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有一種令人十分感動的行為,當象群中的老象意識到自己正在衰老時,為避免拖累象群,并給象群節(jié)省食物,垂老的大象會悄然離開象群,就像秋天被風吹落的一片葉子,在密林深處或山谷里的某一個僻靜角落,安詳而平靜地躺在那兒等待死亡的降臨。大象這種為維護象群生存而自我犧牲的行為令人類感動,然而感動之余,人們又會感到很驚奇:大象一般都是自然老死的,可是在密林中,人們卻找不到它們的尸體,也極少發(fā)現(xiàn)大象的尸骸。莫非真的像傳說的那樣,它們都死在一個集中的地方?許多年來,人們一直都沒有放棄對大象墓地的尋找。
非洲肯尼亞的一位酋長聲稱,有一次他打獵時迷了路,誤闖到一個密林幽谷深處的山洞中。他吃驚地發(fā)現(xiàn)里面堆滿了累累尸骨,從骨骼大小和形狀來看,應該是大象的尸骨。他還補充說,里面還有一具剛剛死去的大象尸體。
蘇聯(lián)探險家布加萊夫斯基兄弟也去過非洲的肯尼亞尋覓大象墓地。據(jù)他們回憶,一天,當他們攀上了森林中的一座高高的巖石山頂時,發(fā)現(xiàn)對面山上有無數(shù)白色的動物尸骨。有一頭大象搖搖晃晃地走到尸骨堆旁,無力地叫喚了一聲便癱倒在地上,“那里一定是大象的墓地!”兄弟倆驚叫起來,沿著干涸的河谷,飛快地朝大象基地奔去??上г诎肼飞纤麄冊獾搅嗣瞳F的襲擊,又陷進了深不可測的沼澤地,糧食和物品也丟失了,好不容易擺脫困境,最終卻未能到達目的地。
2003年,一支探險隊深入肯尼亞熱帶雨林,偶然間在象群里發(fā)現(xiàn)一頭瀕死的大象,他們巧妙地對這頭大象實施了跟蹤,跟隨著大象來到了墓園的所在。墓園掩藏得很好,入口處堆積著巨大的石塊和大樹,大象挪開入口處的大樹和石塊后進入墓園,當它想躺下靜靜等待死亡的時候,聽到了墓園外跟蹤者的爭吵聲。于是,那頭象召喚遠處的“親戚朋友”過來把這幾個驚擾了他們“圣地”的人統(tǒng)統(tǒng)“處死”。
最后,只有一人成功逃脫回到城市。后來,為了不打擾大象的安寧,他毀掉了所有關于大象墓園的地圖、記載等資料。
大象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需要攝取大量能量來撐起巨大的身軀正常運作,但是它們又天生運行著一套效率低下的消化系統(tǒng),食品中60%的營養(yǎng)都只是在腸胃打了個轉就被排出了體外。于是,大象一天的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在吃東西,一只成年象每天要吃掉30~60千克的食物,因此它們特別容易受到食物短缺的影響。一旦食物匱乏,它們會退到永久水源附近,然后饑餓的大象會因營養(yǎng)不良導致低血糖,繼而誘發(fā)酮癥(酮癥表現(xiàn)為嗜睡)。大象開始困倦、昏迷,不再有力量離開水源探尋新路。終于有一天,它們站不起來了,先后靜靜地離開這個世界。這就使得水源附近成為大象尸骨聚集的地方。
對于大象骨骸總是在水源附近被發(fā)現(xiàn),還有另一種解釋:當大象年老以后,第六輪臼齒脫落了,無力再咀嚼草木,只能吞咽柔軟的水生植物,最終在水邊自然死亡。
最近,有許多學者否定大象墓地的存在。他們認為發(fā)現(xiàn)大象墓地一說純屬為盜取象牙的偷獵者殺害大象之后的掩飾之辭:“我們偶然發(fā)現(xiàn)了大象的墓地,才得到這么多的象牙?!?/p>
雖然大象的壽命最長可達九十幾歲,但平均壽命只有30~40年。盡管人們在動物保護區(qū)可以看到大象的尸體,但與整個大象種群死亡的數(shù)量相比較,這真是微乎其微。這些死亡的大象究竟葬身何處,會不會集中在某一塊地方結束生命?是否因為熱帶氣候炎熱,大象的尸體很快被風化分解,或被其他食肉動物當成美味佳肴呢?顯然,也不能排斥這些可能性?!按笙蠊埂笨赡苤皇且粋€傳說。
●郭旺啟 薦自 《科技知識動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