征汽油組分輕重的客觀反映,規(guī)定車用汽油中的密度技術指標是保證汽車燃油經(jīng)濟性相對穩(wěn)定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在本次標準修訂中,在表2中對車用汽油的密度值進行了限值,規(guī)定進口車用汽油15℃密度為724.6 kg/m3-779.1 kg/m3、20℃密度為720 kg/m3-775 kg/m3[31]。
2.4 對質量評價要求內容的修訂
將第7章修改為:“7.1進口車用汽油質量評價應滿足表1、表2的技術要求。7.2進口車用汽油合同中的各項技術要求應不低于GB 17930對應牌號各項目的技術要求”。
2.5 增加的內容
(1)考慮到石油是危險品類產(chǎn)品,故增加了第10章標志、包裝、運輸、儲存及安全的內容,通過引用對應的標準來規(guī)范車用汽油的安全性,使危險性處于可控范圍內。其內容為:“10.1根據(jù)GB 13690,進口車用汽油屬于易燃液體,產(chǎn)品的標準、包裝、運輸和儲存及交貨驗收按SH0164、GB 13690和GB 190進行。10.2根據(jù)GB 13690,進口車用汽油屬于易燃液體,其危險性警示見GB 20581-2006中第8章的警示性說明。”
(2)由于國Ⅳ、國Ⅴ車用汽油技術要求有區(qū)別,在具體時間實施上也有時間要求,為了與我國有關車用汽油規(guī)定相統(tǒng)一,故本次標準修訂增加了第11章標準的實施內容,為:“本標準自發(fā)布之日起實施,表2規(guī)定的技術要求過渡期至2017年12月31日,自2018年1月1日起,表1規(guī)定的技術要求廢止。”
該標準自于2011年7月1日實施以來,為我國進口車用汽油在質量評價上做到有據(jù)可依、在項目檢驗上有法可尋,對提高我國進口汽油的質量、降低油品中的有毒有害元素含量、延長汽車使用壽命、減少有害氣體排放對大氣污染等方面都起到了促進作用。而新修訂的標準通過對進口車用汽油牌號的調整、降低硫含量、烯烴含量和錳含量、蒸氣壓冬夏季技術指標的限值、密度值范圍的限定,既順應了國內外車用汽油牌號的發(fā)展潮流,也符合國內外車用汽油質量綠色發(fā)展的方向,為進口車用汽油質量評價要求與國內外先進標準接軌進一步創(chuàng)造了條件。與原標準一樣,新修訂標準的頒布實施也將起到積極作用,并具有指導意義。
進口車用汽油技術指標的修訂與更新,在極大提高進口車用汽油質量要求的同時,也提高了進口車用汽油的市場準入門檻。因為隨著環(huán)保要求越來越嚴格,車用汽油中的硫含量、烯烴含量、錳含量越來越被要求不斷降低。而更新汽油脫硫催化劑、改進加工工藝、尋找新的高辛烷值替代產(chǎn)品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這勢必加大生產(chǎn)商加工車用汽油的生產(chǎn)成本,增加貿易商在進口車用汽油貿易中的費用核算。因此修訂后的新標準頒布實施對進口車用汽油的生產(chǎn)商與貿易商都將產(chǎn)生影響。
修訂后的“進口車用汽油質量評價”標準中的汽油牌號及硫含量等項目中的質量指標要求與國Ⅴ車用汽油標準質量指標要求已經(jīng)同步,也與《規(guī)范》要求及發(fā)達國家車用汽油質量要求接軌。同時也應該看到,為了與國Ⅴ標準技術要求同步,修訂后標準中的烯烴含量、錳金屬含量等項目中的質量指標與國外先進標準相比仍將存在一定差距。而國Ⅵ標準修訂的內容也都主要在芳烯烴含量上做文章,這也是本標準在未來工作中需要考慮的地方,即在以后標準修訂中,繼續(xù)提高“進口車用汽油質量評價”標準中的質量指標,降低進口汽油中烯烴及有害元素含量,與國內外先進標準進一步接軌,既是我國車用汽油標準發(fā)展的方向,也是本標準修訂追求的目標。
此次標準的修訂,為提高我國進口汽油質量的進一步提升,促進國內煉油行業(yè)的技術進步和煉油工藝的改進,減少因汽車尾氣排放而對大氣環(huán)境造成的污染創(chuàng)造了條件;也為我國進口車用汽油質量評價在把關服務上提供了檢驗依據(jù)。
[1]牟明仁,張寧,李子豪,等.“SN/T2790-2011進口車用汽油質量評價要求”修訂前的思考[J].產(chǎn)品安全與召回,2016,28(4):60-62.
[2]SN/T2790-2011進口車用汽油質量評價要求[S].
[3]牟明仁,孫遠志,曹際娟,等.出口石腦油質量分析[J].檢驗檢疫學刊,2013,23(5):9-11.
[4]牟明仁,孫延偉,盛向軍,等.國產(chǎn)基礎油與進口基礎油中金屬元素含量分析與研究[J].潤滑與密封,2008,33(增刊):7-19.
[5]牟明仁,張代華,曾澤,等.進口生物燃料與GB/T 25199間的技術要求對比分析[J].化學與生物工程,2013,30(11):68-69.
[6]牟明仁,趙雪蓉,鄭建國,等.硫含量在出口航煤餾分中分布分析[J].檢驗檢疫學刊,2010,20(4):6-8.
