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磊
(廣元廣播電視大學 四川廣元 628017)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全黨、全社會必須從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興旺發(fā)達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局出發(f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構建一個充滿生機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為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奠定堅實的人才和知識基礎。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
鄧小平提出的“四有”教育,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中,占居首要的地位,起著重要的作用,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
一、進行“四有”教育,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zhàn)略地位
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布局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地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并且使這幾個方面相互配合,互相促進。
回顧過去,從建國到“文革”,我們是一個運動接一個運動,強調以“階級斗爭為綱”,結果經濟建設總是上不去,人民生活改善不快。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現代化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軌道上來,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戰(zhàn)略方針,經濟建設出現了可喜形勢。十多年來,我國經濟發(fā)展速度很快,人民生活提高很快,綜合國力增長很快,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建設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有的地區(qū)和單位只抓經濟建設,不抓“四有”教育;只抓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不抓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結果出現了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針對這種情況,鄧小平及時地提出對全國人民進行“四有”教育,大力培養(yǎng)“四有”人才,積極創(chuàng)造“四有”環(huán)境,切實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以保證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持久發(fā)展,以保證物質文明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以保證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的順利進行。
二、通過“四有”教育,貫徹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指導方針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zhàn)略地位,決定了它必須是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是促進全面改革和實行對外開放的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精神文明建設,這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指導方針。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需要通過“四有”教育,培養(yǎng)大批的“四有”人才,創(chuàng)造廣泛的“四有”環(huán)境,才能更好地貫徹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指導方針。
首先,以“四有”教育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其次,以“四有”教育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再次,“四有”教育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必須促進全面改革和實行對外開放。
三、依靠“四有”教育,完成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是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正如鄧小平所講:“建設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廣大人民有共產主義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边M而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我們只有依靠“四有”教育,才能完成培養(yǎng)“四有”公民,提高兩個素質的根本任務,具體說來:
第一,依靠理想教育,用共同的理想動員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為社會主義“四化”大業(yè)獻身,使祖國興旺發(fā)達,使中華民族興旺發(fā)達,為共產主義事業(yè)奮斗終生。第二,依靠道德教育,發(fā)揚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精神,并在集體主義原則的指導下,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同心同德地建設“四化”。第三,依靠文化教育,使人們掌握現代化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第四,依靠紀律教育,增強社會主義的公民意識,發(fā)揚民主精神,樹立法制觀念,使人們具有高度的組織性和嚴格的紀律性。
綜上所述: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四有”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只有進行“四有”教育,才能正確地認識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zhàn)略地位;只有通過“四有”教育,才能貫徹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指導方針;只有依靠“四有”教育,才能完成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離開“四有”教育或搞不好“四有”教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就是一句空話。只有持續(xù)搞好“四有”教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之花,才能在灑滿烈士鮮血的中華大地上盛開不謝。