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莉君,李少霞,沈為民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燒傷/整形美容科 重慶 400016)
腋臭刮除術后致大出血1例
姚莉君,李少霞,沈為民*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燒傷/整形美容科 重慶 400016)
腋臭刮除術;大出血;個案報道
腋臭,是因腋窩頂泌汗腺分泌、散發(fā)難聞臭味的一種病癥。目前治療腋臭常見的方法有手術治療、物理治療、藥物治療等,但尚無根治方法[1]。研究表明,外科手術是治療腋臭最有效的方法[2],手術方式包括腋臭梭形切除術、微創(chuàng)腋臭刮除術、小切口剪刮術等。外科手術存在多種術后并發(fā)癥,其中術后出血最為常見,我院收治1例腋臭刮除術后大出血患者,現(xiàn)報道如下。
患者,男,50歲,因外院行腋臭手術后術區(qū)出血于2016年11月5日急診入我科。患者行小切口腋臭術術后1小時自覺雙側腋下術區(qū)脹痛。數(shù)小時后雙側腋下敷料被血浸濕,腋下周圍皮膚出現(xiàn)瘀斑,立即在當?shù)蒯t(yī)院再次手術止血,訴當時出血量約1000ml,予以加壓包扎,輸注血漿、止血藥物等處理,病情無明顯好轉遂急診入我院。既往體健,無貧血、出血等血液系統(tǒng)疾病,13年前至今每年于拉薩工作5個月。
入院時患者訴頭暈、口渴,T 36.7℃,P 89次/分,R 20次/分,BP 112/61mmHg,面色、口唇蒼白,瞼結膜蒼白,眼窩凹陷,腋下敷料呈鮮紅色,雙側腋下大面積皮下瘀斑向胸背部及上臂擴散(圖1-2)。
??撇轶w見患者左腋下血腫大小約10cm*7cm,高出皮面約2cm,皮瓣淤血
嚴重,呈黑褐色,立即給予補液等治療,查血常規(guī)示:血紅蛋白85g/L,凝血功能等均未見明顯異常。急診全麻下行雙側腋下探查止血術,術后予以抗感染、補液等處理。入院10天后,患者腋下皮膚壞死界限清楚,創(chuàng)面新鮮(圖3-4),在局部麻醉下行刃厚皮膚植皮覆蓋創(chuàng)面。術后10天,患者腋下移植皮片全部存活(5-6),雙側肩關節(jié)外展及內收功能稍受影響,患者治愈出院。
圖1 、2:患者入院時雙側腋下創(chuàng)面及皮下瘀斑情況。
腋臭是由于腋窩頂泌汗腺分泌液被細菌分解成丁酸異戊酸引起的異味[3],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4]。頂泌汗腺分泌部主要分布于真皮網狀層與腋筋膜之間的淺層脂肪組織內。各種治療腋臭的方法都存在并發(fā)癥,手術的并發(fā)癥主要有術后皮下血腫、輕微異味殘留、表皮壞死等[5]。本例患者行腋下小切口剪刮術,術后出現(xiàn)腋下大出血、大面積瘀斑及皮膚壞死,該患者術前已排除貧血、凝血功能障礙等疾病,在腋臭刮除術后極其少見。
圖3 、4:患者雙側腋下皮膚壞死界限清晰,皮下瘀斑大部分消退,植皮術前。
圖5 、6:術后10天,患者腋下移植皮片全部存活
患者腋臭術后短時間內大出血,分析大出血可能原因如下:1、手術操作時解剖層次不清,損傷腋窩真皮下血管網、真皮下血管網皮瓣,真皮下血管網皮瓣由皮動脈供血,真皮下血管網由各皮動脈較粗分支或主干終末支組成;皮動脈來源于腋動脈、肱動脈、胸外側動脈等,可分為直接皮動脈、肌皮動脈和肌間隔皮動脈等三種,而腋窩以腋皺襞為界,臂內側以肌間隔皮動脈為主,側胸區(qū)以肌皮動脈皮動脈為主;結合患者出血部位考慮傷及皮動脈造成大出血; 2、術中由于腫脹麻醉及腎上腺素使血管收縮,掩蓋了術中出血,術中僅表現(xiàn)為小的滲血,掩蓋出血點并結束手術;3、腋窩中央頂泌汗腺分布密集,修剪去除頂泌汗腺時難以使血管與汗腺分離,術者為徹底清除汗腺傷及血管;4、術畢未充分止血即縫合皮膚;5、腋窩組織松軟,術后腋下術區(qū)打包加壓不緊;6、術后患者雙上肢制動不佳。腋臭微創(chuàng)刮除術雖為整形外科常規(guī)手術,手術方式較簡單,但仍要注意手術細節(jié),否則可能導致嚴重并發(fā)癥。因此在進行腋臭手術操作時,為避免術后出血的發(fā)生,應注意:1、解剖層次清晰,分離皮瓣時緊貼真皮層在真皮層與皮下脂肪淺層之間進行,手術層面不可過深,層次越深,血管管徑越粗,出血風險增加;2、因真皮下血管網位于真皮網狀層和皮下組織交界處,口徑較粗(直徑約0.3~0.5mm);為保護真皮下血管網,在操作時需保留真皮下脂肪2.5-3.5mm左右;3、以腋皺襞、腋中線相交點為圓心,1.5-2cm半徑內應作為重要止血區(qū)域,手術切口選擇應盡量靠近上述區(qū)域便于止血,術中即使是微小滲血點也不能放過;4、術后術區(qū)打包加壓包扎,可將紗布折為球形填塞于創(chuàng)面,囑患者雙上肢制動,若患者不能遵醫(yī)囑,可留院觀察2-3天,或每日隨訪,以便督促患者上肢制動及隨訪觀察有無出血征象。
[1] 容勇賢,岑茂.腋臭的治療進展[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6,25(4):98-100.
[2] KG Lee, SA Kim, SM Yi, JH Kim, IH Kim et al. Subdermal Coagulation Treatment of Axillary Bromhidrosis by 1,444 nm Nd: YAG Laser:A Comparison with Surgical Treatment[J]. Ann Dermatol ,2014,26(1):99-102.
[2] 周景和,徐慧芳.微切口負壓抽刮法與小切口大汗腺剪除術治療腋臭的療效比較[J].浙江創(chuàng)傷外科,2015,(6):1058-1060.
[3] 趙志力,谷廷敏,隋志甫等.改良的小切口雙層剝離法腋臭根治術[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1,20(7):1068-1069.
[4] 朱明蘭,劉小芹,陳康等.影響腋臭術后并發(fā)癥的非手術因素探討[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16,27(7):426-427.
A case report about Hemorrhea After Axillary bromhidrosis curettage
YAO Li-jun,LI Shao-xia,SHEN Wei-min*
(Department Of Burns /Plastic Surgery in the First Aff i 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City, China, 400016)
Armpits curettage;Bleeding;Case reports
10.19593/j.issn.2095-0721.2017.06.030
姚莉君(1991-),女,漢族,四川資陽人,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整形外科。
第一作者 李少霞(1990-)女,漢族,重慶南川人,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燒傷、創(chuàng)面、整形修復。
沈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