[7]牟明仁,林維宣,李實陽,等.進口石腦油不合格項目與影響分析[J].標準科學,2013,472(9):63-65.
[8]牟明仁,劉衛(wèi)東,蔣曉光,等.FCC汽油為主要組分的出口汽油硫含量分布研究[J].石化技術,2010,17(4):10-13.
[9]牟明仁,趙徳有,陳偉,等.進口石腦油質量技術指標分析與評價[J].檢驗檢疫學刊,2011,21(5):15-17.
[10]田春榮.2015年中國石油和天然氣進出口狀況分析[J].國際石油經(jīng)濟,2015,24(3):44-53.
[11]牟明仁,王濰平,歐陽昌俊,等.對修訂后的GB17930-2011《車用汽油》標準的研究[J].標準科學,2011,21(5):15-17.
[12]牟明仁,孫穎杰,曹志軍,等.對GB19147-2013《車用柴油(Ⅳ)》標準修訂內容的研究[J].標準科學,2013,471(8):48-51.
[13]牟明仁,李實陽,黃放,等.淺析“GB17930-2013車用汽油”標準[J].產(chǎn)品安全與召回,2014,13(1):60-62.
[14]牟明仁,趙雪蓉,張代華,等.解讀車用汽油新標準的修訂[J].中國標準化,2014,453(6):84-87.
[15]牟明仁,白莉,牟佳男,等.不同牌號出口汽油主要質量差異分析[J].石油化工技術與經(jīng)濟,2016,32(4):28-31.
[16]牟明仁,何明,王群威,等.對大連口岸出口汽油質量變化研究[J].檢驗檢疫學刊,2016,26(5):38-40.
[17]楊德鳳.石化領域硫含量分析方法綜述[J].石油煉制與化工,2006,37(2):57-62.
[18]牟明仁,李百舸,趙彤彤,等.紫外熒光法與EDX射線熒光法測定出口汽油中硫含量的數(shù)據(jù)對比[J].光譜實驗室,2013,30(4):1683-1685.
[19]GB17930-2013車用汽油[S].
[20]牟明仁,劉衛(wèi)東,蔣曉光,等.FCC汽油為主要組分的出口汽油硫含量分布研究[J].石化技術,2010,17(4):10-13.
[21]郭莘,鄭書佳.硫含量對汽車尾氣催化轉化器耐久性的影響[J].汽車安全與節(jié)能學報,2013,4(2):161-168.
[22]牟明仁,胡曉靜,盛向軍,等.出口汽油硫含量在餾分中的分布[J].光譜實驗室,2011,26(3):1062-1065.
[23]鄭斌.第5版《世界燃油規(guī)范》及對中國車用燃油發(fā)展的思考[J].石油商技,2015,33(2):64-71.
[24]張皖,張志芳,李玲,等.國內外車用汽油標準探析[J].交通節(jié)能與環(huán)保,2014,(1):18-20.
[25]牟明仁,姜莉,于一茫,等.出口FCC汽油中的烴組成含量對辛烷值影響研究[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3(4):529-532.
[26]牟明仁,黃清璇,那晗,等.大連口岸FCC出口汽油的質量分析[J].石油商技,2016,34(5):78-83.
[27]栗雪云.提高車用汽油質量方法的分析探討[J].煉油技術與工程,2014,44(1):12-16.
[28]牟明仁,趙雪蓉,孔平,等.出口汽油樣品儲存時飽和蒸汽壓變化研究[J].廣東化工,2011,38(11):38-39,26.
[29]周禮.汽車尾氣污染防治綜述[J].工程設計與研究(長沙),2011,(2):42-45.
[30]姚春德,王全剛,劉辰,等.MMT對汽油機微粒排放影響的試驗研究[J].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5,35(6):1683-1689.
[31]牟明仁,李強,王麗麗,等.國Ⅴ汽柴油標準修訂對檢驗工作影響的分析[J].檢驗檢疫學刊,2015,25(4):32-34.
Research on the Revision of"Requirements on Quality Evaluation of Import Gasoline for Motor Vehicles"Standard
MU Mingren1,WANG Weiping2,LIU Meisi1,ZHAO Xuerong1,ZHANG Ning1,SUN Xingquan1,LI Li1,QI Jin1,DENG Xiaoxu3
(1.Liaoning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Dalian,Liaoning,116001;2.General Administration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3.Petrochina Dalian Petrochemical Company)
Through illustration of revision of the standard,it is acknowledged that 51 documents are referenced by the standard.Import gasolines for motor vehicles(IV)are categorized by No.90,No.93 and No.97,while(V)are categorized by No.89,No.92,No.95 and No.98.In Table 1,it is provided that sulfur content is no more than 50 mg/kg,olefin content no more than 28%,manganese content no more than 0.008 g/L.In Table 2,it is provided that sulfur content is no more than 10 mg/kg,olefin content no more than 24%,manganese content no more than 0.002 g/L,20℃density lies between 720 kg/m3-775 kg/m3.The revision of the standard not only raised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and market access threshold of imported gasoline for motor vehicles,but also had certain impacts on foreign manufacturers and traders of gasoline for motor vehicles.The standard provides a basis for the requirements of quality evaluation for China's import gasoline of motor vehicles.
Import;GasolineforMotorVehicle;QualityRequirements;Standard;SulfurContent;Olefin Content
U473.1+1
E-mail:mumingren163@163.com
國家認監(jiān)委《2015年出入境檢驗檢疫行業(yè)標準復審修訂計劃項目》(2015B295r)
2016-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