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
Brunnstrom分級取穴結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上肢運動功能障礙療效觀察
張超
腦卒中;Brunnstrom分級取穴;康復訓練
上肢運動功能障礙是腦卒中常見臨床表現(xiàn)之一,大約占到腦卒中患者的16%~84%[1]。腦卒中后的上肢運動功能障礙康復逐漸成為近年來康復治療領域研究的重點。瑞典物理治療師Signe Br-unnstron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過程提出了6階段評價法[2],主要是根據(jù)神經(jīng)生理與發(fā)育的順序,按照發(fā)育進程,正常人的脊髓與腦干反射在大腦皮層高級中樞調(diào)整下得到修正,使其重新組合成有目的的整體運動功能。本研究將Brunnstrom分級取穴結合康復訓練,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7月—2015年10月本院康復中心住院及門診腦卒中后存在上肢運動功能障礙患者12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6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見表1。
1.2 診斷標準中醫(yī)診斷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科研組制定的《中風病診斷療效評定標準》[3],西醫(yī)診斷參照1995年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即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診斷標準[4]。
1.3 納入排除標準納入標準:(1)經(jīng)頭顱CT或MRI檢查明確診斷;(2)首次發(fā)?。唬?)患者病情穩(wěn)定,意識清晰,有上肢肢體功能障礙者;(4)自愿參加本研究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不符合診斷標準或納入標準者;(2)發(fā)病前有精神病史,卒中后有意識障礙、失語、癡呆、智能損害和既往有腦器質(zhì)性疾病及精神疾患者者;(3)患者或家屬不配合治療者;(4)有針刺禁忌證者。
兩組患者按照西醫(yī)臨床基礎治療:控制血壓血糖,降低顱內(nèi)壓,促進腦部血液循環(huán)并營養(yǎng)神經(jīng)等,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guī)康復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針刺治療加康復訓練,治療組采取Brunnstrom分級取穴治療結合康復訓練。Brunnstrom I期為肌肉遲緩,無任何運動,II期產(chǎn)生共同運動,III期出現(xiàn)隨意運動,IV期出現(xiàn)部分分離運動,V期完全分離動作出現(xiàn),VI正常動作。
2.1 治療組Brunnstrom玉期取穴:健、患側取穴:肩髃、曲池、合谷、環(huán)跳、伏兔、箕門、足三里、三陰交、陽陵泉、昆侖;其中,肩髃、合谷、環(huán)跳、足三里健、患側取穴:施以電針,以引出聯(lián)合反應;Brunnstrom域~芋期:患側取穴:肩髃、肩貞、臂臑、手三里、外關、陽溪、后溪、環(huán)跳、殷門、陽陵泉、委中、豐隆、懸鐘、解溪,于臂臑、外關、殷門、委中、懸鐘、解溪三組穴施加電針,以抑制上肢屈肌痙攣、下肢伸肌痙攣,促進踝背屈;Brunnstrom郁期:患側取穴:肩髃、消濼、外關、魚際、殷門、委中、風市、箕門、陽陵泉、豐隆、血海、懸鐘、八風,于消、外關、豐隆、懸鐘,兩組穴位輔以電針以進一步抑制上肢痙攣,矯正足內(nèi)翻;Brunnstrom吁~遇期:患側取穴:肩貞、消濼、清冷淵、魚際、豐隆、箕門、血海、三陰交、懸鐘、足臨泣、八風,于清冷淵、魚際、豐隆、箕門、血海、三陰交三組穴施以電針,以提高肌肉興奮性,從而抑制肌張力。電針治療時間每天1次,每次30min,10次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療程中間休息2~3天。
表1 兩組腦卒中后上肢運動功能障礙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表1 兩組腦卒中后上肢運動功能障礙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組別治療組對照組例數(shù)60 60年齡(歲)61.2±13.6 66.9±14.4性別癱瘓肢體(例)男女左右28 31 32 29 32 36 28 24身高(m)1.66±0.07 1.65±0.07體質(zhì)量(kg)64.6±11.4 60.1±7.4體質(zhì)指數(shù)(kg/m2)23.2±3.0 22.2±2.5卒中時間(天)273.4±361.4 324.1±319.7
2.2 對照組常規(guī)針刺處方:按照中醫(yī)理論,陽主動,肢體運動障礙,其病在陽,故取手足三陽經(jīng)穴,陽明經(jīng)為多氣多血之經(jīng),若令陽明經(jīng)氣血暢通,正氣旺盛,則運動功能易于恢復。取穴:肩髃、曲池、外關、合谷、中渚、環(huán)跳、伏兔、足三里、陽陵泉、解溪、昆侖;隨癥加減;于肩髃、合谷、環(huán)跳、足三里輔以電針,電針治療時間、次數(shù)、療程同實驗組。穴位常規(guī)消毒,針刺后平補平瀉,出現(xiàn)下沉感、滯感后接G6805-域型電針治療儀,采用連續(xù)波,治療時間每天1次,每次30min。
以上兩組患者每天治療1次,10次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2天,治療2個療程后評估治療效果。
2.3 觀察指標采用Fugl-Meyer上肢運動功能評定[5-7]、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8],分別于治療前、治療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后進行評估。
2.4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采用t檢驗和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各項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個療程后,兩組治療后評分比治療前均有改善(P約0.05),治療組治療1個療程后,各評分改善均明顯好于對照組(P約0.05),見表2。
