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亮
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學是一種語言運用的藝術。大量事實和研究證明,課堂教學語言對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小學生習作興趣同樣需要教學語言的激發(fā)。
一、化寫作術語為明確要求
小學生寫記敘文,交代“六要素”是基本要求,也是寫作的基本術語,但學生并不能真正明白“六要素”是在什么時候交代,如何交代。在教學中,我會直接地要求,如果要寫一件事,請在第一段寫清楚這件事是什么時候發(fā)生的,在哪里發(fā)生的,有哪些人;請在第二段寫清楚為什么會發(fā)生這件事,這件事從頭到尾是怎樣的;請在第三段寫清楚這件事最后怎樣,你有什么看法。對這些具體而明確的要求,學生們很容易理解,在經(jīng)過幾次訓練之后,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很好地掌握和運用。
二、化寫作概念為具體做法
案例1:我在作文課堂上讓四年級的學生做了一個游戲,然后讓他們寫出來。結(jié)果在時間的交代上五花八門,典型的有下面這些:星期四、本周星期四、上午第二節(jié)課。我先讓他們找出課文里交代時間的語句,他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是“那一年”“那一天”,但《舞動的北京》寫出了具體日期。學生們對比思考后發(fā)現(xiàn),《舞動的北京》是寫北京奧運會會徽揭曉儀式的,是重大事件、有意義的事件,而寫普通事件時,含糊時間即可。
三、化直接講解為類比說明
一次,我給六年級的學生布置的作文是,以學校文化藝術節(jié)期間看某某某同學跳舞寫一篇文章。在評講時,一篇作文寫了文化藝術節(jié)期間的心情、老師們的忙碌等等,我告訴他們,這些內(nèi)容要刪去,學生刪去后依然糊里糊涂。然后我問:“大家吃過自助餐沒?”很多學生大聲回答:“吃過?!蔽覇枺骸澳闶遣皇前阉械氖称范寄脕沓??”學生回答:“不是?!币灿袑W生回答:“挑自己喜歡的吃?!蔽艺f:“對了,寫作文就像吃自助餐,你喜歡吃的就是作文的主題,你不能什么都吃,所以也不能什么都寫,跟主題有關的就寫,無關的就忽略它?!睂W生們?nèi)粲兴颉?/p>
四、化直講答案為啟發(fā)思考
一名六年級的學生在作文中有一段話:“輪到我們班的舞蹈節(jié)目了,曉霞同學穿著漂亮的舞蹈衣服,像一只蝴蝶在舞臺上飛來飛去,大家都跳得很認真,她們擺出好多好看的樣子。曉霞同學的頭發(fā)一跳一跳的,好看極了,她的腳步很輕快,她的手不時地擺來擺去,像輕風吹拂下的樹枝?!惫们也徽撐木鋯栴},很明顯,這一段話的順序是混亂的,看得出學生對寫作順序并不理解。我問:“當你走進一間教室,想找一個人,你第一眼看到的是好多人還是一個人?”生:“好多人?!蔽遥骸皩?,那你先講很多人,還是一個人?”生:“當然是很多人?!蔽遥骸澳阍倏纯茨愕倪@段話?!边@位同學看了一會兒,恍然大悟:“要把‘大家都跳得很認真,她們擺出好多好看的樣子這一句放在前頭。”我又進一步啟發(fā)他觀察一個人的順序。
五、化直接否定為反問盤詰
一次片斷寫作,題目是《某某某點人數(shù)》,是觀察一個同學的真實行為后進行的寫作訓練。生問:“老師,開頭要不要寫校長來上我們班的作文課?”我:“你認為呢?”生:“我認為要寫?!蔽遥骸盀槭裁??”生:“因為校長來上作文課,才讓他點人數(shù)?!蔽遥骸澳鞘遣皇沁€要寫校長為什么來上作文課?”下面學生開始議論,有的說要,有的說不要。我讓學生看課文《只揀兒童多處行》,問:“作者有沒有寫為什么去香山?”學生們齊答沒有。然后又問:“我們寫的是什么?校長點人數(shù)了嗎?”學生們在問答之間,若有所悟。
六、化簡單評語為具體評價
教師要盡量針對學生習作中的實際情況,進行實用的、個性化的評語。比如,對中心是否突出,我通常會指出是否圍繞了題目來寫或者寫的內(nèi)容是否與題目相符,明確指出哪些內(nèi)容相符,哪些內(nèi)容不相符。而對于層次清楚的,我則會明確指出,習作先寫了什么,后寫了什么,清楚連貫。如果不清楚,我同樣用找關鍵詞的方式,將內(nèi)容先后展示出來,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另一方面,因為我的作文批改以評講和學生自改互改為主,所以多數(shù)時候用語言來表達,可以更具體地告訴學生文章好的方面有哪些,不好的方面有哪些,如何改進,學生往往能更具體清楚地明白優(yōu)點所在、問題所在,也能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責任編輯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