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志層
新課程改革提倡以人為本的理念就是要求教師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學困生的存在牽動著每一位老師的心,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從學習困境中走出來,是每一位老師的共同愿景。
一、學習方法不當,幫助尋找科學的方法
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總會發(fā)現(xiàn)有這么一群學困生,他們遵守紀律,專心聽課,認真完成作業(yè),但學習成績卻無法提高。在學習中,他們比其他同學付出好幾倍的努力,語文成績卻總不見起色。究其原因我發(fā)現(xiàn)他們是學習方法不恰當,他們學習語文的方法是采用死記硬背,不假思索地機械記憶,并通過對此重復直到大腦中留下印象為止的學習方法,他既不理解,又不講究記憶方法和技巧,還常常造成記憶內(nèi)容的互相混淆,容易遺忘。對此,教師應該幫助不求甚解的學生改變學習方法,引導他們深入地思考、探究,使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并能做到全面系統(tǒng)地分析、理解,學會舉一反三。
在我班上就有部分學生由于自己在語文學習上不求甚解,不喜歡思考、探究問題,課堂上他們就是默默的一群,從而導致了學習成績不理想。在語文課堂上,我留充裕的時間去讓學生去讀課文,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去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并讓他們在合作交流中不斷進行思考,調(diào)整自己的答案,使他們在思考的過程中真正掌握知識。如四年級《萬年牢》一文是略讀課,課文閱讀提示“要求默讀課文圍繞父親做糖葫蘆講了哪幾件事,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親做事認真、實在。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同學交流讀后的體會?!庇捎谒哪昙墝W生轉入獨立閱讀課時間不長,讓他們通過自讀自悟的方法來解決以上問題是有一定難度,尤其是不求甚解的學生。課堂上,我不急于讓學生匆匆讀文就來探討以上問題,而是幫助他們把問題分解并進行逐題擊破。1. 找出課文中父親做糖葫蘆的幾件事。2. 在這幾件事中畫出父親做事認真、實在的語句。3. 聯(lián)系生活在文中描寫父親做事認真、實在的語句處寫上批注。把問題分解主要是針對哪些不求甚解的學生梳理思考問題的順序,化解他們的畏難情緒,感受到語文學習其實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把課文讀熟、讀透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二、好習慣成就好成績
莎士比亞說:“習慣若不是最好的仆人,它便是最壞的主人?!焙昧晳T會讓一個人優(yōu)秀、杰出,壞習慣會引導人一步步走向消極、失敗。對學生來說,好的習慣必定會成就好成績。在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缺乏預習、課后復習、獨立思考、質疑問難等習慣。不良的學習習慣為他們的學習帶來了許多的困難,久而久之厭學情緒不斷出現(xiàn),他們對學習毫無興趣,視學習為負擔,把學習作為一件痛苦的事情,不能從事正常的學習活動,課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對待學習漫不經(jīng)心,嚴重的還會與老師對抗,擾亂課堂秩序、欠交作業(yè)等不良行為,最終成為了學困生。
培養(yǎng)預習習慣。小學階段正是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如果老師能在備課時認真?zhèn)浜谜n前預習作業(yè),相信學生一定能在小學階段養(yǎng)成好預習的習慣。否則,預習只能是一句口頭作業(yè)。學習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知識,學會學習、提高自學能力,而語文預習的目的不單單是讓學生讀讀課文,我們還應該循著語文教材的特點從字詞到內(nèi)容到提出問題按年段特點來布置預習作業(yè),領著學困生一步一個腳印走上語文學習的正道。筆者在多年的教學中踐行如下的年段預習作業(yè)原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二年級的預習作業(yè):1. 把課文讀正確并圈出本課的生字詞。2. 把生字詞拼一拼。3. 把課文內(nèi)容以講故事形式講給父母聽。三、四年級的預習要求:1. 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自學生字詞。2. 課文主要講了。(根據(jù)每篇課文不同設計以補充填空式來分解三、四年級概括主要內(nèi)容的難點)。3. 讀了課文,我知道了。五、六年級的課文預習作業(yè)設計主線如下:1. 把課文讀流利,摘抄本課生字新詞。2.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簡單畫出課文的思維導圖。3. 我的疑問:。預習是上好課的保證,學困生有了這樣的預習指引,他就能對課文的字詞、內(nèi)容等方面都有所準備,到了課堂,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會得到提高,久而久之他們就能參與到學習中去。
培養(yǎng)閱讀習慣。一切學識淵博、才智出眾的人都有大量閱讀的習慣。作為小學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尤其重要。而教師對閱讀的重視、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和閱讀方法的引導,則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的關鍵所在,更是提高學困生喜歡學習語文的有效途徑。作為語文老師,我們應該在學生到學校的第一天就要每天布置課外閱讀的作業(yè),讓家長來協(xié)助課外閱讀的開展,為學生的終身閱讀打開大門。到了中高年段,語文老師更要培養(yǎng)學生課內(nèi)得法,課外延伸的閱讀方法。要想得法于課內(nèi),作為語文老師一定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多讀、多思、多寫,加強語文課堂“聽、說、讀、寫”落實到實處。
三、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是促使人向奮發(fā)向上的內(nèi)驅力,是一個人面對學習困難的積極元素。筆者發(fā)現(xiàn),學困生在課堂學習中普遍表現(xiàn)為不舉手發(fā)言、回答聲音小,種種跡象都是因為對學習缺乏自信心。由于他們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質和生活環(huán)境,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長處和短處。這使得每一個學困生發(fā)展的軌跡都不一樣。我們應該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待他們、寬容、允許他們回答不上,學會耐心地等待,及時的激勵性評價能對他們起到導向和激勵作用。所以教師要善于為學困生創(chuàng)造種種成功的機會。通過評價,讓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閃光點。我們在評價時要運用“低起點、小臺階、”的方法,為他們發(fā)展興趣愛好、發(fā)揮特長、取得成功提供機會。課堂上,筆者在語文課堂上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讓優(yōu)生起一個帶動的作用,學困生可以通過聽取別人的方法、意見、想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通過這樣的合作學習,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的同時也讓每一個學生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因此,我們要努力創(chuàng)設有利于人際溝通與合作的教育氛圍,使學困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成果,發(fā)展樂于合作的團隊精神。讓他們在一次次發(fā)言中得到來自同學、老師的鼓勵。慢慢地她就會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了。
總之,學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該結合教材、利用課堂想法設法去轉化學困生,讓他們習得科學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重拾學習的自信心。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