腦卒中后上肢運動功能障礙,不僅嚴重影響到上肢乃至全身運動功能的康復,更其由于疼痛、關節(jié)活動范圍減少、肌肉萎縮,肩肘腕等關節(jié)明顯攣縮,容易讓患者心理上出現(xiàn)抑郁焦慮情緒,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能力。研究[9]表明,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礙相當一部分與中風后早期的肩痛有關,其原因可能包括:肌肉痙攣、粘連性關節(jié)囊炎、肌肉松弛、關節(jié)脫位或半脫位、肩袖撕裂、周圍神經(jīng)損傷、肩手綜合征或其他因素。近年研究還發(fā)現(xiàn)肩關節(jié)周圍肌力、患肢不良體位、缺少適當?shù)脑缙陉P節(jié)活動及康復功能訓練介入的時間、早期對患側上肢輸液等等都可能引起肩部疼痛[10]。
中醫(yī)認為,腦卒中的總病機是陰陽失調(diào)、氣血逆亂,而卒中后由肩痛引發(fā)的上肢功能障礙則屬于痰濁瘀血阻滯于胸部,心肺經(jīng)脈失養(yǎng),無法完成手三陰經(jīng)從胸走手的正常氣血運行,導致瘀血[11],屬于“痹癥”。
Brunnstrom康復治療技術則調(diào)動和利用機體的各種反射,促進軟弱無力的肌群收縮,利用對拮抗肌的刺激而產(chǎn)生的交互抑制作用,調(diào)節(jié)肌張力,抑制肌肉的痙攣[12]。如對屈曲痙攣的上肢進行被動屈肘和主動伸肘訓練;對伸肌痙攣的下肢進行交替伸/屈膝關節(jié)地運動;還利用聯(lián)合反應來促進軟癱期的患者的肌肉收縮,如健側上肢的抗阻伸肘誘發(fā)患側上肢的伸肌活動;同時利用緊張性頸反射和緊張性腰反射以促進姿勢穩(wěn)定及矯正頭和軀干的位置,利用牽引、抓握和逃避等反應以促發(fā)和再訓練手指的控制能力,此外Brunnstrom技術強調(diào)分階段對患者功能進行治療,每個階段側重點不同,將針灸技術與分階段治療的Brunnstrom技術結合后,可發(fā)揮各自的治療特點,對上肢各關節(jié)尤其是肩部粘連的軟組織產(chǎn)生松解作用,且使肩部的瘀血阻滯疏通,對于肩部可能產(chǎn)生的軟組織粘連發(fā)揮出良好的預防效應,疏導淤積之氣血,減輕肩部疼痛,較好的利用了治療優(yōu)勢,且無任何毒副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Brunnstrom分級取穴結合康復訓練療法對腦卒中后上肢運動功能障礙比普通針刺康復療法具有更好的治療效果,能夠顯著改善腦卒中后上肢運動功能障礙,促進軀體整體功能的康復。
[1]郝靜,李萌.強制性運動方案對腦卒中偏癱上肢功能障礙患者的療效[J].神經(jīng)損傷與功能重建,2016,11(1):84-85.
表2 兩組腦卒中后上肢運動功能障礙患者治療前后Fugl-Meyer上肢運動功能及NIHSS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腦卒中后上肢運動功能障礙患者治療前后Fugl-Meyer上肢運動功能及NIHSS評分比較(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吟P<0.05
組別治療組對照組例數(shù)60 60 Fugl-Meyer上肢運動功能評分NIHSS治療前18.28±3.15 18.41±3.31 1療程后24.81±5.65*吟19.14±5.75* 2療程后39.43±10.21*吟25.67±9.56*治療前10.82±3.23 10.87±3.74 1療程后9.29±3.45*吟9.50±3.13* 2療程后9.20±3.12*吟9.34±3.45*
[2]南登崑.康復醫(yī)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204.
[3]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S].第2版.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73-77.
[4]中華醫(yī)學會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1996,29(6):379-380.
[5]Hsieh YW.Hsueh IP,Chou YT,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short form of the Fugl-Meyermotor scale in patientswith stroke[J].Stroke,2007,38(11):3052-3054.
[6]Page SJ,Levine P,Hade E.Psychometric properties and administration of thewrist/hand subscales of the Fugl-Meyer assessment inminimally imparired upper extremity hemiparesis in stroke[J].Aech Phys Med Rehabil,2012,93(12):2373-2376.
[7]桑德春,紀樹榮,張纓,金萍.Fugl-Meyer量表在社區(qū)腦卒中康復療效評定中的應用[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7,22(3):264-265.
[8]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腦卒中量表(NIHSS)介紹[J].臨床薈萃,2009,24(8):685.
[9]苗芬,渠寶蘭,孫玉珠,等.腦梗死肌張力異??祻椭委熁A上針刺治療方案對Barthel指數(shù)影響的初步優(yōu)選[J].徐州醫(yī)學院學報,2015,35(8):537-539.
[10]徐傳偉,劉華,李敏,等.互動式頭針對腦梗死患者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針灸臨床雜志,2015,31(3):11-13.
[11]李寧,田豐瑋.電針配合推拿治療腦卒中后肩痛:雙中心隨機對照試驗[J].中國針灸雜志,2012,32(2):104-105.
[12]李欣,岳陽,陳光榮.腦卒中患者根據(jù)Brunnstrom分期采用針對性康復方案效果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6,10(6):1-3.
(收稿:2016-08-12修回:2016-10-18)
浙江省中醫(yī)藥科技計劃項目(No.2013ZB060)
浙江省中醫(yī)院康復科(杭州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