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宇宙中唯一的孤獨者,人類通過太空探測器和射電天文望遠鏡尋找外星生命已有數十載,卻仍難覓其蹤!外太空天體到底存在生命嗎?或者換個思路,人類可以自行創(chuàng)造一群外星伙伴,讓自己在宇宙中不再孤單嗎?
其實,在對廣袤宇宙的不斷探索中,人類已陸續(xù)發(fā)現不少潛在的宜居世界,那些星球具備和地球相仿的大小、模樣、軌道和恒星距離,天文學家推斷在那些星球上很可能存在空氣、水等適合生命繁衍的條件。然而,生命的誕生除了自然條件的允許外,往往還需要一個最適宜的時機,一旦錯過這一時機,這個世界將會變得不再適宜生命生存。那些宜居星球很可能與這一時機無緣,與生命的誕生失之交臂。
地球上的人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恨不得趁著宜居星球尚處于宜居狀態(tài)時,第一時間把生命的種子帶到那里,讓那些世界從此變得生機勃勃。然而,想要這么做,可能嗎?
假如你看過科幻神作《2001太空漫游》,一定記得那讓人困惑的、黑色的、不明材質的方柱。
有觀點認為,地球上的生命便是宇宙中的其他文明撒播到地球上來的。根據這一思路,有科學家設想,假如把地球生命送到其他宜居的星球,讓它們在那兒生存、繁衍,就相當于人類親自創(chuàng)造了咱們看得見、摸得著的“外星生命”,那么在人類已探索過的宇宙空間范圍內,咱們也就不再孤單。
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家克勞狄斯·格羅斯,便據此提出一個被稱為“創(chuàng)世紀項目”的概念。他設想,人類可以將攜帶了地球微生物的小型星際探測器,送到一顆已明確宜居的目標星球上空,然后利用車載實驗室對所攜帶的微生物進行基因修改,使它們更適合在目標星球生存。之后再將這些微生物釋放到目標星球,接下來我們只需慢慢觀察這些微生物在目標星球上如何發(fā)展即可。
幸運的話,或許億萬年之后,這些被撒播到目標星球的生命之種,終將進化為種類繁多的細胞生物,然后進一步進化成高級生命體。由于外星球與地球的氣候環(huán)境和地理屬性有著天壤之別,這些生存下來的生物體,為了適應其所在星球獨特的環(huán)境條件,很可能也會進化出與地球生物截然不同的外觀和生理結構,成為獨一無二的外星新物種!這樣一來,人類創(chuàng)造外星生物的計劃也算功到渠成了。
偉大的計劃聽起來總是激動人心,假如人類真能在外太空成功撒播生命之種,億萬年之后在已知的空間里我們將不再孤單,也凜然有扮演了一次“造物主”的自豪感。然而想要實施的話,卻困難重重。
首先面臨的是倫理方面的問題。
假設被人類定為目標的宜居行星,并不如我們想象那樣空無一物,而是已存在以我們的技術無法偵測到的、未知屬性的生物體,那么當我們派出的探測器在該星球投下生命之種,且成功繁衍壯大后,勢必成為入侵者,與當地的“土著”居民們?yōu)閾寠Z生存空間、資源,或因物種差異及價值觀差異而爭個你死我活。就算新住民和原住民之間能井水不犯河水,人類造成的“生物入侵”也已成事實。這種沒經過該星球土著的同意便實施的行為,在倫理上將會遭到譴責。
此外,就算目標宜居行星確實空無一物,沒有“原住民”存在,人類的“播種”計劃也毫無倫理爭議,但假設這些“人造”外星生命體天賦異人,進化速度遠遠超過人類,那么有朝一日它們的科技水平、文明程度可能將趕上并超越人類。屆時,它們也會對外太空充滿好奇,也會四處尋找同伴,假如他們碰巧來到太陽系,發(fā)現我們,且對我們充滿敵意,將會發(fā)生什么?會不會像我們對“人工智能”的消極推測那樣,導致人類最終自食其果?
其次面臨的則是技術方面的問題。
先別提假如“播種計劃”成功后帶來的種種后果,只需考慮航天科學技術上面臨的難題,就足以讓此計劃寸步難行。
截至目前,在人類的太空探測器中,只有“旅行者1號”能飛出太陽系,而已被天文學家發(fā)現的疑似宜居的星球,距離太陽系都非常遙遠,因此想要把生命之種撒播到那遙遠的世界,咱們還需要飛得更遠、速度更快的飛行器。此外,由于太空中彌漫著各種強輻射,咱們的探測器還需要在運輸生命之種的過程中,保護它們不被強輻射影響變異,而要解決這一技術難題,人類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就算有一天咱們克服了以上困難,打造出飛得夠快、夠遠,防護設施足夠完善的飛行器,一個更大的問題仍然擺在面前——咱們該將生命之種往哪兒送?
目前已被發(fā)現的宜居星球,包括其中一些被稱為“類地行星”的新世界,尚處于“疑似”宜居的范疇。天文學家通過射電望遠鏡觀察到這些行星具備同地球相似的適合生命繁衍的質量、運行軌道等宜居條件,但以人類的科學技術水平,尚無法得知它們是否和地球一樣被厚厚的大氣層和強大的磁場所保護,這倆條件直接關系被撒播到那里的生命之種能否得以延續(xù)。
簡而言之,在科學技術無法確定目標星球百分之百宜居的情況下,咱們花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把攜帶生命之種的探測器送過去,很可能會無功而返。
總的來說,人類要想當一回造物主,理論上看似可行,實際則困難重重。興許未來的某一天,咱們能找到那顆最適合的星球,科技水平也足以支撐起這一偉大計劃的實施,但仍需等待很久很久,才可見證生命奇跡在那遙遠世界的降臨。然而,天真地憧憬一下全新生命的模樣,也是一件令人激動的事情呢!
●大浪淘沙 薦自 搜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